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486)
2022(3689)
2021(3672)
2020(3110)
2019(6974)
2018(6967)
2017(13795)
2016(7535)
2015(8777)
2014(8868)
2013(8579)
2012(8311)
2011(7599)
2010(7900)
2009(8036)
2008(8207)
2007(8098)
2006(7393)
2005(7044)
2004(6738)
作者
(23944)
(20012)
(19775)
(18816)
(12864)
(9673)
(9151)
(7796)
(7602)
(7558)
(7032)
(6749)
(6549)
(6454)
(6297)
(6059)
(5988)
(5872)
(5777)
(5734)
(5176)
(4831)
(4774)
(4691)
(4592)
(4547)
(4515)
(4421)
(4119)
(3896)
学科
(31707)
经济(31665)
管理(26944)
(24286)
(21956)
企业(21956)
方法(14249)
数学(11291)
数学方法(11090)
(10301)
(8554)
中国(8188)
(8071)
理论(7751)
(7561)
业经(7545)
财务(7539)
财务管理(7523)
(7259)
企业财务(7255)
(7109)
金融(7108)
(6837)
银行(6829)
(6406)
(6284)
贸易(6274)
(6071)
(5201)
(5060)
机构
大学(124719)
学院(119771)
(46562)
管理(45798)
经济(45410)
研究(38604)
理学(37498)
理学院(37077)
管理学(36349)
管理学院(36114)
中国(35793)
(27255)
(26475)
科学(22329)
财经(20482)
(20130)
(19945)
中心(19866)
(18817)
(18407)
北京(17542)
研究所(17463)
(16526)
(16410)
师范(16263)
业大(15223)
财经大学(15116)
农业(14547)
经济学(14398)
(14158)
基金
项目(67488)
科学(53122)
基金(50431)
研究(49475)
(43319)
国家(42923)
科学基金(37206)
社会(31342)
社会科(29555)
社会科学(29543)
基金项目(25822)
(24363)
自然(24240)
自然科(23798)
自然科学(23794)
自然科学基金(23412)
教育(23251)
资助(21757)
编号(20921)
(20906)
成果(19602)
(15469)
重点(14498)
项目编号(14105)
教育部(13705)
大学(13374)
课题(13284)
(13056)
人文(13024)
(12977)
期刊
(57693)
经济(57693)
研究(41095)
中国(26313)
(23502)
(21845)
金融(21845)
学报(20974)
管理(17969)
科学(17133)
(16917)
大学(15707)
学学(14299)
教育(14042)
财经(12742)
图书(11551)
(10822)
农业(9989)
技术(9521)
理论(9001)
经济研究(8372)
实践(8227)
(8227)
书馆(8152)
图书馆(8152)
业经(7943)
问题(7305)
情报(7293)
(6814)
技术经济(6197)
共检索到202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进城  张家峰  
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是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建模首先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银行惜贷的原因。然后分别对银行将抵押担保品作为甄别信号和负激励措施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抵押担保品在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最后得出结论:抵押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是防止信贷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行手段,但过高的抵押担保要求可能产生新的逆向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磊  伍新木  
本文通过对斯蒂格利茨和威斯关于信息不完备的信贷市场研究的扩展 ,提出了在引入抵押信贷的情况下 ,抵押的作用在于抵消更高的贷款风险 ,并具体讨论了抵押值与贷款利率两种金融工具的变动对于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松  潘珊  姚长辉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企业及担保机构的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担保机构对企业信贷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有效增加进入信贷市场的企业规模,而引入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在垄断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了银行利润,提高了企业利润,社会总福利不变;随着信贷市场的完善,在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有效提高社会总福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昌林  蒲勇健  
由于借贷双方利益和风险上的不对称性导致借贷关系不同于一般买卖关系。文章通过构建银行对企业信贷博弈模型,说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失败"、资金价格严重扭曲致使资金不能有效配置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模型说明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除了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经营管理透明度外,政府的各项政策是关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楚尔鸣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农户因寻找正规金融机构合格抵押担保的非利息单位成本过高,导致其信贷需求转向非正规民间金融。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期望收益率是抵押担保价值的递增函数,信贷资金供给只青睐抵押担保价值高的农户。在这种矛盾困境中,只有促使农村各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合法化,建立适应农户信贷需求特征的小型金融机构,并组建面向农户的信用担保机构,才能降低农户信贷供需的非均衡程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海珍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上家庭结构小型化和空巢家庭增加,使得住房反抵押贷款这种养老方式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反抵押贷款市场上存在着逆选择现象与道德风险。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图形和数学模型分析住房反抵押贷款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风险的机理及其所引发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世银  
消费信贷是银行为使消费者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而向其提供的贷款 ,实为消费者用自己明天才能挣到手的钱来享受今天的生活。由于受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性的影响 ,经常会导致消费信贷市场供求的失衡。本文通过建立消费信贷市场均衡模型进行分析 ,阐述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条件下其失衡的根源 :既有消费者方面的原因 ,又有银行方面的原因 ,更有二者共同缺乏消费信贷的积极性 ,由此提出了达到均衡的政策措施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祥江  胡日东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保机构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正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原因,进而分析担保机构在解决融资难问题的运作机制,并比较不同形式的贷款信用担保机构,最终得出结论,互助性担保机构是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的最优选择。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顾海峰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通过运用数理金融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现代金融学中的定性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信用担保风险形成的金融机理问题,为我国信用担保业的科学运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研究对于构建完备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具有很好地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庆胜  郑方敬  
由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主办的信用担保公司尽管在改进合同农户融资激励和消除信息不对称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如果不注重处理好与农户的权责关系,同样难以摆脱与农户间的风险与收益结构失衡问题,因此,此类农业信用担保模式的创新,只能是一种典型意义的非帕累托改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雪莹  焦健  
担保是解决债券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机制。逆向选择理论强调担保能够缓解事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理论则强调担保有助于解决事后信息不对称。两种理论对于债务人风险程度与采取担保的可能性、担保与债务利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不同的预测。文章以2008-2015年间中国债券市场的实际数据为样本对以上两类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发现,债券发行人风险越高,越有可能采取担保;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相较于同一债券信用评级的无担保债券,担保债券具有较高的发行利差。研究结果表明道德风险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债券发行人的担保行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雪莹  焦健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斌  
从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动态博弈等角度探讨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融资成本高的根本诱因。借鉴"住房公积金贷款"模式的有效经验,构想一种有效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小微企业担保基金池"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运行机制,以期能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俊文  赵红  
文章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应用数理模型探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小企业无任何抵押担保品的前提下,虽然担保机构部分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并末解决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反而可能加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信用担保悖论。只有中小企业提供了足额的担保品以后,信用担保机构的存在才有现实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涌  邹筱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充当着银行与贷款人之间信用桥梁的作用。信用可以弥补一些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可以通过转嫁的方式将成本转移到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数理分析得出: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程度越高、信用担保机构与政府的资本结构关联程度越低,越可以明显增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利润。政府可以用市场化手段管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就能明显增加担保机构的利润,从而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充当中小企业的融资中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