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0)
2023(5785)
2022(4756)
2021(4133)
2020(3487)
2019(7418)
2018(7204)
2017(13182)
2016(7242)
2015(8197)
2014(8140)
2013(8295)
2012(7909)
2011(7496)
2010(7493)
2009(7030)
2008(6809)
2007(6562)
2006(5917)
2005(5554)
作者
(25618)
(21521)
(21238)
(20056)
(13694)
(10365)
(9567)
(8334)
(8280)
(7616)
(7577)
(7334)
(7242)
(6995)
(6958)
(6814)
(6545)
(6414)
(6306)
(6149)
(5509)
(5480)
(5439)
(5101)
(4947)
(4877)
(4688)
(4615)
(4442)
(4417)
学科
(37604)
经济(37576)
管理(23299)
(22019)
(18083)
企业(18083)
方法(13936)
技术(12083)
数学(11701)
数学方法(11566)
地方(10859)
(10128)
中国(9697)
(8238)
(7915)
地方经济(7455)
业经(7241)
技术管理(6538)
理论(6212)
农业(6171)
环境(5674)
(5545)
贸易(5541)
(5540)
(5438)
(5376)
金融(5374)
(5312)
教育(4875)
(4621)
机构
大学(121794)
学院(119675)
(48236)
经济(47221)
研究(47126)
管理(40391)
理学(34193)
理学院(33708)
中国(33290)
管理学(32989)
管理学院(32776)
科学(31905)
(27262)
(25965)
研究所(23807)
(23723)
(20528)
中心(19954)
(19723)
业大(19401)
农业(19029)
(18194)
师范(17937)
北京(17163)
(17054)
财经(16351)
经济学(15553)
(15483)
(15211)
科学院(14856)
基金
项目(80378)
科学(63246)
基金(57845)
研究(55731)
(53226)
国家(52840)
科学基金(43558)
社会(35520)
社会科(33696)
社会科学(33684)
(32043)
基金项目(29913)
自然(28561)
(27983)
自然科(27901)
自然科学(27889)
自然科学基金(27394)
教育(25387)
资助(23382)
编号(20949)
重点(19496)
(18863)
(17581)
成果(17267)
(17221)
创新(16350)
计划(16223)
课题(15982)
科研(15316)
国家社会(15269)
期刊
(55970)
经济(55970)
研究(37566)
中国(26091)
学报(25481)
科学(22466)
(20864)
大学(18373)
学学(17261)
管理(16353)
教育(15632)
(15619)
农业(14458)
技术(12965)
财经(9707)
经济研究(8878)
(8640)
金融(8640)
(8513)
(7943)
技术经济(7923)
科技(7728)
业经(7412)
问题(7378)
(6718)
(6534)
论坛(6534)
业大(6488)
图书(6477)
(6044)
共检索到185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飞  
区域经济差距逐渐加大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的现实问题,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从技术扩散的角度对国内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技术扩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扩散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艺  
文章通过DEA方法测算的各省区的TFP证实了从北京、上海和广东向其他省区空间扩散效应的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扩散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较高的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具有负向影响效果;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技术进步尤为突出,集聚和高接近性使得北京上海广东对东部地区技术空间扩散相对明显,推动了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黎波  郑建明  江琳  
根据时序上的演进态势,国家间技术差距存在马太、收敛和制衡三种效应。本文认为,UNDP(2001)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能全面反映一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本文运用其计算方法计算了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成就指数,把UNDP(2001)的单年数据扩展为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发现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技术成就水平总体上呈收敛效应,但少数国家存在马太效应,表明全球各国的技术差距在逐渐缩小,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赶超战略有一定的成效。中国不能继续依赖旧有技术扩散,而要在技术创造、新技术扩散和人力技能开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晓梅  王亢抗  乔铮  
将传染病扩散模型中的"有效距离"理论引入到新兴技术跨领域扩散机理的研究中,基于专利引用网络提出了"技术有效距离"的概念,构建了新兴技术跨领域扩散机理模型。该模型能够将新兴技术跨领域扩散的复杂动态过程直观描述为均匀波状传播模式,并能预测新兴技术跨领域扩散至其他特定领域的时间,特别是在相关参数不可知的情况下预测新兴技术跨领域扩散至其他特定领域的相对时间。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冰   丁堃   孙晓玲   江文森  
[目的/意义] 科学论文向技术领域扩散对技术的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论文在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参差不齐,扩散速度的快慢是否影响产生的扩散效果尚不清晰。[方法/过程] 文章利用专利引用论文的引用关系,以1980—200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和1980—2020年USPTO数据库的授权专利作为核心数据集,通过论文被引速率和首次被引间隔测度论文向技术领域的扩散速度,通过扩散产生的技术影响强度和技术影响广度综合测度扩散效果,并添加被引间隔和被引速率的交互作用,分析论文扩散速度与扩散效果的关系。此外,选择被专利持续引用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扩散时期的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论文整体扩散速率不断上升;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倒U形关系,被引间隔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均呈现U形关系;被引间隔对扩散速率与扩散效果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此外,在不同扩散时期,早期和中期的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倒U形关系,而中后期扩散速率与技术影响强度和广度呈现U形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尚洁  
信息技术在国家之间的非平衡扩散造成了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样在国家内部也存在信息技术的非平衡扩散问题。本文将信息技术区分为成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以中国31个省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在东部、中部、西部非平衡扩散的成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往针对国家之间信息技术非平衡扩散的影响因素并不能解释中国的问题,且各考察因素对成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本文采用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要素流动和技术扩散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结构转换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并基于空间计量的方法验证了区域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区域结构转换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增长,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流动对本地增长的直接效应较高,而技术要素扩散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要高于本地的提升效应。从各区域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受到劳动和技术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受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较大。中国未来应当继续消除影响要素流动的不合理因素,进一步强化区域结构转换的市场决定特征,从而提升整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万军  纪宏  
本文在技术溢出与结构距离比地理距离更相关、相关的大小和显著性程度依靠经济体的部门构成假设基础上。通过对技术进步的不同处理并把技术溢出看作不同经济体间相似度的正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经济收敛理论模型框架、推导出一个Solow模型的扩展模型并建立了扩展收敛方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刚  
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一亿多人口、五十多个民族、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提高综合国力,谋求区域的均衡发展,保证各民族和睦相处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开发新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借鉴国外区域发展经验,制定新的区域发展政策。原联邦德国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时间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崛起,不仅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且还较好地解决了区域同步发展问题,从而成为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社会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原联邦德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目的】研究红火蚁入侵中国大陆历史、局域及长距离传播扩散规律问题,为预防和控制该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并分析华南地区多个红火蚁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建立并应用相关模型对红火蚁入侵历史、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对8个典型入侵事件的主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红火蚁局域扩散速度一般为110~190m·a-1。分别建立了疫区面积(Sq)、蚁巢分布面积(Sf)、蚁巢数量(Nm)、中心区蚁巢密度(Dm)等指标和入侵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是Sq=166384e0.5345T、Sf=28997e0.5784T、Nm=59.966e1.1756T、Dm=6.4533lnT-0.98...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国际技术扩散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专利申请和专利引用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三大主要路径和方式。本文旨在评介上述国际技术扩散路径对于东道国技术进步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可能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军  
从理论上讲 ,在一个空间系统内 ,极核的位势增强必将引起空间扩散。扩散效应沿着一定的空间成长轴带向外部递延。在现代交通技术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的条件下 ,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物流转移方式。由此引起的空间转移效率的提高改变了原有空间系统的地域劳动分工和生产组合方式 ,进而导致初始空间系统的扩散规模和扩散结构发生改变。在现代区域经济中 ,空间经济关联单元之间的生产要素传递速度加快 ,“即时生产”方式成为决定经济活动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空间组合的重要因素。同时 ,空间传递效率也将成为决定特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经济区域空间扩散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形态的实证描述来阐释经济系统进行空间扩散的一般规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勋  乔坤元  
本文在一个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下,将经济互动分解为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并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估计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的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经济互动主要来自知识溢出,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溢出率仍然偏低,区域间经济互动性较弱。本文认为,加强专利技术的保护有利于增强技术扩散效应,促进劳动力和资本自由流动则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体上的区域间经济互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艳秋  成雪莹  王芳  
农业技术进步是实现农业减排的重要途经,如何通过区域间的技术扩散带动全国整体农业减排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2009-2017年省域数据,分别从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和潜力两方面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区域溢出的影响和技术溢出的可能渠道。结论显示,“同群效应”引起各省份农业碳减排的直接互动;“学习效应”和“涓滴效应”带来区域间农业技术扩散,引起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互动;农业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更可能在农业经济发展相近的地区间发生。最后,从制定区域协同减排政策、增强农业技术溢出、加强地区经济联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学引导区域间农业技术溢出、实现农业合作减排奠定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强  范爱军  
文章构建了区域创新技术空间扩散的评价模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分析单元,用这一模型和体系对山东省17个地市创新技术空间扩散情况进行了测算,总结了创新技术空间扩散的特征与规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