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2)
2023(7379)
2022(6165)
2021(5774)
2020(4978)
2019(11095)
2018(11198)
2017(21941)
2016(12062)
2015(13864)
2014(14097)
2013(14131)
2012(13237)
2011(11763)
2010(12262)
2009(11912)
2008(12242)
2007(11286)
2006(10254)
2005(9337)
作者
(33406)
(27650)
(27585)
(26661)
(17469)
(12976)
(12691)
(10373)
(10292)
(10283)
(9352)
(9094)
(8959)
(8843)
(8779)
(8423)
(8044)
(8039)
(8020)
(7954)
(7160)
(6727)
(6679)
(6370)
(6323)
(6307)
(6291)
(6214)
(5511)
(5354)
学科
(45870)
经济(45787)
管理(45209)
(37864)
(31874)
企业(31874)
(28923)
(18488)
中国(18285)
方法(17382)
数学(15113)
数学方法(15022)
(14433)
(13887)
财务(13858)
财务管理(13809)
财政(13621)
企业财务(13121)
(12088)
(11427)
银行(11420)
业经(11370)
(10847)
(10806)
体制(10463)
(9659)
制度(9658)
地方(9458)
(9123)
金融(9121)
机构
大学(173030)
学院(172956)
(74977)
经济(73295)
管理(64029)
研究(56692)
理学(53208)
理学院(52693)
管理学(52095)
管理学院(51765)
(49618)
中国(47020)
(36845)
财经(34166)
(30629)
科学(29579)
(28180)
(27900)
中心(25867)
财经大学(24840)
北京(23995)
经济学(23938)
研究所(23732)
(21948)
(21865)
经济学院(21584)
(20688)
(20543)
师范(20533)
业大(19752)
基金
项目(99440)
研究(79634)
科学(77738)
基金(70782)
(59072)
国家(58541)
社会(50964)
科学基金(50008)
社会科(48214)
社会科学(48204)
(38464)
教育(37129)
基金项目(36826)
编号(33690)
(31618)
成果(30052)
资助(28877)
自然(28568)
自然科(27782)
自然科学(27775)
自然科学基金(27261)
(25777)
课题(24139)
(23582)
重点(22376)
(22180)
(21186)
项目编号(20918)
国家社会(20890)
教育部(20822)
期刊
(92418)
经济(92418)
研究(62038)
(43842)
中国(41385)
管理(26263)
(21304)
金融(21304)
教育(21095)
(21011)
学报(20631)
科学(19065)
财经(18275)
大学(17293)
学学(15821)
(15607)
技术(15191)
经济研究(14994)
业经(14639)
农业(13549)
问题(12711)
会计(11085)
(10765)
财会(10022)
理论(9450)
(9085)
财政(9085)
(8993)
国际(8460)
实践(8344)
共检索到288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兴益  
论我国财政法制建设的任务与思路汪兴益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做到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统一,做到改革决策、发展决策和立法决策紧密结合,并把经济立法放在重要位置,用法律引导、推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争平  
20年的实践表明,财政改革与财政法制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财政改革对财政法制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财政改革促进财政法规破旧立新。据不完全统计,经过1983年、1987年、1989年、1991年和1997年5次清理,仅中央一级就明令废止了过时的、失效的、不适应改革开放要求的旧财政法规共计3322件。在这同时,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先后制定了2800多件新的法规。其中,财政法律和法律性文件12件,财政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190多件,财政规章和规章性文件2600多件,从而大大改变了改革前财政法规残缺不全甚至无法可依的状况,初步做到财政行为基本有法可依和财政法规的“更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依法理财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五五"普法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财政法律制度体系,各项财政工作基本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着力健全行政权利运行规则,财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加大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财政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元江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振兴国家财政李元江一、新时期财政法制建设的社会效应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法制建设发生社会功能的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财政是国家实现职能的工具和财政法所调整的主要经济关系这两个特点所决定,财政法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贡亮  周仕雅  
农村公共财政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公共财政必须重点支持的产业,农民应该是公共财政的重点服务对象。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法制体系建设,要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村大地”,并以法制化的形式予以制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开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强化财政监管,是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依法治国方略在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体现。财政法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监管也是保证财政体制运转和财政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更是经济监管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在深化财政改革的过程中注重财政法制建设和财政监管,对于推动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进杰  
财政法制工作是财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和依法理财的核心工作。当前如何有效推进财政法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管理法治化作用,引领保障财政职能充分有效履行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蔺翠牌  
宏观调控法是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活动调节与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财政法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宏观调控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财政法为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各项职能管理部门所需资金提供法律保障 ,也是使市场资源达到合理配置的重要工具。因此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内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家林  
虽然财政从它产生的那一天就跟法制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要真正做到完全按财政法制办事却很难。因为财政分配涉及到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财政又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各个地方、各个方面都打财政的主意。过去是如此,现在仍然是如此,而...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阮小明  
一、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1982年,我国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保护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方明伦,陶鑫良,曹昌祯,陈剑平  
论我国科技进步中的法制建设上海大学方明伦,陶鑫良,曹昌祯,陈剑平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科技进步中的法制建设,是我们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精辟地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颖  
发达国家打着保护环境的名义开始了新的“贸易壁垒”,WTO的规则允许各国可以为保护本国环境采取必要的措施,但要求不能造成新的贸易壁垒,如果违反有关限制性的措施,就是“环境贸易壁垒”。面对新的贸易体制,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应积极应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昌平区财政局坚持促发展、抓亮点、创特色,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与财政中心工作、财税体制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晓军  
~~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