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5)
- 2023(17999)
- 2022(15156)
- 2021(14166)
- 2020(12138)
- 2019(27794)
- 2018(27533)
- 2017(53114)
- 2016(28773)
- 2015(32551)
- 2014(32419)
- 2013(32428)
- 2012(29561)
- 2011(26457)
- 2010(27058)
- 2009(26036)
- 2008(25611)
- 2007(23097)
- 2006(20991)
- 2005(19310)
- 学科
- 济(116866)
- 经济(116692)
- 业(105649)
- 管理(104162)
- 企(93949)
- 企业(93949)
- 方法(50987)
- 数学(40739)
- 数学方法(40322)
- 财(39947)
- 中国(35602)
- 农(35407)
- 业经(34710)
- 制(31625)
- 银(30226)
- 银行(30189)
- 融(29968)
- 金融(29965)
- 行(28949)
- 务(27523)
- 财务(27440)
- 财务管理(27388)
- 企业财务(26003)
- 农业(24379)
- 理论(22439)
- 地方(22126)
- 技术(21520)
- 体(21291)
- 学(21238)
- 和(20955)
- 机构
- 学院(413812)
- 大学(413477)
- 济(169472)
- 管理(167736)
- 经济(165647)
- 理学(141955)
- 理学院(140469)
- 管理学(138506)
- 管理学院(137717)
- 研究(133395)
- 中国(111140)
- 京(89197)
- 财(87325)
- 科学(77963)
- 财经(67405)
- 所(66436)
- 农(63859)
- 江(63464)
- 中心(62449)
- 经(61036)
- 研究所(59203)
- 业大(57332)
- 北京(56943)
- 州(51311)
- 范(50818)
- 经济学(50797)
- 师范(50399)
- 财经大学(49939)
- 农业(49662)
- 院(48224)
- 基金
- 项目(264252)
- 科学(208359)
- 研究(198283)
- 基金(191845)
- 家(164683)
- 国家(163217)
- 科学基金(141525)
- 社会(125424)
- 社会科(118883)
- 社会科学(118852)
- 省(102576)
- 基金项目(101567)
- 自然(90137)
- 教育(90083)
- 自然科(87965)
- 自然科学(87947)
- 自然科学基金(86412)
- 划(84996)
- 编号(81779)
- 资助(78894)
- 成果(67380)
- 部(58779)
- 重点(58234)
- 创(56439)
- 课题(55737)
- 发(55639)
- 制(52171)
- 创新(52155)
- 国家社会(51237)
- 项目编号(51233)
- 期刊
- 济(197162)
- 经济(197162)
- 研究(129550)
- 中国(84031)
- 财(71725)
- 管理(68805)
- 农(59107)
- 学报(58004)
- 科学(55338)
- 融(52937)
- 金融(52937)
- 大学(45412)
- 教育(43056)
- 学学(42704)
- 农业(39767)
- 技术(36656)
- 财经(34303)
- 业经(32673)
- 经济研究(30053)
- 经(29363)
- 问题(25399)
- 业(23111)
- 技术经济(21581)
- 理论(21564)
- 现代(20683)
- 财会(19908)
- 图书(19443)
- 贸(19339)
- 实践(19307)
- 践(19307)
共检索到641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吕志华
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业有必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由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的金融机构监管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预警机制三个方面构成,还应包括推行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金融业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小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虽然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缺陷和漏洞。因此,应充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冶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市场的波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其意义在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过热或金融危机现象进行合理调控,发挥其在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保持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动态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率、混业经营这5个方面的调控,以逆周期的方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但同时要关注因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混业经营对风险控制的不利影响等因素对该制度的冲击。
关键词:
逆周期 金融 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继志
国际金融危机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等要素。美国、英国和欧盟按照宏观审慎管理思路,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从树立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运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开发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宏观审慎 监测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安排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葛志强
次贷危机以来,关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被广泛讨论,美、英、欧等发达经济体已就此开展了相关改革,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纳入其中。本文就宏观审慎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工具进行了梳理,期望通过探讨中央银行在组织架构中的作用,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综述 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令学
存款保险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本文基于政策设计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加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备性和效用性。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管理 金融安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颖琳
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制度框架已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议题,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实施涉及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因此急需解决金融业监管的协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自2007年以来国际和国内金融监管趋势的变化,并阐释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内涵及框架;其次分析了国内金融业协调监管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说明了金融业协调监管机制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间合作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协调监管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协调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镜鉴。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 制度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鲁玉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重新审视金融稳定相关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但各国改革进展并不均衡。本文在对主要国家和地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典型制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探讨了改进现有制度安排的方法与路径,提炼总结一般性经验教训,为构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中央银行 审慎政策 制度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包勇恩
金融业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已成为当今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学界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基本理论问题、监管工具、与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关系、监管组织机构改革和国际协调制度这五方面。虽然学界在上述五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众多不足,今后需特别重视从制度构建层面出发,研究国际监管合作和国内制度。
关键词:
逆周期 宏观审慎监管 研究综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海山 胡锡亮 吴恒煜
金融体系内在的顺周期性以及微观审慎管理的局限性,使宏观审慎管理成为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键,而系统性风险及其测度则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问题。在诠释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本文按概率分布研究方法、未定权益分析法、流动性不足、金融网络、宏观金融与压力测试六种方法,评述了国内外系统性风险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是,系统性风险的驱动因子及演变模式,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与管理,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审慎管理的关键是,运用合适的政策组合工具及时有效地发现、测度与管理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探索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我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近期,人民银行在全球首次提出要探索将规模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推动落实这一创新举措面临较多未知挑战,建立相应配套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构建系统重要性互联网金融业务评估体系;二是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MPA子系统;三是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基础设施;四是开发能够有效调节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宏观审慎工具箱;五是构建完善的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宏观审慎管理 协调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湘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识。金融统计信息对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为满足宏观审慎监管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统计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视与评估,探索对原有统计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统计制度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在原有的微观金融监管统计和货币金融统计基础上,要求能够反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