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8)
- 2023(10110)
- 2022(8742)
- 2021(8320)
- 2020(6920)
- 2019(15842)
- 2018(16055)
- 2017(31701)
- 2016(17482)
- 2015(19648)
- 2014(19827)
- 2013(19498)
- 2012(18463)
- 2011(16971)
- 2010(17460)
- 2009(16805)
- 2008(16815)
- 2007(15143)
- 2006(14008)
- 2005(13202)
- 学科
- 济(65533)
- 经济(65429)
- 管理(53864)
- 业(48521)
- 企(40424)
- 企业(40424)
- 方法(25637)
- 制(22935)
- 财(22807)
- 数学(22505)
- 数学方法(22233)
- 中国(21772)
- 农(19686)
- 银(15587)
- 银行(15558)
- 业经(15389)
- 体(15021)
- 行(14976)
- 贸(14947)
- 贸易(14936)
- 易(14646)
- 融(13722)
- 金融(13720)
- 策(12857)
- 学(12662)
- 体制(12658)
- 务(12227)
- 财务(12189)
- 财务管理(12152)
- 税(12020)
- 机构
- 大学(252622)
- 学院(250873)
- 济(108231)
- 经济(105818)
- 研究(91235)
- 管理(90970)
- 理学(75884)
- 理学院(75044)
- 管理学(73893)
- 管理学院(73403)
- 中国(73292)
- 财(58969)
- 京(54313)
- 科学(51016)
- 所(47255)
- 财经(43786)
- 研究所(41678)
- 江(40814)
- 中心(40655)
- 农(40477)
- 经(39593)
- 北京(35397)
- 经济学(33811)
- 业大(33045)
- 院(32737)
- 财经大学(32320)
- 范(32255)
- 师范(31895)
- 州(31742)
- 农业(31570)
- 基金
- 项目(150057)
- 科学(117400)
- 研究(113192)
- 基金(108020)
- 家(93516)
- 国家(92700)
- 科学基金(77875)
- 社会(71310)
- 社会科(67522)
- 社会科学(67506)
- 省(57120)
- 基金项目(54800)
- 教育(53230)
- 划(49295)
- 自然(48510)
- 自然科(47290)
- 自然科学(47272)
- 自然科学基金(46449)
- 编号(46194)
- 资助(46104)
- 成果(41221)
- 部(35145)
- 重点(34267)
- 课题(33997)
- 制(32950)
- 发(32435)
- 创(30891)
- 性(30740)
- 教育部(30380)
- 国家社会(29107)
- 期刊
- 济(129621)
- 经济(129621)
- 研究(88113)
- 中国(57453)
- 财(46141)
- 管理(37745)
- 农(37668)
- 学报(36396)
- 融(35249)
- 金融(35249)
- 科学(33697)
- 教育(32326)
- 大学(28607)
- 学学(26529)
- 农业(24537)
- 财经(22901)
- 经济研究(21286)
- 技术(21045)
- 业经(20037)
- 经(19716)
- 问题(17081)
- 贸(15963)
- 国际(14503)
- 理论(13279)
- 业(11928)
- 现代(11774)
- 世界(11746)
- 实践(11704)
- 践(11704)
- 技术经济(11363)
共检索到411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小青
就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实现不同经济目标的政策自然有不同的属性.货币政策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角翠决总量平衡问题,即社会的总供给和有效需求之间的平衡。由于总供给的变化主要因素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所以作用于总供给的政策是以长期宏观经济政策为轴心运转。旨在实现短期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短期控制政策,在短期内经济波动最大的是总需求。货币政策是实现短期经济稳定、调控有效需求、对经济波动实现反向调节最根本的调控政策。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来看。它的作用在于实现稳定通货、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而这些也是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资源分配和竞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祥秦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可能途径出发 ,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现状 ,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产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厦楠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而利率机制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最重要的传导机制;对利率的行政管制严重制约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破坏了利率机制内在的平衡机制,导致利率结构失衡,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率体系;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改革利率行政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利率机制 利率市场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畅会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主要由运行基础、市场组织结构基础、政策配套基础等方面构成。畅通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传导基础。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运信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落后于经济金融环境、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不完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和金融体系外的经济主体行为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特别是金融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结构 改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岩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 :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 ;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模型 ,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流动性陷阱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广平 石凤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海钢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一般由政策工具、中介指标和政策目标三部分内容构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过数年来的实践摸索,我国中央银行已积累了一定的宏观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元龙
一、199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操作1997年底我国在确定1998年货币政策的目标时,强调1998年将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当时之所以认为要继续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调整的成效甚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龚秀国
本文从金融压制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低效率问题。认为在央行设定的自身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博弈过程中 ,超额储备金是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的一种特殊基础货币 ,它的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央行负债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反映了银行体系货币乘数的减少。作者认为 ,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央行的当务之急是 :迅速赋予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大小确定贷款利率的更大自主权 ,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消金融机构在人行户头上所有储备金存款利率 ;停止发行短期央行票据回笼银行资金。
关键词:
金融压制 货币政策 低效率 超额储备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郭福春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保持定力,在维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在低通胀水平下继续激活并用好"降息降准"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稳定金融环境;通过定向微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货币政策 定向微调 经济转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本文围绕美国新政府"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当前出现的货币政策困境,并指出下一阶段化解困境的可能取向:央行应该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活力的激发与深化,对外要密切关注复杂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内要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依托货币政策改革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和供给效率的再提升;择时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防范汇率大幅度波动以确保汇率稳定的基本基调;在把握好金融领域"降杠杆"主基调的基础上,运用松紧有序、灵活可变的动态货币政策调整手段,坚定地实施市场化改革和全方位的开放,抵御外部事件和金融风险的冲击。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供给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