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4)
- 2023(6132)
- 2022(5361)
- 2021(5096)
- 2020(4392)
- 2019(10101)
- 2018(10192)
- 2017(20240)
- 2016(10923)
- 2015(12238)
- 2014(12096)
- 2013(11963)
- 2012(11326)
- 2011(10218)
- 2010(10349)
- 2009(9958)
- 2008(9814)
- 2007(9069)
- 2006(8359)
- 2005(7762)
- 学科
- 济(39234)
- 经济(39179)
- 管理(27183)
- 业(25101)
- 税(21690)
- 税收(20239)
- 收(20075)
- 企(18004)
- 企业(18004)
- 财(16612)
- 方法(15125)
- 贸(14973)
- 贸易(14968)
- 中国(14870)
- 易(14791)
- 数学(13717)
- 数学方法(13632)
- 农(13379)
- 出(12917)
- 制(11733)
- 银(8823)
- 银行(8809)
- 体(8661)
- 行(8534)
- 口(8453)
- 出口(8451)
- 出口贸易(8451)
- 财政(8433)
- 农业(8026)
- 学(7607)
- 机构
- 学院(150990)
- 大学(150275)
- 济(64723)
- 经济(63310)
- 管理(51981)
- 研究(51882)
- 理学(43324)
- 理学院(42863)
- 中国(42258)
- 管理学(42248)
- 管理学院(41977)
- 财(39803)
- 京(32251)
- 财经(29298)
- 科学(28985)
- 所(26533)
- 经(26387)
- 江(24044)
- 研究所(23104)
- 农(23083)
- 中心(22960)
- 财经大学(21315)
- 经济学(21118)
- 北京(21078)
- 经济学院(19403)
- 业大(19050)
- 州(19020)
- 院(18899)
- 范(18675)
- 师范(18473)
- 基金
- 项目(88871)
- 研究(69592)
- 科学(68199)
- 基金(62768)
- 家(53980)
- 国家(53533)
- 科学基金(43978)
- 社会(43669)
- 社会科(41396)
- 社会科学(41389)
- 省(33736)
- 基金项目(32054)
- 教育(31480)
- 编号(30165)
- 划(28468)
- 成果(26688)
- 资助(26322)
- 自然(24920)
- 自然科(24288)
- 自然科学(24279)
- 自然科学基金(23810)
- 课题(20909)
- 部(20397)
- 重点(19651)
- 性(19537)
- 发(19382)
- 项目编号(18808)
- 国家社会(18441)
- 制(18056)
- 创(17984)
共检索到247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荣 李佳男
本文在分析逃税罪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单位与自然人之间刑事责任混乱以及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之间的刑事责任配置不当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逃税罪主体认定时不应当偏离"单位犯罪理论"与"责任主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当以法定的税收义务为核心区分单位逃税罪与自然人逃税罪、以实质性地参与犯罪为核心确认单位逃税罪中自然人的刑事责任等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熊亚文
逃税罪初犯免责条款所确立的二元化犯罪模式,具有发挥刑法的激励功能、提升刑法的经济效益、体现刑法的谦抑精神等方面的制度绩效。然而,作为一种纯粹利益导向式的立法,其同时存在刑法适用不公、预防效果不佳、纳税人权利保障不足等方面的现实困境。鉴于此,有必要对初犯免责条款予以立法重构,通过设置数额上限和行为要求来限制其适用范围;同时,对逃税罪的刑事处罚措施及方式进行相应的配套修正,以克服处罚范围扩大所带来的重刑化负担与刑罚单一化弊端。在立法修正之前,还可以充分利用刑法解释论的功能来弥补逃税罪处罚范围过窄的立法缺陷,并明确刑事司法机关及时介入重大逃税犯罪案件的合法性根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兰香 罗辉
为遏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加大了对污染环境罪的惩治力度。司法实践中,惩治污染环境犯罪仍处于立案处罚难、取证难、鉴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案不移,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程序不畅;污染环境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有其现实困难;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体系尚未建立;污染环境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具有特殊性。应当通过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提升侦查取证能力、构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体系以及合理运用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等措施走出司法困境。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司法困境 应对策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韦蔚
分税制改革使我国市场经济脱离了旧税制的束缚,也为现有税制结构的平稳调适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是由于受到税收立法技术以及行政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现今我国税制改革频遇瓶颈。为此,应调整税收法律体系结构,完善税收立法听证制度,以促进我国税制的耦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闫海
税收事实认定是税收执法活动的基本前提。税收事实存在大量化、复杂性及证据偏在等特殊性,以及税收调查权受尊重私域和税收效率原则的限制,对税收事实认定提出挑战。本文认为税法应建立一个包括税收调查、类型化观察、纳税人协力义务与推定征税以及税收执法和解的制度框架,作为税收事实认定困境的突破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琪 肖冬梅
生物识别信息是一类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能为司法适用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立法例,《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生物识别信息”,“生物识别信息”或类似概念的界定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边界模糊和滞后于技术发展的不足。考察欧盟、美国立法例,“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特定技术处理”“互相结合识别”“不可变更”的表述具有可鉴性。建议出台有关“敏感个人信息”的立法解释,以“技术原理”“生物特征”“识别方式”“识别目的”四要素为核心对“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概念界定,从身体或生理特征、行为特征两个层面进行种类列举,排除未经特定技术处理以确认自然人身份的生物识别信息来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群 唐雪玲
近些年来,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契合了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趋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我国网贷平台也出现了许多借互联网金融之名而行金融诈骗之实的犯罪现象,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破解我国网贷平台发展困境成为从监管层到普通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银监会普惠金融工作部的成立能否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现实困境。SWOT模型分析提供了该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有利于破解我国网贷平台发展瓶颈,助益于网贷金融春天的到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文进宝 肖冬梅
行踪轨迹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敏感个人信息,科学界定其范围能为其司法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考察我国现行制度,《个人信息保护法》未界定“行踪轨迹信息”,《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网络数据分类分级指引》《汽车采集数据处理安全指南》虽分别对“行踪轨迹”“位置轨迹”进行界定,但适用范围和对象受限,使得司法机关在行踪轨迹信息保护范围认定、义务主体进行合规时面临困境。考察欧盟、英国、美国和韩国立法例发现,“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以及“时间”“物理位置”“技术手段”“直接识别”四要素对我国界定行踪轨迹信息具有可鉴性。建议我国尽快出台有关“行踪轨迹信息”的司法解释,以“四要素”为核心界定行踪轨迹信息,以技术手段为分类依据进行列举,排除需结合其他信息才能识别个人位置的信息。
关键词:
行踪轨迹信息保护 范围 困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伟达
鉴于宏观调控与行政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我们有必要在为公权力进行司法监督制度设计时,充分考虑宏观调控行为的特殊性。宏观调控行为的公权力性质、特点以及现有非司法监督的局限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司法监督的必要性。现阶段宏观调控司法监督的困境在于:司法机关介入宏观调控的角色错位、相关法律制度储备不足、相应的审判庭和违宪审查制度没有建立。因此,要走出宏观调控司法监督的困境,我们有必要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地位的独立,设立宏观调控法庭和宪法法院以确保对宏观调控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淡化司法机关宏观调控执行者的角色,建立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司法监督 违宪审查 困境 出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湖勇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关系到工伤劳动者权利的保护能否得到实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即工伤认定实行有利于工伤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倒置。但工伤认定行政诉讼却与之不同,使得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最终由工伤劳动者承担,从而造成立法目的和实际运行的巨大偏差。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构工伤认定程序。
关键词:
工伤认定 举证责任 工伤认定程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征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经济生活中颇具生机、富有活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型经济单元,为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实力的壮大作出了贡献。——改革十年,乡镇企业不仅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缓解了市场供应长期严重匮乏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764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5,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玉平
我国农村统计调查体系是适应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它的特征是: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由国家统计系统和部门统计系统共伺承担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双轨制”;调查方式采用全面调查、层层上报为主的全面报表制度;指标体系采取以反映实物量、数量为生的“实物数量型”指标体系。这一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惠正,李锡林
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1959年建立的老所,同煤炭工业出版社(含印刷厂)和新建的煤炭工业音像出版社属同一机构。全所现有职工700余人,设有18个处室和一个印刷厂。近40年来,我所在为领导服务、为煤炭工业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森
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使乡镇政府在政府间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居于不利地位,而乡镇政府的决策者难以反映居民的愿望和要求以及“用脚投票”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又使乡镇政府难以获得足够的转移支付,这是乡镇财政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因此,解决乡镇财政困境问题必须针对问题的症结采取治本的对策:乡镇政府决策者要由辖区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乡镇政府有限自治”,以建立真正的分级财政;鼓励农村居民由农村进入城市,并享受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使处于城市的上级政府为减轻自身压力而增加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
关键词:
乡镇财政困境 财政体制 乡镇政府有限自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