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7)
2023(8770)
2022(7021)
2021(6376)
2020(5435)
2019(11885)
2018(11569)
2017(22445)
2016(12170)
2015(13410)
2014(13114)
2013(13058)
2012(12083)
2011(10388)
2010(10958)
2009(10662)
2008(11059)
2007(10368)
2006(9349)
2005(9116)
作者
(35203)
(29389)
(29283)
(27579)
(18800)
(13887)
(13179)
(11203)
(11116)
(10735)
(10022)
(9893)
(9873)
(9356)
(9255)
(8954)
(8836)
(8696)
(8309)
(8217)
(7413)
(7341)
(7148)
(6878)
(6625)
(6533)
(6415)
(6390)
(5786)
(5704)
学科
(74608)
(71758)
企业(71758)
(59039)
经济(58965)
管理(57747)
业经(26131)
(24271)
方法(23604)
(20433)
(19765)
财务(19752)
财务管理(19732)
企业财务(18744)
数学(15542)
数学方法(15434)
(15413)
技术(15388)
农业(15140)
(13391)
理论(13114)
(13002)
(12974)
中国(12828)
企业经济(12461)
(11967)
体制(11558)
经营(11385)
技术管理(10243)
决策(9121)
机构
学院(189584)
大学(183780)
(81090)
经济(79661)
管理(76971)
理学(65123)
理学院(64547)
管理学(63839)
管理学院(63480)
研究(55475)
中国(46456)
(41817)
(38320)
财经(32457)
(30858)
科学(30832)
(29230)
(29073)
(27366)
中心(24908)
业大(24424)
经济学(24215)
北京(23993)
(23955)
研究所(23953)
财经大学(23588)
商学(23134)
商学院(22956)
农业(22567)
经济学院(21760)
基金
项目(112860)
科学(91340)
研究(86331)
基金(83047)
(70174)
国家(69444)
科学基金(62308)
社会(57343)
社会科(54401)
社会科学(54383)
(45623)
基金项目(43643)
教育(39125)
自然(38482)
自然科(37607)
自然科学(37598)
自然科学基金(37033)
(36034)
编号(34106)
资助(32782)
(30095)
成果(27336)
(27021)
重点(25258)
(25201)
(24387)
创新(24228)
(23822)
国家社会(23805)
课题(23612)
期刊
(101234)
经济(101234)
研究(59487)
(38748)
管理(36066)
中国(35051)
(28611)
科学(24595)
学报(24218)
大学(19954)
技术(19722)
农业(19396)
学学(19014)
业经(18815)
财经(18527)
(18070)
金融(18070)
教育(16987)
(16145)
经济研究(15079)
问题(13351)
技术经济(12526)
(12031)
财会(11580)
现代(10855)
世界(9951)
商业(9828)
(9750)
会计(9675)
经济管理(9201)
共检索到293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完定  
本文提出了一种所有权结构的理论 ,将激励和监督统一在一个所有权结构模型中 ,其中 ,激励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实现收入 ,监督因素则决定了管理者对收入的转移量。利用这一理论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承包制和公司制进行了分析。由于国有资产 (或国家股 )不存在明确的利益主体 ,因此 ,它在企业中也不适合作为监督主体而存在 ,为使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可行的办法是让其“搭便车” ,也就是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进行重组 ,通过引进监督实体来优化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股份制对于国有企业提高效率是必须的 ,但不是充分的。只有借股份制的契机 ,优化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才是可行和有效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仲伟  郑江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凌  
产权制度无疑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但是如何理解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改革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目前,多数人均已认识到,只向经营者放权让利,只在选择不同经营方式上做文章,还不足以解决传统国有经济体制的一些深刻弊端,从而,进入所有权问题的研究探讨。但是,在产权关系和法人制度的探讨中,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即所谓终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我称之为双重所有权命题。其中,“终级所有权”是一个十分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军  
一般企业治理理论比较注重管理者(经营者)或生产者的激励问题,而忽略了对股东(所有者)激励问题的研究;只重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治理,而很少从企业财务治理的角度去探讨财务治理主体的动力问题。企业所有者的激励动力对企业治理效率尤为重要,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治理,并且应该建立以所有者为主导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治理主体模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兰玉杰  
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与企业的合约性质、治理结构、所有权安排三个层面构建一个关于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框架 ,提出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勇  陈长江  
本文回顾了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的相关文献论述 ,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有者目标函数和经营者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理论假设并不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不应该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而应该改造所有权结构安排。让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 ,是改造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的一条路径 ,但同时可能强化内部人控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广科  
以狭义交易成本为基础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对企业的边界、企业为什么节约交易成本等问题的解释缺乏说服力。文章以广义的交易成本概念为分析工具,以企业为什么节约交易成本为分析主线,最终得出关于市场中企业性质、企业纵向边界以及企业横向边界的新论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勇  马云飞  
该文回顾了现代企业理论对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的相关文献论述,认为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有者目标函数和经营者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理论假设并不符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不应该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而是改造所有权结构安排。重点分析了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利弊,并就改造国有企业所有权结构安排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东杰  姚先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珺  杨本建  
本文从企业角度研究了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所有权结构不同的企业在自制与外购选择偏好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产业集群形成的关系。代理人控制的企业因偏好自制而使其集聚效应较弱,从而在其周围不易形成集群;出资人控制的企业因偏好购买而使其集聚效应较强,从而在其周围更容易形成集群。通过采用工具变量法,本文验证了由于企业所有权结构不同而导致产业集群形成不同的理论假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良平  
本文从要素所有者视角分析企业的契约性质 ,并从中提炼出企业理论所要解决的经营者选择和激励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可借助于企业资本结构 (即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比例 )的优化调整实现企业所有权 (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 )的最优安排。但资本结构的优化又受到各个企业所面临的不同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约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不同的企业应该依据其市场与技术条件导出其最优的融资条件和方式 ,以实现企业所有权的最优安排和企业绩效的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宋世方  
论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管理形式的转变李红艳,宋世方把企业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尽管各项改革已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低下的局面。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家对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奇伟  张楠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利用生存分析法中多个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 model)估计了所有权结构对国有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我们发现:相对于产权多元化的国有企业而言,国有独资企业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而且这一现象在地方国有企业样本中要比在中央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国有独资产权形式更为偏爱造成的。这预示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地方国有企业上,而合理解决地方政府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最终成功的关键所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曙光  张逸昕  
上市国企的绩效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后至少在中短期内经营绩效出现明显下滑,除委托—代理成本增加等影响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部分国有企业上市后其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的实质性转变存在滞后性,而这与其上市动机复杂、上市后相应激励约束机制的缺乏有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东持股集中度,国家持股、法人持股占比与国有企业上市前后经营绩效变动之间存在倒U型或正—负—正向两度方向变动的非线性关系,暗示出每一国有企业都各自对应了一种最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最优股权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