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0)
2023(6494)
2022(5574)
2021(5253)
2020(4616)
2019(10399)
2018(10431)
2017(20825)
2016(11443)
2015(12964)
2014(13068)
2013(13085)
2012(12354)
2011(11218)
2010(11586)
2009(11316)
2008(11477)
2007(10433)
2006(9527)
2005(9058)
作者
(33263)
(27619)
(27443)
(26394)
(17527)
(13123)
(12514)
(10549)
(10395)
(9959)
(9397)
(9130)
(9000)
(8916)
(8632)
(8515)
(8154)
(8099)
(8065)
(8010)
(7165)
(6806)
(6656)
(6247)
(6241)
(6231)
(6207)
(6190)
(5585)
(5362)
学科
(44283)
经济(44186)
管理(40479)
(36496)
(31335)
企业(31335)
方法(20054)
(18328)
(18218)
数学(17996)
数学方法(17856)
中国(14478)
(11600)
(11547)
财务(11527)
财务管理(11501)
(11436)
企业财务(11016)
(10389)
银行(10374)
业经(10019)
体制(9899)
(9895)
(9120)
贸易(9114)
(9041)
金融(9039)
(8982)
(8841)
制度(8810)
机构
大学(174830)
学院(171099)
(74386)
经济(72675)
管理(64964)
研究(57151)
理学(54960)
理学院(54410)
管理学(53678)
管理学院(53355)
中国(45184)
(42394)
(36878)
财经(32286)
科学(29819)
(29139)
(28160)
(26212)
中心(25018)
研究所(24417)
北京(24115)
财经大学(24027)
经济学(23605)
(22653)
经济学院(21236)
(20978)
业大(20836)
(20754)
(20286)
师范(20103)
基金
项目(101651)
科学(80302)
研究(77226)
基金(74853)
(63663)
国家(63161)
科学基金(54100)
社会(50105)
社会科(47540)
社会科学(47531)
基金项目(39075)
(38022)
教育(36702)
自然(33229)
自然科(32412)
(32409)
自然科学(32400)
自然科学基金(31858)
编号(31599)
资助(30961)
成果(27391)
(25266)
(24403)
重点(22801)
课题(22287)
教育部(21497)
(21180)
(20967)
(20842)
人文(20653)
期刊
(86980)
经济(86980)
研究(59551)
中国(36841)
(34777)
管理(26185)
学报(22426)
(21825)
金融(21825)
科学(21239)
(20555)
教育(19665)
大学(18257)
财经(17290)
学学(17110)
(14660)
经济研究(13848)
技术(13286)
农业(13248)
业经(13233)
问题(11953)
(10400)
理论(9626)
(8971)
国际(8627)
实践(8534)
(8534)
会计(8295)
财会(8226)
商业(7964)
共检索到27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军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其目的在于解决公司中大股东与小股东、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维护公司乃至小股东的利益。但是,我国公司法中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尚存主体资格认定不明确、激励机制薄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静  
为了充分发挥股东派生诉讼的价值与积极作用,在完善股东派生诉讼的具体制度时,必须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鼓励正当诉讼,真正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同时又要注意防范不正当的投机诉讼,避免引发"滥诉"浪潮。本文就如何完善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并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进行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海金  刘雪斌  
诉讼和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手段之一,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均对此作了相应规定。不过,由于股东派生诉讼的特殊性,故我国在构建股东派生诉讼的和解制度时,应借鉴域外的相关立法和实践,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制定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司法审查标准并完善相应的司法审查程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沈乐平  郝素霞  
公司治理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争论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公司法2005年的修订,更多关注中小股东利益,派生诉讼的明确即为一例,但用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而论,派生诉讼是否能确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且公平有效,因此,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中小股东派生诉讼的经济效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红霞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载体,公司在法律上被视为"法人"而拥有独立于股东和经营者的人格,但追溯其本质,公司只是股东投资的一种工具,股东是公司所有者权益享有者,公司权益受损必然殃及股东的利益。以股东为本应成为公司法律制度的基本出发点。股东派生诉讼反映出公司法律制度以股东为本之理念,并与公司之股东投资工具本质相契合。应从这一出发点着手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振宇  
本文认为股东诉讼机制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一个重要的衍生机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由于立法不健全和司法中的消极主义这一机制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完善相关立法;另一方面法院态度的转变亦不容忽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谷世英  
优先股制度对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形成了我国优先股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这一基本框架中对优先股股东权利的保护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从优先股的发行机制、表决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外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分析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完善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的保护提出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诗情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捍卫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依据。股东代表诉讼是对现有公司法的特殊补充,且有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但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却逐渐显现部分弊端。本文采取定性分析法和案例调查法收集我国股东代表诉讼案件,整理目前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司法实践情况,从中小股东起诉门槛、诉讼前置程序、中小股东诉讼成本三个方面剖析现有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利益平衡为视角提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完善措施是降低中小股东起诉门槛、健全诉讼前置程序、完善诉讼成本和费用界定等,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完善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静  
我国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协会维护消费者权益以自身名义提起诉讼的权利,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却没有明文做出规定,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制度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晟晗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通过扩大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范围的方式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进行了规定。侧面反映出我国对该制度引入的趋向性。但在母子公司运营模式已经常态化的今天,在法律层面上仍然缺乏与其匹配的制度,同样,在实务中也仍存在诸多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研究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具有理论和实务上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入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已成为目前争议焦点为背景,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本土化的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以期待从制度层面上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俊毅  苏启林  
我国机构投资股东历时短、数量少、规模小、入市资金有限、参与公司治理经验匮乏,至今仍有不少机构投资者受准人制度限制被排斥在股市之外。机构投资股东发展缓慢及其行为出现偏差,根源在于之相关的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的制度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安排不合理、制度供需之间严重失衡。只有针对具体的制度安排约束,进行有的放矢的制度变迁,我国的机构投资股东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石慧荣  
归入权为公司的法定权利,即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成员违反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时,公司可以将其行为所得收归公司所有。论文从国企改制的案例着手,对归入权的性质、法理基础以及归入权与派生诉讼的关系作了探析,认为公司负责人挪用、侵占公司资金收购的国有股权应为归入权的客体,公司法上的派生诉讼制度虽然是主要针对损害赔偿规定的,但对归入权诉讼也可以适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成泓  
诉讼保险通过商业活动以使诉讼风险向社会分散,从而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并提高了诉讼救助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接近正义。我国可以并且应当移植诉讼保险制度,理由有:在经济学上,诉讼费用具有可保性;在法律上,现行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都有其不足,而诉讼保险正好可以弥补二者的不足;现有法律规范的缺失、学理研究的不足、传统无讼价值观以及专业人员的缺乏,均不能成为移植的障碍。具体制度构建可以从保险模式、保险责任范围、保险费率、赔偿限额以及设立法律规制措施等方面进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楼伯坤  
海事海商是具有很强专业性和国际性的经济现象 ,海事海商纠纷也有自己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海商事案件是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来审理的。 2 0 0 0年施行的《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也是以民事诉讼程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局限性很大。海商事诉讼制度的现状不能适应“入世”以后解决此类案件的需要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进行程序法的体制改革 ,制定独立的海事诉讼法是举措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