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1)
2023(3537)
2022(3097)
2021(2886)
2020(2462)
2019(5644)
2018(5342)
2017(10447)
2016(5406)
2015(6028)
2014(5894)
2013(5908)
2012(5659)
2011(5162)
2010(5510)
2009(5271)
2008(5481)
2007(5232)
2006(4870)
2005(4495)
作者
(15977)
(13378)
(13267)
(12729)
(8749)
(6469)
(6025)
(4952)
(4891)
(4800)
(4588)
(4524)
(4405)
(4350)
(4261)
(3955)
(3864)
(3803)
(3760)
(3687)
(3326)
(3253)
(3216)
(3143)
(3124)
(2960)
(2938)
(2853)
(2634)
(2584)
学科
(26113)
经济(26072)
(20135)
管理(18632)
(18297)
企业(18297)
方法(10676)
(8723)
数学(8394)
数学方法(8320)
中国(6604)
(5963)
财务(5955)
财务管理(5945)
(5891)
企业财务(5805)
业经(5640)
(5302)
理论(5174)
(5105)
(5016)
金融(5014)
(4894)
贸易(4892)
(4766)
关系(4488)
(4185)
银行(4182)
(4009)
教育(3926)
机构
大学(91329)
学院(87024)
(38519)
经济(37825)
管理(33130)
研究(29324)
理学(27907)
理学院(27608)
管理学(27238)
管理学院(27063)
中国(21864)
(20445)
(18802)
财经(16159)
科学(15120)
(14617)
(14605)
(12934)
(12910)
研究所(12893)
师范(12862)
中心(12487)
北京(12309)
经济学(12142)
财经大学(12008)
经济学院(10794)
师范大学(10642)
(10569)
商学(10405)
商学院(10343)
基金
项目(50989)
科学(41227)
研究(39197)
基金(38912)
(33986)
国家(33202)
科学基金(28344)
社会(26567)
社会科(25198)
社会科学(25186)
基金项目(19870)
教育(18554)
(17614)
自然(17088)
自然科(16719)
自然科学(16714)
自然科学基金(16435)
资助(15891)
(15551)
编号(15202)
成果(14163)
(12549)
教育部(11412)
国家社会(11318)
重点(11207)
人文(10932)
(10518)
课题(10483)
(10294)
大学(10236)
期刊
(47191)
经济(47191)
研究(31155)
(17493)
中国(16754)
管理(14223)
学报(13078)
科学(11905)
教育(11307)
大学(10528)
财经(9893)
学学(9623)
(9047)
(8835)
金融(8835)
(8578)
经济研究(7277)
国际(6605)
(6569)
问题(6544)
技术(6248)
业经(6043)
农业(5821)
世界(5505)
图书(4881)
技术经济(4489)
(4411)
现代(4237)
(4055)
论坛(4055)
共检索到140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慧  
投资者与国家之间争端解决方式的演进不是一种平面运动,而是经历了从国家本位阶段到投资者本位阶段转变的过程,在投资者本位阶段上,又经历了从以契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到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的发展。贯穿整个过程的线索就是投资者主体地位的变化:其权利主体空间范围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从国际法关系的利益主体上升到权利主体。伴随这个演进过程,相关的国际法也在发生变化,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詹晓宁  
2006年,围绕国际投资协定(IIAs)提交的投资者与国家间的诉讼案至少有25起,其中18起提交至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1。如果这个数字得到确认,那么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围绕协定产生的已知案件数量最少的一年,这也表明,提交的案件数量开始有所减少。然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的仲裁机构是唯一一个登记仲裁申请的公共机构,有鉴于此,它还有可能表明仲裁活动正在向其他公开程度较低的仲裁渠道转移。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莫建建  高建勋  
国际投资仲裁机制是解决投资者与国家争端的主要机制,国际投资协定的仲裁条款是裁决ISDS仲裁的关键条款。我国早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主要着眼于东道国利益的保护,不利于我国境外投资者获得法律救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国际投资协定改革问题的归纳与梳理为各国加快老一代国际投资协定现代化的条款改革提供了参考。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和实施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的革新路径可从完善国际投资协定的实体条款规范着手,在双边协定、区域协定基础上实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宋锡祥  周聖  
投资者—国家仲裁机制作为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TPP协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势必在未来各国愈加频繁的经贸交往中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条文本身在2012年美国BIT范本的基础上作了改进,采取多种形式限制仲裁庭管辖权,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试图平衡国家与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为投资仲裁裁决执行扫清障碍,从而增强了投资者与国家仲裁的信心。面对TPP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条款的最新规制,除了审视其与中国条约立法实践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外,中国应继续完善投资争议国内救济手段,尽早颁布中国国家豁免法,采取一系列必要的应对法律措施,以减轻TPP新规则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慧敏  王宇澄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海外投资风险也随之加大,对风险的评估和预防日益重要。国际投资协定及其框架下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已经逐渐成为保护投资者海外资产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回顾ISDS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且利用ISDS仲裁案件数据库,研究了影响ISDS案件发生的因素。本文发现,中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分布于ISDS案件高发的行业和地区,面临的海外投资风险较大。回归分析表明,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国民收入越低以及政治环境越差,就越容易发生ISDS案件。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  
尽管《华盛顿公约》中并未明确规定缔约国有责任制止贿赂与腐败行为,但在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中,涉及贿赂与腐败的抗辩却越来越常见。许多仲裁庭都对适用于腐败抗辩的证明标准及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作出了评论,但鲜有仲裁庭对认定腐败成立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腐败究竟应当作为管辖权问题,还是应与案件实体问题一并解决;东道国求诸于腐败抗辩,是否受制于弃权规则及禁反言原则;仲裁庭是否有权对从事了腐败交易的双方当事人的比较过失进行评估。在环球免税公司诉肯尼亚仲裁案、尼科资源公司诉孟加拉国仲裁案、金属技术公司诉乌兹别克斯坦仲裁案中,仲裁庭处理腐败抗辩的裁判思路不尽一致,体现了国际仲裁界在处理腐败问题上的态度演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正怡  
随着多边投资改革的深入推进,投资争端预防机制被作为可选择的建议方案用于改善传统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成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制度规范设计。面对投资者-国家争端预防机制,我国应分别从国内法与国际法层面完善制度构建与实践平台,结合我国实际并合理借鉴域外经验,推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机制向沟通机制转变,在国际投资条约中增强对话机制,为投资争端预防机制的落地与实施创造良好的适用空间,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积极倡导和运用该机制。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华  牟春颖  
当中小企业与东道国产生投资争端时,实践表明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是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但该机制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中小企业适用的缺点,为此,近年来进行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以下简称ISDS机制)改革吸纳了诸如减少费用、简化程序、提供财务支持和法律援助等很多有利于中小企业适用的措施。后疫情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比重上升,在全球直接投资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面临的压力尚未完全缓解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也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应鼓励中小企业把该机制作为救济手段之一。为此,我国应积极行使有关ISDS机制改革的国际话语权,提出有利于中小企业适用的建议;建立国际投资咨询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等;在双边投资协定规定的ISDS机制中,增加便利中小企业适用的规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孟焰  周卫华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家审计的政府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理念。国家审计内在的公共性、社会性、独立性和管理性特质决定了国家审计理念应该从政府本位理念演进到社会本位理念。国家审计的社会本位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公开、责任、服务"及"参与、协同、共享"精神,它推动国家审计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目标,形成国家审计的公共管理观。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芳  
投资者—国家仲裁机制中"投资"概念的界定大致有3种模式,即以资产为基础的模式、以企业为基础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在适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仲裁裁决解释了缔约国采用多种技术手段限制"投资"内涵的效力:与东道国的国内法相一致的规定仅指投资的有效性;缔约国领土境内的投资并不要求所有交易过程在缔约国境内完成;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资产的表述可以保护小股东和间接持股股东的利益。中国现已兼具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地位,有必要升级原有的以资产为基础的"投资"概念界定模式为混合模式,并相应地调整国际投资协定中"投资"的限制性解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林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迅速增长,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利益纠纷也随之增加。由于国际法、国内公法、国内私法存在适用性上的差异,法律规范冲突就不可避免。在处理国际投资经济纠纷中,投资者—国家仲裁是最常用也是最权威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国际投资仲裁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国际纠纷仲裁中的利益平衡策略,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跨国投资提供指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司法保障构建积累经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乾  洪永淼  
长期以来,国家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研究了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政策对金融证券价格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产业政策在公布后短期内能给投资者带来较高超额收益,但在中长期对收益率没有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产业政策存在陆续披露的过程,机构投资者利用他们获得信息的优势、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其他投资者对过时信息(stale news)的非理性反应进行获利,从而导致对应证券的收益率反转(return reversal)。由于这些行为,国家真正要扶持的企业得不到长期稳定的金融市场资金的支持,使得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因此而打折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涛  李红  
以经合组织国家为例,本文考察了养老金投资规模对投资者保护程度和股票市场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养老金投资规模对包括股东和债权人在内的投资者保护程度以及股票市场效率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以股票市场规模和流动性衡量的股票市场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这支持了养老金投资的"股市发展论",而否定了养老金投资的"投资者保护论"。针对中国的社保基金入市问题,我们认为需要明确两点认识:首先,从大力推动股票市场发展角度分析,有关机构应当积极推动社保基金入市;其次,社保基金入市不应当承担加强市场上投资者保护的责任,如何更好地保护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投资者利益,这需要相关的立法和监管机构加以研究解决。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龚柏华  
本文在回顾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由来和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TPP拟定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的条款。本文在结合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践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应该尽早参与TPP的谈判,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以便协调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立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