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1)
2023(6490)
2022(5581)
2021(5188)
2020(4477)
2019(10107)
2018(10053)
2017(20054)
2016(10974)
2015(12398)
2014(12479)
2013(12334)
2012(11593)
2011(10616)
2010(10878)
2009(10715)
2008(10642)
2007(9692)
2006(8906)
2005(8373)
作者
(31713)
(26459)
(26351)
(25246)
(16691)
(12459)
(11992)
(10064)
(9846)
(9564)
(9061)
(8634)
(8509)
(8492)
(8343)
(8174)
(7784)
(7721)
(7708)
(7564)
(6818)
(6448)
(6364)
(5981)
(5969)
(5955)
(5928)
(5908)
(5327)
(5129)
学科
(41634)
经济(41546)
管理(36629)
(33641)
(26836)
企业(26836)
方法(16953)
(15936)
(15227)
数学(14954)
数学方法(14802)
中国(14739)
(13544)
(10425)
(10140)
银行(10127)
业经(10087)
(9779)
贸易(9773)
(9732)
(9639)
体制(8880)
(8499)
(8493)
金融(8490)
财务(8476)
财务管理(8451)
农业(8410)
企业财务(8006)
(7453)
机构
大学(164222)
学院(163315)
(70393)
经济(68877)
管理(60654)
研究(54868)
理学(51253)
理学院(50722)
管理学(50040)
管理学院(49741)
中国(43999)
(38948)
(34494)
科学(30239)
财经(29704)
(27699)
(26717)
(25022)
中心(24464)
研究所(24381)
(23795)
经济学(22494)
北京(22276)
财经大学(21940)
业大(20719)
经济学院(20294)
(20078)
(19908)
师范(19889)
(19858)
基金
项目(99351)
科学(78009)
研究(75761)
基金(72269)
(62059)
国家(61527)
科学基金(51937)
社会(49300)
社会科(46697)
社会科学(46689)
(37903)
基金项目(37732)
教育(34971)
(32077)
自然(31119)
编号(31088)
自然科(30304)
自然科学(30294)
自然科学基金(29753)
资助(29387)
成果(27086)
(24900)
(23359)
重点(22349)
课题(21946)
(21179)
国家社会(20566)
(20558)
(20527)
教育部(20352)
期刊
(83001)
经济(83001)
研究(54080)
中国(33612)
(30346)
管理(24297)
(22845)
学报(22494)
科学(21482)
(19960)
金融(19960)
大学(17726)
教育(16755)
学学(16730)
财经(15483)
农业(14723)
业经(13821)
经济研究(13462)
(13241)
技术(13029)
问题(11820)
(10392)
理论(8938)
国际(8482)
商业(7932)
实践(7919)
(7919)
现代(7768)
改革(7580)
(7580)
共检索到256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琪  张赛君  朱云帆  
2020年新修订的《民法典》在继承编第1133条第四款新增“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条款,标志着我国遗嘱信托制度正式摆脱小众化的标签,遗嘱信托与遗嘱继承、遗赠并列成为个人遗产处分的新方式,为财富传承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路径选择。然而,由于制度框架设计不足、有关法律链条衔接不畅、监督救济机制缺位等原因,导致其功效的发挥受到诸多限制。为此,需在剖析遗嘱信托的基本概念与制度特征的基础上,反思当前我国的遗嘱信托制度所面临的困境,重构符合市场和社会利益的遗嘱信托规则,以期为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落脚生根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丽华  李香月  
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人们的财富日益增长,同时带来了很多遗产继承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怎样让财产在死后能继续保值增值、怎样让财产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存续下去等等。遗嘱信托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遗嘱信托属于信托的一部分,起源于英国的现代信托制度,被称为英美法系最伟大的制度发明。遗嘱信托制度可以很好的解决委托人生前的担忧,尊重委托人的意见,运用受托人的专业知识,为手艺人制定出一套完美的遗产管理方案,实现遗产的保值增值。遗嘱信托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发展迅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在日本也日益进步。而在我国,人们对遗嘱信托制度极其陌生,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法学研究者对遗嘱信托制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但相较于英美法系国家和日本,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此,为了遗嘱信托制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文章给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欧阳天健  
遗嘱信托作为规避遗产税的重要手段,历来是各国税法所规制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反避税措施之下,遗嘱信托又演化出了多种态势,出现这一博弈态势的根源在于信托的灵活性与税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而信托理论中的导管理论与税法上实质课税原则的契合则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思路。这就要求立法者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并通过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引入来查缺补漏,同时秉持税法的谦益性,正视法律制度背后所付出的制度成本,实现遗产税税收效应和民事信托行业发展的和谐共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景杰  
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大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带来的严重危害。针对这个问题,国际性的金融监管组织和西方各主要国家相继推出了生前遗嘱制度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作为一个舶来品,一个从民法领域借鉴过来的概念,特别是作为一种初创的制度安排,生前遗嘱制度尚有种种缺陷和不足,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目前也褒贬不一。在对生前遗嘱制度的概念、来源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对生前遗嘱制度进行评判,认为生前遗嘱制度虽然在操作成本、信息保密、跨境合作机制、风险预测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操作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生前遗嘱制度可以使得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不断审视自身的缺点、增加其面临危机时的主动性、缓解其面...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仁真  周忆  
"生前遗嘱"制度是次贷危机后国际社会为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倒"问题而推出的一项崭新法律措施,是指金融机构以自身面临倒闭为前提事先提交"生前遗嘱",处置当局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在必要时实施处置计划,以促使机构恢复日常经营能力,或者实现部分业务功能分拆或机构整体有序关闭的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分拆或重组;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构建危机处置损失分摊机制,实现稳健处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潘斯华  
后金融危机时代,为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营失败时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欧美国家开始实施"生前遗嘱"制度,即恢复和处置计划。中国金融界也开始借鉴这一新制度,民营银行试点方案中更是把制定生前遗嘱作为选择试点的五大指标之一。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监管层对民营银行生前遗嘱的各项要求并没有具体化,完善该项制度,可以从明确制定生前遗嘱的原则、设计内容框架、建立与银行破产制度及存款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佳  
慈善信托登记将信托财产与慈善信托当事人固有财产相区分,是确立和保障慈善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慈善信托登记仍以登记生效主义为导向,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慈善信托财产登记体系,慈善信托登记业务实践开展艰难,不利于慈善事业发展。借鉴国际通行惯例,我国慈善信托登记应当摒弃登记生效主义,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理顺物权公示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强调慈善信托登记的社会属性,激活慈善信托的制度活力,推动慈善信托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雅  
以遗嘱设立信托,委托信托受托人或者代理人,特别是专业机构通过遗嘱信托一次性或持续性管理身后财产,既是信托制度的主要功能,也是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这项制度,对聚焦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完善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完善我国财产管理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受英美法系影响,当前,我国台湾地区信托制度,已经形成完备的信托法制体系与成熟的业务自律规范。遗嘱信托在其项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大陆地区与我国台湾地区在法律基础与文化风俗上同根同源,因此,构建我国大陆地区遗嘱信托制度,我国台湾地区遗嘱信托发展经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从遗嘱信托制度研究视角入手,结合我国台湾地区遗嘱信托发展的法制与实务分析,对我国大陆地区遗嘱信托制度构建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树林  
我国的信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原因不是缺乏实践,不是缺乏学术研究,也不是缺乏控制和监管,而是我国的信托生不逢时并且出现了制度设计上的失误,使得信托的功能受到扭曲,信托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重建信托制度势在必行,而且我国已经具备了条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浩  
我国房地产融资主要来自商业银行,融资结构与渠道亟待破局。为撬动民间资本,调整房地产融资结构,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并拓宽投资者理财渠道,对我国在当前法律制度环境下推行REITs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从REITs专项与配套立法、组织结构模式、操作运行模式以及投资报酬设计等几个方面提出我国REITS发展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波  
我国碳市场法律治理已经形成了民商法调整、行政监管和交易所自律管理的现状。由于碳市场交易产品和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民商事救济无法及时有效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碳市场规范性文件在法律位阶和行政授权上存在的缺陷,导致政府对碳市场的监管存在合法性疑问;碳交易所的非互助化趋势,产生了碳交易所自律管理的消极效果。基于我国碳市场的现实和法治建设需求,在碳市场的法律治理过程中,应在发挥民商法调整、行政监管和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各自优势以及相互协调功能的同时,充实民商法规范中的特殊救济手段,进一步确立行政监管的合法性,完善碳交易所自律管理的权利、义务平衡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武晋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家族信托成为许多高净值人士青睐的财产处分方式。相较于一般信托,家族信托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信托制度的本源价值,即信任、托付以及对财产的有效利用。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把家族信托当作一种投资型信托产品的认知偏差,家族信托在运营中也面临着法制困境,具体表现为家族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够明确,家族信托登记制度有待完善,缺乏配套的税收制度支持。为推进我国家族信托业务有序发展,建议在《信托法》中明确和强化委托人与受益人的权利规范,对受托人引入审慎投资者规则、信托事务处理义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亦清  王建文  
我国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目前存在法律体系缺位,具体的优惠政策不明确,税收征收环节存在重复征税、监管不力等问题。在国家鼓励慈善信托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当完善税收优惠法律体系,赋予慈善信托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开具捐赠票据的资格,并提高所得税优惠幅度,明确以股权方式建立慈善信托税收优惠制度。通过明确纳税主体、区分纳税财产来避免重复征税,并严格取得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的资格,加大税收优惠滥用的处罚力度,实现税收优惠与监管的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钱凯  
遗产信托是一种继承和信托相结合的遗产处理方式,与其他遗产处理方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具有单方意志性,有助于充分实现被继承人关于遗产处分的意愿;二是由专业机构、人士管理和处分遗产,有助于实现财产价值最大化及其传承和发展;三是有助于保护弱势继承人的利益;四是有助于避免继承纠纷、降低继承成本。遗产信托制度在我国已经具备必要的法律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制度性障碍,具体表现在:遗产信托的"双层所有权"特征与物权法定、一物一权的法律原则相冲突,遗嘱与遗产信托成立生效要件存在冲突,信托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