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42)
- 2023(2801)
- 2022(2389)
- 2021(2173)
- 2020(1856)
- 2019(3871)
- 2018(3977)
- 2017(7418)
- 2016(3865)
- 2015(4432)
- 2014(4501)
- 2013(4518)
- 2012(4281)
- 2011(3992)
- 2010(4150)
- 2009(3988)
- 2008(4036)
- 2007(4154)
- 2006(3847)
- 2005(3402)
- 学科
- 济(19457)
- 经济(19323)
- 业(16958)
- 企(16160)
- 企业(16160)
- 管理(15889)
- 技术(10818)
- 方法(8755)
- 理论(6944)
- 业经(6260)
- 技术管理(5912)
- 中国(5865)
- 和(5574)
- 农(5550)
- 学(5176)
- 数学(4933)
- 数学方法(4890)
- 财(4172)
- 教育(3999)
- 社会(3804)
- 经济理论(3699)
- 企业经济(3650)
- 农业(3617)
- 制(3588)
- 贸(2613)
- 贸易(2612)
- 策(2595)
- 新技术(2547)
- 高新(2542)
- 高新技术(2542)
- 机构
- 大学(69457)
- 学院(67518)
- 济(27241)
- 经济(26663)
- 管理(25099)
- 研究(22752)
- 理学(20991)
- 理学院(20752)
- 管理学(20438)
- 管理学院(20286)
- 中国(15753)
- 京(14858)
- 科学(13547)
- 财(13010)
- 所(11800)
- 江(11210)
- 范(11044)
- 师范(10997)
- 研究所(10456)
- 财经(10282)
- 中心(9799)
- 北京(9477)
- 经(9150)
- 农(8990)
- 师范大学(8862)
- 州(8820)
- 业大(8470)
- 经济学(8391)
- 技术(7908)
- 经济学院(7396)
- 基金
- 项目(40019)
- 科学(32024)
- 研究(31766)
- 基金(28709)
- 家(24438)
- 国家(24188)
- 社会(22482)
- 科学基金(20738)
- 社会科(20042)
- 社会科学(20029)
- 省(15730)
- 教育(15039)
- 基金项目(14908)
- 划(13114)
- 编号(12973)
- 成果(11582)
- 自然(11572)
- 自然科(11333)
- 自然科学(11333)
- 自然科学基金(11165)
- 资助(10904)
- 部(9491)
- 课题(9139)
- 重点(9113)
- 创(9021)
- 国家社会(8859)
- 创新(8402)
- 发(8392)
- 教育部(8383)
- 项目编号(8172)
共检索到108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凤霞,陈忠
技术在当今社会中一方面被认作创造财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金钥匙,同时又产生无数的风险,这迫使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激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确定和控制其非预期结果。应对这样的问题,就有必要一般性地考察技术的社会形成过程。某项新技术的形成和社会采纳过程并非单纯的技术体系内在联系的逻辑展开,而必然嵌入了社会因素。通过对当前技术论研究中的两种主要路向技术决定论和技术建构论的批判性考察,论文指证传统的研究往往倾向于把技术从社会中抽象出来谈论技术的本质与意义,而忽视了技术及其功能的实现。技术发展不是单纯因其理性而是因其理性或逻辑与其它各种社会要素的整合,技术设计过程就表现为一个充满矛盾的文化过程,它要求在满足社会群体的多重价值需求的同时兼顾其效益,兼顾其各种体系性因素。这样,技术选择应该像其他社会行为那样被民主化。
关键词:
技术 社会 张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发龙 李盛兵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社会之间有时保持平衡,有时又有缺失和偏移,但是大学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既积极“介入”社会,又保持一种“象牙塔”的精神气质;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相对“超然”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自治和自由。大学发展是大学内在发展逻辑与外在发展逻辑的统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春芽
当代民主转型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创新密切相关。结构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视角考察民主化的动力,关注政治转型的社会约束条件。行动者分析认为,精英人物的策略选择决定民主转型的进程,强调政治过程的自主性。在宏观结构分析与微观行动者分析的融合中,民主转型被视为结构约束与行动者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民主制度建立在社会条件的基础上,社会结构在限定行动者选择的同时,在变迁过程中提供制度发展的机会空间,为行动者发挥建构作用创造条件。
关键词:
民主 转型 社会结构 政治行动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真
教育公正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与此同时,社会公正又是教育公正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阐述了教育不公正在社会层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教育公正的对策。
关键词:
教育公正 社会公正 教育资源优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丽
作为伦理的学术延续了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而作为技术的学术在二战期间才发展起来,两种学术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存在着异乎寻常的差异。作为伦理的学术代表着伦理、道德和真理的力量,而作为技术的学术背后是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力量。前者合乎价值理性,后者合乎目的理性;前者服从真理的逻辑,后者服从资本或权力的逻辑;前者以探寻真理和满足精神之需为宗旨,后者以追求实用和因循世俗之需为前提。由于二者本质上是对立的,故二者并存形成一种互相抗衡的力量,即两种学术之间内在的张力。对张力的争论不仅取决于辩论者的立场和态度,也受制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哲学。张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张力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平衡。
关键词:
学术 学术类型 学术张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明理 陈俊竹
学界普遍认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威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主要依靠两方面的力量,一是依靠“真理的力量”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性,以“理”服人;二是依靠“人格的力量”,以“情”感人。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不管是“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力量”,最终都离不开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即人们通俗意义上说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就是说,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相对于“物”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人”的因素自始至终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为,无论是“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力量”,最终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丰富的实践活动来发挥和实现。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威力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感和满意度的提升,最终都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得以体现和完成。由此,可以进一步追问的是:这个效果和威力、认同感和满意度到底又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什么方面或者说哪些因素来体现与完成的呢?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惠敏
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思潮,其核心观点可以用德里达的"文本之外无一物"来表达。这种将符指活动封闭于符号或文本之内的做法好似作茧自缚,杰姆逊称之为"语言的牢笼"。如何突破这个"语言的牢笼",伊格尔顿诉诸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这虽然原则上没有问题,但仔细推敲起来,仍觉不完全奏效,因为"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人类生命活动,显然包含着观念、理性和语言的因素,这也就是说,在"实践"内部仍然存在着"实践"原本需要克服的东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丽新
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学"现象之一是文本的品味被答题套路的训练所代替。引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大规模考试中,对语文能力测试点的定位、理解偏于简单化,语文能力测试点与试题之间的对接过于模式化。综观PISA、PIRLS、NAEP等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从设定测量目标到编制试题的过程,体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认知目标的立体阐释;二是认知目标与试题之间内在的准确对应;三是在显性层面,试题本身的表达与认知目标的表达没有固定的对应模式。三者合力保证了认知目标与试题之间的"张力",较有利于形成教学和考试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当前我国语文考试研究可能需要深入探讨语文测量目标的设定和呈现方式,以及这些测量目标...
关键词:
语文考试 能力测试点 试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小撑 李玲娣 童晓明
学术自由是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性格”,理所当然地需要维护和弘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大学体现服务功能。于是,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学术自由和功利意识之间的张力。这种张力的存在,给大学提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即由谁来维持这种张力,怎么维持?作者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了思考。
关键词:
大学 学术自由 功利意识 张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奉小斌 陈丽琼
本文遵循"表现形式——形成机理——解决机制——组织结果"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了有关探索与开发间张力的问题。首先,文章从探索性活动与开发性活动之间的张力在组织各个领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入手,阐述了探索与开发间张力的形成机理,然后从专业性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双元组织、实现搜寻平衡和创建互补性整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解决企业探索与开发之间张力的机制,最后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动态性、跨层次性和情境性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基
在社会主义幼级阶段,无论是国营企业、城镇大集体企业,还是乡镇企业,都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条件、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和价格等也有差别。投入市场上的商品,都要接受消费者的评审和裁决。而每个商品生产者都要力求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实现其价值。因此,企业之间势必要展开竞争,在竞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美国的社会科课程是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主导性课程,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史上,关于社会科的含义、性质、起源、目标、内容、管理和组织方式等始终存有争议,展示出一定的内在矛盾和张力。其中,关键性的张力包括:(1)课程性质——综合还是分科;(2)课程目标——文化传承还是批判性思维;(3)课程管理——集中管理还是基层自主;(4)教师角色——教师是中转站还是课程开发者。这些张力给美国社会科课程的发展变革带来了基本的活力和理论深度的同时也溢出了学术本身的范畴,体现了美国人关于好社会、好未来的公共争议,反映了该学科领域共性的和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科 张力 美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漆新贵 蔡宗模
在复杂的全球场域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了张力,其中全球化与地方化、西方化与民族化构成了四维空间,高等教育外有政府、市场、社会的牵制及其相互博弈,内有学术与行政、学术与文化之间的紧张,因此有各种不定的选项和可能。在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式"和马金森"全球国家地方能动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高等教育全球化张力模型",可为非西方世界的高等教育全球化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全球化 场域 张力 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鄢晓
由教育技术牵引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正悄然展开,如何正确看待新兴教育技术与其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需要直面的问题。借由张力概念,在历史和现实视域下,分析了教育技术作用于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教育理念、培养方式,以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多样化、技术化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针对当前正在发生的第四次教育革命,从缓和资源分配、承担社会任务、顺应历史阶段等宏观层面,以及加强知识传播、改变知识学习、优化学习环境等微观层面,探讨了教育技术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认为新兴教育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张力,是高等教育内在需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革命 高等教育 张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蕊 黄明理
随着我国由建设小康向建成小康社会质的迈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大背景下,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