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4)
2023(11655)
2022(9640)
2021(8966)
2020(7136)
2019(16040)
2018(15755)
2017(29883)
2016(16250)
2015(18397)
2014(18191)
2013(18115)
2012(17663)
2011(16124)
2010(16999)
2009(16017)
2008(15320)
2007(13868)
2006(12820)
2005(12167)
作者
(48329)
(39882)
(39703)
(37781)
(25496)
(18955)
(18177)
(15418)
(15299)
(14615)
(13778)
(13492)
(12918)
(12893)
(12553)
(12483)
(11761)
(11629)
(11583)
(11573)
(10406)
(9858)
(9719)
(9163)
(9138)
(9065)
(9063)
(8939)
(8133)
(8059)
学科
(68742)
经济(68669)
(40353)
管理(40275)
中国(30876)
(29800)
企业(29800)
(27499)
金融(27498)
(26221)
银行(26199)
(25542)
地方(22080)
(21890)
方法(21398)
(18788)
数学(18475)
数学方法(18277)
业经(16961)
(16780)
农业(14849)
(13865)
贸易(13846)
(13417)
(13072)
(12269)
理论(11805)
教育(11781)
中国金融(11374)
地方经济(11088)
机构
学院(234651)
大学(233275)
(97328)
经济(94850)
研究(88156)
管理(80002)
中国(73169)
理学(66062)
理学院(65190)
管理学(64036)
管理学院(63603)
(51860)
科学(50593)
(48964)
(45006)
中心(40529)
研究所(40146)
(39580)
(38661)
财经(37195)
(34443)
北京(34326)
师范(34089)
(33493)
(31969)
(31854)
业大(31326)
农业(30509)
经济学(30425)
经济学院(27394)
基金
项目(141074)
研究(109668)
科学(108975)
基金(97297)
(83691)
国家(82881)
科学基金(69074)
社会(67017)
社会科(63469)
社会科学(63455)
(57104)
教育(51459)
基金项目(50453)
(47527)
编号(46787)
自然(40966)
成果(40103)
资助(40009)
自然科(39904)
自然科学(39888)
自然科学基金(39136)
(36738)
课题(34686)
重点(32759)
(30871)
发展(30024)
(29747)
(29515)
(28625)
(28552)
期刊
(121202)
经济(121202)
研究(82257)
中国(58333)
(41254)
金融(41254)
(38450)
教育(36918)
(35098)
学报(33324)
科学(31419)
管理(31338)
大学(25980)
农业(25929)
学学(23971)
技术(21403)
业经(20667)
经济研究(19108)
财经(18497)
问题(15940)
(15909)
(13485)
(12947)
国际(12840)
理论(12524)
商业(11524)
图书(11442)
实践(11274)
(11274)
(11264)
共检索到391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孟楠  
90年代以来,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既被用来进行风险管理,同时这些工具的交易也带来多种深不可测的风险。香港对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管的经验对内地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义奇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妍芳  
一、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的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符合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要求,对完善我国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彩云  
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稳中有进、成果丰硕,初步构建了覆盖多期限国债期货、多品种股指期货以及单市场ETF期权的金融衍生品体系。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需求仍不匹配,与构建更加市场化、更加开发包容的资本市场的总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要建设更具活力、更富弹性的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中夏  张甜甜  
信用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虽然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交易量迅速膨胀、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参与交易的机构众多,因此对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如何?此类交易蕴含着哪些风险?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英  张征  王震  
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系统阐述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场体系架构,分析当前国际碳现货、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主体、交易品种、价格因素等,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结合我国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得出构建碳金融市场、提升我国在碳金融产业链中地位的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英  
本文从碳排放权经济学入手,深入分析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结构,对全球主要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及交易所进行了具体介绍,并结合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得出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提升在碳金融产业链中地位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晗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争论。业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此次金融海啸的诱因。但不容忽视的是,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炜  
金融衍生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繁荣资本市场、规避风险的功能,同时也具备风险传播的作用,如果监管缺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鉴,通过深入分析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放大机制,提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清泉  罗刚  
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规模大而品种少、需求大而本土市场浅化、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等困境,因此,选择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以确保衍生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路径及主流发展模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模式选择上,应该采用一种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以诱发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混合模式;在发展路径方面,应该遵循"市场制度安排决定发展路径"的一般性思路;而在监管方面,应该采用"芝加哥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象  刘津铭  何晶  
上海要成为全球著名的航运中心,必然要以金融、贸易和经济的依托,尤其是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上海在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必须要首先打造国际航运金融中心,这其中航运金融衍生品又是核心和关键。文章在对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路径,以及推进的制度基础,希望文章能够对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和借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曾令美  王布衣  
近年来,境外金融市场相继推出人民币衍生品,如场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人民币期货和期货期权产品等。文章介绍了境内外人民币远期产品的交易情况,并利用近一年的交易数据对三个市场价格的相关性、拟合程度以及相互引导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境内外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互动性较强,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对境外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人民币汇率定价权并未如部分人士认为的那样旁落境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屯  于金酉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