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3)
- 2023(7268)
- 2022(6312)
- 2021(6101)
- 2020(5198)
- 2019(11638)
- 2018(11910)
- 2017(22528)
- 2016(12509)
- 2015(14502)
- 2014(14324)
- 2013(13773)
- 2012(13083)
- 2011(11908)
- 2010(12570)
- 2009(11818)
- 2008(11948)
- 2007(11081)
- 2006(10108)
- 2005(9401)
- 学科
- 济(44532)
- 经济(44470)
- 管理(40108)
- 业(39661)
- 企(33997)
- 企业(33997)
- 中国(18220)
- 方法(17296)
- 技术(16712)
- 农(13778)
- 数学(13741)
- 数学方法(13478)
- 制(13165)
- 财(13084)
- 理论(12432)
- 技术管理(11818)
- 业经(11730)
- 银(11160)
- 银行(11145)
- 行(10734)
- 教育(10082)
- 贸(9235)
- 贸易(9225)
- 融(9102)
- 金融(9102)
- 易(8988)
- 学(8717)
- 农业(8520)
- 策(8233)
- 体(8184)
- 机构
- 学院(180784)
- 大学(178807)
- 济(73165)
- 经济(71385)
- 管理(67238)
- 研究(58368)
- 理学(56244)
- 理学院(55642)
- 管理学(54799)
- 管理学院(54439)
- 中国(45810)
- 财(38765)
- 京(38319)
- 科学(31763)
- 江(29443)
- 财经(29365)
- 所(28943)
- 范(27205)
- 师范(27061)
- 经(26322)
- 中心(26286)
- 北京(25612)
- 研究所(25218)
- 州(24032)
- 经济学(22359)
- 技术(21627)
- 农(21573)
- 财经大学(21488)
- 师范大学(21236)
- 院(20720)
- 基金
- 项目(102949)
- 研究(85543)
- 科学(81753)
- 基金(70222)
- 家(58360)
- 国家(57747)
- 社会(52106)
- 科学基金(49609)
- 社会科(49165)
- 社会科学(49152)
- 教育(43598)
- 省(43030)
- 编号(37429)
- 基金项目(36530)
- 划(35726)
- 成果(33113)
- 课题(28360)
- 自然(28307)
- 资助(28082)
- 自然科(27668)
- 自然科学(27659)
- 创(27459)
- 自然科学基金(27174)
- 创新(24481)
- 年(23854)
- 重点(23804)
- 部(23727)
- 发(22961)
- 项目编号(22789)
- 性(22454)
共检索到293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南海
南海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5期中撰文,界定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基本问题的概念,阐述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价值目标,分析了现阶段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培养培训主体、主要任务和培养课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理论创新的基本问题是指关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如何科学而合理地确定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薛勇民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甄国红 王硕
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牵头建立了由职教师资培养单位、职校毕业生工作单位、职教师资用人单位组成的"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联盟",即"校企校"联盟,形成了"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联盟运行以来,在合作育人、提高师资素质、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合群 裴祥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定位模糊、培养同质化、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关键,研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职教师资 培养培训基地 教师队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鹏 方健 董鹏中
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是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对优质、新型教师的需求与教师培养培训滞后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从人才培养培训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培训规格要求、课程结构体系设计等方面,对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进行了系统构建,为卓越职教师资相关培养培训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2014年,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在部分高校实施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律师四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计划项目,首先提出了"卓越教师"这一概念。同年,天津职业师范大学启动"卓越教师师资培养计划",提出了"卓越职教师资"的概念。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湖南农业大学则首次提出了"乡村卓越职教师资"概念。乡村卓越职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泽扬
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实现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协同开展职教师资培训既是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职业教育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性工程,更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建设"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美珊
通过借鉴澳大利亚职教经验,结合我国职教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即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训为目的、以学员为中心,注重鉴定评估和质量监测监控手段等,切实地提高了职教师资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
职教师资 培训模式 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党涵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规划。目前,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师资队伍中"终身雇佣"的已经很少,多数是合同制(1-5年)和临时性的教师,而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参仁
2011年7月、8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分别在江西南昌和吉林长春等地召开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专门就职教师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讨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蕾
本文根据"3+2"职教师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以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契机,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教师资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洪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职教师资培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先后经历了恢复与重建、部署与展开、调整与巩固、提升与国际化等阶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培养模式,学历层次逐渐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阶段。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培养体系逐渐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模式逐渐形成并走向世界的过程。未来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将出现高层次、跨学科、标准化、一体化和国际化趋势。
关键词:
职教师资 培养模式 探索历程 创新 展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华
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的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有利于解决一些过程较复杂的问题。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来看,"双师型"的培养目标已经成为共识,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从机构维度来看,我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属于封闭式、定向型的模式,在培养阶段维度上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专业培训整合的模式。根据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与教情,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应坚持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构建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鸥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获得迅猛的发展,特别是2014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公布,为实现规划要求,结合传统"3+2"职教师资培养经验模式的研究,文章在认知师徒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实施"3+2"职教师资创新培养的新模式,为高职学生的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职教师资 创新 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岳祥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师培训应该客观地审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求新的知识基础,实现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这是新课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