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0)
- 2023(7108)
- 2022(6104)
- 2021(5640)
- 2020(4634)
- 2019(10398)
- 2018(10069)
- 2017(19968)
- 2016(11084)
- 2015(12276)
- 2014(12485)
- 2013(12159)
- 2012(11583)
- 2011(10958)
- 2010(11521)
- 2009(10311)
- 2008(10357)
- 2007(9557)
- 2006(8684)
- 2005(7887)
- 学科
- 济(47929)
- 经济(47885)
- 管理(29293)
- 业(27119)
- 企(20846)
- 企业(20846)
- 方法(14848)
- 农(14346)
- 地方(14254)
- 中国(12717)
- 数学(12635)
- 数学方法(12400)
- 学(10358)
- 财(9939)
- 制(9544)
- 贸(9529)
- 贸易(9524)
- 业经(9446)
- 农业(9378)
- 策(9181)
- 易(9164)
- 地方经济(8672)
- 融(8362)
- 金融(8360)
- 银(8000)
- 银行(7978)
- 行(7743)
- 及其(7335)
- 环境(7247)
- 和(6968)
- 机构
- 学院(161363)
- 大学(160701)
- 济(67806)
- 经济(66233)
- 研究(64362)
- 管理(58500)
- 理学(49530)
- 理学院(48837)
- 管理学(47929)
- 管理学院(47602)
- 中国(47338)
- 科学(38694)
- 京(34677)
- 所(34137)
- 财(31116)
- 研究所(30982)
- 农(29400)
- 中心(28146)
- 江(26644)
- 范(24271)
- 师范(24095)
- 财经(23648)
- 院(23495)
- 农业(22931)
- 业大(22674)
- 北京(22075)
- 经(21403)
- 州(20754)
- 经济学(19734)
- 师范大学(19417)
- 基金
- 项目(104022)
- 科学(82605)
- 研究(77909)
- 基金(74744)
- 家(65605)
- 国家(65067)
- 科学基金(54515)
- 社会(48366)
- 社会科(45783)
- 社会科学(45771)
- 省(40553)
- 基金项目(38531)
- 教育(35721)
- 划(35208)
- 自然(34784)
- 自然科(33937)
- 自然科学(33923)
- 自然科学基金(33323)
- 编号(32120)
- 资助(30813)
- 成果(28020)
- 发(24405)
- 重点(24309)
- 课题(23546)
- 部(23329)
- 创(21286)
- 性(20141)
- 创新(20033)
- 发展(19832)
- 国家社会(19558)
共检索到257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庞德良,段玉彬
日本从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如“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构想。进入新世纪 ,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快 ,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也进行了调整 ,面临着几种选择 :与东盟建成自由贸易区、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韩组成东亚区域合作体、与东亚各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无论哪种选择都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顺利实现区域合作重心的转移、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及改变不合理的分工体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郭锐 许菲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饱受打击并进入新的解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从产业链转移的视角看,疫情冲击下的"逆全球化"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机遇。伴随东亚国家在防疫及各领域合作加强,区域性短距离供应链有所完善,东亚成为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日本推动经济安全策略调整,旨在提振国民经济、优化海外产业链、主导区域一体化进程。日本的东亚区域合作由相对被动转向更加主动,并突出塑造力建设。不过,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本与周边国家多领域分歧加大、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掣肘等因素,制约着日本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向及进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江林
今天的亚洲经济增长体系正处于快速的分化进程中,以中国为中心的新兴经济增长体系将独立于以美国消费、东亚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增长体系,未来一定时期内,两大经济增长体系将共存于亚洲地区,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强化以自身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体系,中国需要推进与以往不同的深度改革开放进程,即构建全方位开放体制。当然,亚洲经济增长体系的分化也将影响到亚洲未来的合作进程,以美国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体系将以一个明确的TPP合作框架为代表,而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增长体系则因其增长边界的不确定性,而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一个清晰的由中国主导的地区多边合作框架,现有的RCEP不过是中国对地区多边合作框架的一种过渡性选择。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中心 全方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东亚 区域合作 中国 日本 东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于昕田
2020年11月,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RCEP,并且各缔约方均承诺将尽快完成协定的核准程序,使RCEP尽早正式生效。有关各方正式签署RCEP及其日后生效,标志着东亚区域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但并非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终点。RCEP正式生效后仍然面临着东亚区域合作方向的选择问题。为了全面落实RCEP的相关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考虑到东亚地区的特殊性,在深化RCEP等制度性区域合作的同时,仍需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积极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形式;需要积极推动RCEP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区域包容性发展。此外,还应该在东盟主导下深化区域政治安全合作,促进政治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跃洲
在绿色创新文献回顾基础上,对当前各国绿色创新的现状和近年来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相关数据表明,尽管专利申请方面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在投资方面绿色创新领域已经开始成为热点。绿色创新固有的多重外部性、高风险、高进入成本等特征决定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至关重要。政府部门应致力于营造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市场空间,降低私人企业从事绿色创新活动的成本和风险,加快绿色技术的转移扩散。中国、日本、韩国在绿色创新方面有着较好基础,加上区域内巨大的市场容量,未来区域内绿色创新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
绿色创新 政策选择 区域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现实经济需求是与各方的承受能力联系在一起的。考虑到利益需求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要推动合作,就需要寻找共同利益,谋求共赢互利发展。为此,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渐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关键词:
利益需求差异 共同利益 区域合作策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谭再文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人类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后果之一,它以破坏性和消极的方式影响和控制全球化的速度和节奏,并展示全球化动力出现的衰减程度。2007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是全球化动力衰减的外部表征,它为东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这种契机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行动,将依赖于体系层面各国的合作程度以及中国的经济转型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词:
全球化动力 金融危机 区域主义 东亚合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书臣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一定时期的投资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产物,政府和民间企业的一切投资活动都要受到投资政策的控制与调节。战后40多年来,日本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投资政策上,确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这些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综合治理与整顿,乃至深化投资体制的改革,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经济恢复时期的政府投资政策(1945~1959年) 战后初期,日本社会资本处于极端低下的水平。在1946~1955年,年均水灾受灾面积达70万公顷,毁坏房屋54万户,耕地4.3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二震
战后日本经济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被视为经济奇迹。日本本来是一个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对外贸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战后日本以贸易立国,充分利用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切机会,在资源、技术、市场、外汇和资金积累等方面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凌燕 李众敏
在亚太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最近,亚太的经济合作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美国不仅与东盟10国签订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贸易自由协定的谈判,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参与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文章基于GTAP模型对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弊大于利,而参与则是利大于弊。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最优策略;二是要注意美国的扼制策略,积极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关键词:
东亚 区域合作 贸易自由化 GTAP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日政治关系却无法实现对称的发展。日本新领导人主政之后,对亚洲邻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出现了某些趋向好转的积极势头。但是,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继续进行双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借助多边机制,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日两国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双边关系因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形成更多的合力。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双方都有很多可为之事;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又会为中日两国...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多边合作 双边关系稳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中朝经贸关系是东亚区域合作的组成部分。中朝两国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加强双边的合作力度,有着经济、政治及外交等方面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作者针对朝鲜国内的最新发展动向和中朝经贸关系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意义,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关键词:
新地区主义 东亚区域合作 中国 外交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