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9)
2023(9567)
2022(8244)
2021(7654)
2020(6833)
2019(15791)
2018(15680)
2017(31856)
2016(17091)
2015(19542)
2014(19763)
2013(19939)
2012(18900)
2011(17040)
2010(17577)
2009(17139)
2008(16746)
2007(15539)
2006(13869)
2005(12929)
作者
(50052)
(41325)
(41255)
(39818)
(26355)
(19748)
(19240)
(16074)
(15891)
(14913)
(14067)
(13968)
(13360)
(13188)
(13078)
(13025)
(12460)
(12127)
(12110)
(12079)
(10486)
(10282)
(10124)
(9615)
(9495)
(9451)
(9430)
(9268)
(8465)
(8273)
学科
(70038)
经济(69970)
(47247)
管理(46086)
(37589)
企业(37589)
(35475)
银行(35329)
方法(34261)
(33661)
(31592)
金融(31590)
数学(30988)
数学方法(30779)
中国(27350)
(24641)
(22402)
(19781)
(15138)
贸易(15118)
地方(14797)
(14758)
(14738)
制度(14730)
(14433)
财务(14407)
业经(14382)
财务管理(14362)
企业财务(13689)
业务(13089)
机构
大学(246540)
学院(244913)
(107233)
经济(104817)
管理(91890)
研究(82190)
中国(78906)
理学(76861)
理学院(76053)
管理学(74959)
管理学院(74495)
(55707)
(52227)
科学(46817)
财经(43300)
(42757)
中心(42277)
(42230)
(39036)
(38483)
研究所(37794)
(36921)
银行(35509)
经济学(34716)
业大(33865)
北京(33750)
农业(33641)
(33220)
财经大学(32152)
(31779)
基金
项目(148769)
科学(115220)
研究(110242)
基金(107204)
(92023)
国家(91247)
科学基金(76879)
社会(69243)
社会科(65779)
社会科学(65752)
(57452)
基金项目(56443)
教育(50367)
(48416)
自然(47935)
自然科(46681)
自然科学(46665)
编号(46011)
自然科学基金(45851)
资助(45484)
成果(38669)
(34126)
重点(33670)
(32436)
课题(31021)
(30855)
教育部(29381)
(29105)
创新(28990)
科研(28877)
期刊
(116640)
经济(116640)
研究(79856)
(56448)
金融(56448)
中国(48634)
(44070)
(38362)
学报(35869)
科学(32098)
管理(31844)
大学(27295)
学学(25749)
农业(22894)
财经(22390)
教育(21182)
技术(19571)
经济研究(19127)
(19036)
业经(18358)
问题(16327)
理论(15905)
(14642)
实践(14483)
(14483)
国际(13230)
技术经济(12567)
统计(12330)
商业(11933)
(11717)
共检索到392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锡良  罗得志  
文章旨在研究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全文立论的基点在于 :不良资产是在以银行垄断为起点的信用体系逆向演进过程中形成的 ,有深刻的制度性原因。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 ,文章指出我国银行不良债权的信用、金融层面的根源在于 :银行垄断下的信用抑制与风险转嫁 ;信贷交易的内部性上升。就银行业的发展而言 ,只有真正的多元化的、以交易为核心的金融过程才能产生优化资源配置且优化风险配置的稳定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费军鸣   马骏  
许多学者认为不良资产是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成本。传统的信用理念和落后的产权制度才是造成我国巨额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源,许多其他原因都是这种根源的表象。狭隘的传统信用理念是不良资产产生的深层次文化背景 在我国传统重农轻商的信用理念中,诚信乃人的立身之本,交友之道,而非经济活动的首要规范。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即为义食言,在道德上是正当的。所谓“信”指人与人之间承诺必须履行;“义”指合适、应当,也指利(查自辞海)。至于什么是合适、有利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述军  刘玉侠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银行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过度依赖、高负债以及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体制变迁引起的。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的软化导致其不计后果的过度融资,形成高负债,国有银行改革的滞后与产权虚置下的"软约束"机制则鼓励银行的过度放贷,特定背景下的二者结合引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大量产生,而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双方行为都与体制的变迁紧密相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对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技术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时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分析、金融不良资产的主体技术分析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俊杰  
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简称“坏帐”)。关于我国银行内坏帐的具体程度,各界众说纷纭,有不同的判断。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我国的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大约有近二万亿元坏债,占其贷款总额的25%,其中大约有6%到7%是无法收回的。即使这样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严武  洪道麟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后期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重大金融创新。它是指把基于 一特定资产的预期现金流量转化为可交易证券的金融手段,从而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分散和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鉴于我国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理论界提出了用资产证 券化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观点。但是,决定资产证券化成功的关键在于被证券化的基础 资产必须具有稳定的预期现金收入流,并能实现真实出售,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尚不具 备这些基本条件,因此它们不宜证券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天虹  刘艳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国外银行目前流行的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现象 ,同时也成为人们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流动性障碍的焦点。本文从分析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内容入手 ,阐述了我国实行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同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难点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黄燕君  郑小胡  
分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经实证研究得出:由于银行存在巨额不良资产,产生了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扩大存贷利差、转嫁银行损失、冲击货币政策、影响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金融抑制效应;可以通过发放国企与非国企合作投资项目贷款的方式来降低银行不良资产增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学彬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博弈分析陈学彬(上海财经大学)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是现代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通常对这三性原则带来损害并导致银行抗击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下降,进而增大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导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晶妹  范瑾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事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大局,必须予以充分重视。文章将从商行自身、体制机制、监管、法律及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等各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推动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再生产过程的货币流通理论对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和化解进行学理分析,发现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是垫支于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不能回流,引起货币不能回流的三个途径是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策略有信用替换、债转股、破产和通货膨胀四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在信贷活动发生时往往会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道德风险主要来自于借款人、存款人、银行及银行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在信贷活动中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高利率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分别在借款人和银行方面产生逆向选择。为了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生成必须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军  
本文从产业结构升级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关系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同于体制因素所导致的结构性不良资产的现象,并提出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来为商业银行分担投资风险与提供市场退出渠道、通过商业银行之间的资产互换,来防范与化解结构性不良资产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