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3)
- 2023(5381)
- 2022(4778)
- 2021(4729)
- 2020(3934)
- 2019(9354)
- 2018(9079)
- 2017(18016)
- 2016(9868)
- 2015(11336)
- 2014(11605)
- 2013(11817)
- 2012(11476)
- 2011(10621)
- 2010(10857)
- 2009(10526)
- 2008(10631)
- 2007(9380)
- 2006(8674)
- 2005(8519)
- 学科
- 济(48103)
- 经济(48063)
- 管理(25601)
- 业(23956)
- 方法(17783)
- 中国(17351)
- 企(17254)
- 企业(17254)
- 数学(16217)
- 数学方法(16039)
- 农(13580)
- 地方(13033)
- 制(12239)
- 财(12074)
- 银(9805)
- 银行(9795)
- 贸(9733)
- 贸易(9726)
- 易(9463)
- 行(9449)
- 学(8856)
- 融(8783)
- 金融(8782)
- 业经(8521)
- 农业(8427)
- 地方经济(8396)
- 体(7955)
- 税(6866)
- 环境(6621)
- 体制(6569)
- 机构
- 大学(149411)
- 学院(148528)
- 济(66881)
- 经济(65467)
- 研究(55784)
- 管理(53038)
- 中国(45921)
- 理学(44092)
- 理学院(43493)
- 管理学(42846)
- 管理学院(42556)
- 财(34190)
- 京(32779)
- 科学(31761)
- 所(29191)
- 财经(25895)
- 研究所(25736)
- 中心(25176)
- 经(23291)
- 江(23108)
- 北京(21959)
- 农(21581)
- 范(21346)
- 师范(21181)
- 经济学(21129)
- 院(19788)
- 经济学院(19034)
- 财经大学(19027)
- 州(18932)
- 业大(17731)
- 基金
- 项目(86436)
- 科学(68042)
- 研究(66053)
- 基金(62080)
- 家(53242)
- 国家(52807)
- 科学基金(43966)
- 社会(42429)
- 社会科(40198)
- 社会科学(40189)
- 省(32999)
- 基金项目(32395)
- 教育(29997)
- 划(28510)
- 编号(27479)
- 资助(25956)
- 自然(25938)
- 自然科(25206)
- 自然科学(25199)
- 自然科学基金(24725)
- 成果(24007)
- 发(20506)
- 重点(20364)
- 部(20094)
- 课题(19733)
- 国家社会(17419)
- 性(17169)
- 教育部(17104)
- 创(17021)
- 发展(16971)
共检索到247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我国产业布局的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带,建国以来布局重心一度曾向内地移动,改革10年中再次出现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产业布局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原因,除了帝国主义的早期侵略外,还由于自宋代以来这里就逐渐成为我国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人口集中,需求也相对集中,在需求集中地区密集布局产业则符合生产力布局的一般原则。但是,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并不是我国经济资源的富集地区。京广线以东地带,煤炭资源储量只占全国的11%,石油为50%,其它矿产资源也大多是这种情况。从耕地资源看,沿海地区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并不丰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小旺
区域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推动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在国外,区域财政政策普遍被用来平衡区域经济,即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助拨款等形式促进落后地区发展。80年代,我国的区域财政政策适应改革开放和沿海发展战略的需要,由均衡发展模式转变为地区倾斜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进入了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与8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不断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对区域财政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现行区域财政政策的考察,本文试图对90年代我国区域财政政策的取向作一些初步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宇
对外借款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金额大大超过外商直接投资而居第一位。自1979~1991年上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730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490亿美元,占67%强。制定正确的对外借款发展战略,有助于国家对外资借、用、还各个环节的把握,从而抑制对外借款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更有效地发挥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笔者不揣浅陋,原对此作一探讨。一、我国对外借款回顾对外借款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一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以后,对外借款有了较大规模发展,并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9~1989年间,我国共对外借款393.2亿美元,其中外国政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正一
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梯次特征和较强的互补性,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关系已明显改善,各国的地缘条件优越,各国都积极采取了相应对策,以加快经贸往来和多边合作的步伐,因此,90年代应在平等互利和尊重权益、和平共处、缩小经济水平差距、求同存异和循序渐进、三分开等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加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最终实现东北亚经济的区域一体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栋生
生产力布局不仅直接关系投资效益、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现实情况出发,对90年代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1985年初,着手编制“七五”计划时,我就当时生产力布局的总态势和今后(1986——2000年)布局方针提出了概括为64字的建议,即“三级梯度、三大地带,东靠西移、有序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
在都道府县层次上,日本的经济区域差异已比较小。从GDP的人均生产额来说,最高的东京都与最低的奈良县之比为3倍左右;从人均分配所得来说,最高的东京与最低的冲绳县之比只有2倍左右。所以分配的差异比生产的差异更小。但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仍很突出。人口密度的差异达到70多倍。经济密度的差异更达到160多倍。日本经济区域差异的缩小主要发生在60、70年代,在80年代反而有所扩大,90年代主要由于泡沫经济的破灭又有所缩小。在今后几年,在泡沫经济破灭、东亚经济危机等暂时因素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注重环境和福利的价值观等长远因素的作用下,日本的区域差异还将进一步缩小。
关键词:
区域差异,日本,现状与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特.点,L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正确认识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对于制定跨世纪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政策是必要的。
关键词:
工业发展 相对过剩 结构升级 国际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春明
在新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迎来了新的变革时期。这次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两大变化趋势:一是以内需为主导,在国内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主导产业群;二是依据优势互补原则,在亚洲广设生产据点和销售网络,形成“国际分工型产业结构”。新产业结构的形成促进了亚洲国际分工正在由垂直型走向水平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忠亮
90年代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与问题张忠亮消费市场即最终产品市场,为资本品市场的对称、包括农产品、日用工业品、住宅和服务等市场。一、目前消费市场的特点1.市场日趋稳定改革开放把中国经济置于高速增长和市场急剧扩张的起点上。整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几经“冷”“...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夏洪川 夏国栋
90年代将是我国社会发展关键的10年。图书馆事业也将取得明显的进步,其中作为公共图书馆骨干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下简称省馆)会得到迅速发展。作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建设较晚,但到1992年5月5日也已开馆30周年了。我们结合黑龙江省馆和其它省馆建设经验,谈谈今后省馆发展建设问题,希望对省馆工作有所补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灿
90年代是2000年的过渡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2000年的任务作准备,并为其积极创造条件,以促进和加快2000年目标的早日实现,而200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是“人人健康”,其主要内容是人人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人人都达到尽可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甘士杰
一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更加令人眼花瞭乱的剧变,进一步表明冷战时代的结束。那种剑拔弩张的军事对抗,迅速转为错综复杂的经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明显地看到,前此以东西双方冷战、两大集团对峙和美苏两霸争雄为特点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而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因此,经济竞争愈益加剧,使得以经济和技术为重点的综合国力竞赛更为激烈。从而,世界各国原已失衡的经济发展,将日益变得更不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该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粮食生产变化态势做了简要回顾,并从生产和消费角度,分别基于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动特征,结果验证了粮食生产"北上西进"的变动格局。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即使区域粮食作物总产量在全国没有优势,但仍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可能性。基于比较优势模型和GIS方法,该文分析了主要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全国层面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子先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为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合理调整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是90年代我国产业政策的重点目标之一。《论90年代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的三大战略任务》一文,就90年代外贸结构调整的具体任务、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论述。同时,对如何开放市场、引进国际竞争、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压力也作了分析。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本刊编辑部于8月5日在北京举行关于“我国90年代消费热点问题”座谈会。座谈会由本刊主编尹世杰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宋涛、孙尚清等著名经济学家30余人,会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消费热点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现将座谈会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