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2)
- 2023(8658)
- 2022(7575)
- 2021(7139)
- 2020(6146)
- 2019(13595)
- 2018(13765)
- 2017(27303)
- 2016(14851)
- 2015(17093)
- 2014(17469)
- 2013(17516)
- 2012(16538)
- 2011(15230)
- 2010(15900)
- 2009(15455)
- 2008(15654)
- 2007(14686)
- 2006(13763)
- 2005(12985)
- 学科
- 济(62055)
- 经济(61883)
- 管理(52112)
- 业(49016)
- 企(42141)
- 企业(42141)
- 方法(24199)
- 中国(20809)
- 财(20541)
- 制(20405)
- 数学(18481)
- 农(18339)
- 数学方法(18249)
- 业经(15928)
- 学(15617)
- 技术(15269)
- 银(13471)
- 银行(13447)
- 理论(13375)
- 体(13184)
- 行(12860)
- 贸(12352)
- 贸易(12343)
- 易(12068)
- 务(11681)
- 财务(11630)
- 财务管理(11597)
- 和(11510)
- 融(11422)
- 金融(11418)
- 机构
- 大学(236915)
- 学院(232899)
- 济(98348)
- 经济(96150)
- 管理(85105)
- 研究(79252)
- 理学(70436)
- 理学院(69669)
- 管理学(68687)
- 管理学院(68215)
- 中国(62437)
- 财(53628)
- 京(50773)
- 科学(44154)
- 所(41028)
- 财经(40621)
- 江(38135)
- 经(36337)
- 研究所(35699)
- 中心(35384)
- 北京(33235)
- 农(32913)
- 范(32031)
- 师范(31806)
- 经济学(31085)
- 州(30212)
- 财经大学(29670)
- 业大(28550)
- 经济学院(27664)
- 院(27185)
- 基金
- 项目(132510)
- 科学(104023)
- 研究(103548)
- 基金(95025)
- 家(80534)
- 国家(79808)
- 社会(67616)
- 科学基金(67441)
- 社会科(63001)
- 社会科学(62978)
- 省(50754)
- 基金项目(48878)
- 教育(48633)
- 编号(43069)
- 划(42816)
- 自然(39393)
- 成果(39357)
- 资助(38896)
- 自然科(38397)
- 自然科学(38389)
- 自然科学基金(37717)
- 部(31388)
- 制(30672)
- 课题(30657)
- 重点(29971)
- 性(27987)
- 发(27951)
- 创(27804)
- 教育部(27479)
- 国家社会(27264)
- 期刊
- 济(123005)
- 经济(123005)
- 研究(81593)
- 中国(51566)
- 财(44232)
- 管理(34969)
- 学报(33502)
- 农(31718)
- 教育(31648)
- 科学(30703)
- 融(26394)
- 金融(26394)
- 大学(26322)
- 学学(24074)
- 财经(22977)
- 技术(21668)
- 农业(20653)
- 经(19805)
- 业经(18599)
- 经济研究(18540)
- 问题(16993)
- 贸(14587)
- 图书(13127)
- 技术经济(12788)
- 理论(12687)
- 国际(12079)
- 坛(11480)
- 论坛(11480)
- 实践(11180)
- 践(11180)
共检索到382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昀
本文运用现代社会学理论,从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技术传播的社会学机制。作者认为,本土技术在社会系统中的传播方向依次为行动子系统层次→制度子系统层次→规范子系统层次→价值观念子系统层次;社会对技术传播控制的方向正好相反;外来技术在社会系统中传播的方向是同时向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层次辐射传播,外来技术的传播是某一社会系统进化(变迁)的重要根源。
关键词:
技术传播 本土技术 外来技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陵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则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要使技术引进成为摆脱目前经济困境的手段和经济长期有效发展的源泉,就不仅要正确理解技术引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技术引进的运行规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珑瑛 王兰荣
我国技术引进的运行机制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胡珑瑛,王兰荣我国由于技术引进运行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引进技术效益的发挥,因此,建立科学的技术引进运行机制,实现技术引进的良性运行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技术引进运行机制的含义机制是对系统而言的,任何系统都不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江海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技术引进,有的国家取得了很大成就,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增强了技术实力,如日本、巴西、南朝鲜等。但许多国家花费了高昂的代价引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没有发挥良好效果,反而往往因重复引进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或与国内产业不配套使引进技术设备大量闲置浪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军
一、问题的提出技术引进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已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仅1980年至1989年十年间,我国技术引进就有17063个项目,共用汇270多亿美元。事实证明,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技术引进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主旋律。所谓技术改造,在很多场合,实际上就是技术引进的代名词。但是近年来我国技术引进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忧虑和思考。这些问题除了人们所常常论及的重复引进,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之外,还有:技术引进的经济效益不佳;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能力差,效果不明显;引进技术的迅速退化,等等。显然,如果我们对技术引进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的筹划,一个统盘的打算,我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勇华
该文提出: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出发,技术创新扩散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适应性学习"过程,包括满意判断、技术信息搜寻、内化技术知识、技术创新模仿、技术创新惯例化五个继起的阶段。以此为理论依据,可以明确认识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也不否定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自主创新是技术引进的最终归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锴 杨礼胜 张昭
技术引进是加快技术进步与跨越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强烈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技术引进、合作与交流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农业技术引进对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技术引进的现实情况,重点剖解了当前农业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加快农业技术进步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引进 农业技术进步 技术引进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新房
一、以市场换技术——时代的产物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目的除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以外资为载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加快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在企业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一国往往难以通过直接的技术进口来实现技术进步。长期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的实践过程中就逐渐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钟慧中
“八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技术引进工作新的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应当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以利于我国到本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施炳发
本文对我国高技术引进中的信息利用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使情报信息工作对我国高技术引进起到应有的参谋作用。高技术的引进与信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高技术转让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流动,即让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以一定的方式从转让方流入引进方。高技术引进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其中包括引进技术项目的选择、引进方式的选择、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引进技术政策的制定等。围绕着这一过程,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掌握这些信息,分析利用这些信息,是高技术引进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论文的第三章,详细分析了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荣忠 景莉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家宏
一、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历史的简短回顾本文把我国的技术引进历史分成四个阶段:建国初期的技术引进(1952~1959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技术引进(1962~1965年);70年代的技术引进(1972~1979年);经济改革与开放时期的技术引进(1980年至今)。文中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我国的技术引进历史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厚俊
目前,我国三资企业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大致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技术密集型的三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大多数是中小型项目,而且一般加工项目多。这主要是由合资双方的目的和条件所决定的。在港澳台资企业中(约占2/3),外商看中的是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场地等要素和国内广阔的市场,其中有不少人仅着眼于短期收益。而我国许多地区和部门处于一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端直 刘东
浅论技术引进四川联合大学刘端直,刘东一、技术引进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自身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内外技术交流,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使一些领域的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司春林
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之间技术转移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技术,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技术,并加以吸收,消化以至改进,目的也是为了摆脱许多产业技术落后的状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同样是引进和利用国外技术,情况都可能各有不同。造成不同效果的某些原因,可以结合技术转移与学习过程来加以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