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6)
2023(14089)
2022(12062)
2021(11191)
2020(9642)
2019(22372)
2018(22053)
2017(43023)
2016(23273)
2015(26607)
2014(26446)
2013(26147)
2012(24585)
2011(22214)
2010(22499)
2009(21115)
2008(21204)
2007(19072)
2006(16852)
2005(15544)
作者
(66745)
(55719)
(55659)
(53076)
(35402)
(26635)
(25543)
(21535)
(20964)
(19704)
(18831)
(18793)
(17739)
(17526)
(17333)
(17202)
(16828)
(16251)
(16153)
(16135)
(13861)
(13632)
(13529)
(12755)
(12586)
(12514)
(12402)
(12375)
(11163)
(10986)
学科
(90903)
经济(90763)
管理(70612)
(65786)
(52927)
企业(52927)
方法(39334)
数学(34202)
数学方法(33873)
(28506)
(28034)
中国(27485)
(25830)
业经(20815)
(18784)
银行(18753)
(18599)
贸易(18588)
(18390)
(18110)
农业(18063)
(17940)
地方(17560)
(17364)
(17139)
金融(17134)
(16446)
财务(16412)
财务管理(16357)
企业财务(15433)
机构
大学(336622)
学院(334114)
(138893)
经济(135857)
管理(127309)
研究(113350)
理学(108424)
理学院(107199)
管理学(105576)
管理学院(104946)
中国(89360)
(71620)
(70180)
科学(67024)
(56937)
(54957)
财经(54601)
中心(53344)
(51593)
研究所(51004)
(49347)
业大(47423)
北京(45364)
(44262)
师范(43869)
经济学(43187)
农业(43152)
(40968)
(40822)
财经大学(40441)
基金
项目(215544)
科学(169479)
研究(161478)
基金(155888)
(135637)
国家(134187)
科学基金(113842)
社会(102906)
社会科(97271)
社会科学(97243)
(83249)
基金项目(82647)
教育(74233)
自然(71258)
(70655)
自然科(69478)
自然科学(69459)
自然科学基金(68220)
编号(66625)
资助(62389)
成果(55984)
(49025)
重点(48732)
(46267)
课题(45774)
(44844)
(44184)
国家社会(42619)
教育部(42228)
创新(41981)
期刊
(157784)
经济(157784)
研究(102449)
中国(68407)
(56152)
(50564)
学报(49903)
科学(46858)
管理(46483)
大学(38400)
教育(36087)
学学(35850)
(35234)
金融(35234)
农业(33975)
技术(27745)
财经(27469)
业经(25972)
经济研究(24489)
(23598)
问题(21873)
(18216)
(17821)
理论(16963)
(16428)
技术经济(15839)
图书(15731)
现代(15385)
实践(15257)
(15257)
共检索到510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琛  
科学的真正内涵在于通过公开、沟通、共识达致普遍接受的真理共识,所以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绝不宜简单地理解为使用高科技的评估、检测或者监测技术,或者是引入高科技的专家学者,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化应指以有利于科学理性独立自主地参与、分享政治权威理性为原则来型塑现有监管制度。以专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为契机,从改革食品安全监管的方式、渠道以及监管工具入手,扩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中的科学理性因子,才是推动我国混合型的行政监管模式向科学的法理型监管模式尽快转型的必然之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王二朋  
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三个基本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本文在对食品安全管理理论分析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三个问题,最后从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视角,提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优化重点,构建了一个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框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娜  孙绍荣  曹卫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与公共安全。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改革,总体效果较好。但是,从完善制度的要求来看,仍存在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本文以制度工程学作为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实际操作情况,发现观测器失明与抑制器失灵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应对措施,本文提出:建立食品安全情报制度、重视应用检测技术设备、实行资源开拓制度及消除观测空白是解决观测器失明的有效方法;同时,建立分类惩罚制度、不法行为记录制度与惩罚执行保证制度,可治理抑制器失灵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早弘  
文章以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为背景,从博弈论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中的公众、企业与政府的行为动机。通过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企业是否违规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监督并举报的参与成本以及公众所受的损害有关,公众对企业监督并举报的策略选择依赖于企业所获得额外利润和政府惩罚力度,政府接受公众举报并展开调查的策略选择与公众的策略选择是一致的,但不完全信息下政府的策略选择还与公众的选择概率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在不同行为动机下的战略选择,要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必要引入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毋晓蕾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是政府、社会及公众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公众参与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弥补单纯政府监管模式的不足。本文基于美国和日本两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及实施特点的分析,剖析了两国在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发展中的经验。中国食品安全中没有公众参与制度,但其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也体现了公众参与的要义,通过吸收美国和日本两国公众参与制度的经验,来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发挥中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冯朝睿  
本文从市场主体间的价值链、食品安全全过程和监管主体利益关系3个维度,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相关市场主体的监管特征、市场博弈状态;相关流程的主体特征、危害产生机理;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特征、非合作困境,并提出了有助于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整体性革新的四位一体治理要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清杰  
2008年9月爆发的三鹿奶粉事件向人们昭示,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梳理我国当前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监管职责不固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位不清,分段监管体制弊端明显,食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监管失控等。尽快出台构造科学的食品安全法是解决当前制度困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强化问责制,理顺监管体制,强化食品链源头和终端的监管等也是完善监管体制的有效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洁琼  张炜达  
目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发达国家依靠公众参与,在法律建设、机构改革、信息公开与行业自律方面加大力度,建立了组织严密、运转顺畅、体系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信息披露、舆论监督与行业自身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进程,需要尽快实施加强公众立法参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舆情监控平台、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行业协会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以及以信息为纽带、探索公众参与式联合执法机制等政策措施。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尹向东  刘敏  
2011年12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12年消费主题为"消费与安全",并将围绕这一年主题开展消费教育、消费咨询等一系列活动。而食品安全应该是"消费与安全"主题的重中之重,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身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晓涛  孙长学  
食品安全监管诸多问题中,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分配是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中暴露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问题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消费者的作用发挥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思路是将多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其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普庆  周德翼  
目前,我国实行的分段式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提高监管效率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尝试应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弊端的剖析,结合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探索,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逻辑。最后通过上文的分析比较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一体化监营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怡林  
由于中国食品监管法律和制度的缺陷,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和不良影响。要杜绝这种危害性极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国就要下决心不断完善和创新食品监管法律制度。因此,本文通过对比较完善的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游  赵学刚  
《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并不能必然解决食品安全的一切问题。法律法规的建立及有效实施,有赖于良好的制度从机制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公众参与制度的困境,借鉴美国食品安全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设立消费者委员会和加强食品安全教育等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秋菊  
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以及社会性规制失灵。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考察,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一是信息的不完备性导致市场治理机制失灵;二是规制成本大大超过规制收益,严重降低了政府的规制效率;三是企业、监管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削弱了对食品安全规制的激励机制。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强化社会性规制需要从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唤醒市场的自发秩序治理能力;二是推进社会性规制体系改革,提高政府规制的有效性;三是引入公民社会的参与,弥补食品安全规制领域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