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0)
- 2023(6950)
- 2022(5874)
- 2021(5276)
- 2020(4487)
- 2019(10076)
- 2018(10142)
- 2017(20972)
- 2016(10973)
- 2015(12174)
- 2014(12439)
- 2013(12753)
- 2012(12397)
- 2011(11452)
- 2010(11802)
- 2009(11429)
- 2008(11033)
- 2007(9987)
- 2006(9319)
- 2005(8796)
- 学科
- 济(71385)
- 经济(71332)
- 管理(29571)
- 业(27825)
- 方法(24220)
- 数学(22048)
- 数学方法(21930)
- 企(20161)
- 企业(20161)
- 中国(17542)
- 地方(16475)
- 农(13602)
- 财(13017)
- 学(12583)
- 地方经济(12353)
- 制(12306)
- 业经(11476)
- 银(10735)
- 银行(10722)
- 行(10372)
- 贸(10276)
- 贸易(10268)
- 融(10118)
- 金融(10118)
- 易(9953)
- 农业(9152)
- 体(8952)
- 环境(8348)
- 税(8051)
- 税收(7716)
- 机构
- 大学(174675)
- 学院(173760)
- 济(88107)
- 经济(86550)
- 研究(64461)
- 管理(61729)
- 理学(52201)
- 理学院(51595)
- 管理学(50918)
- 管理学院(50576)
- 中国(49793)
- 财(41730)
- 京(36280)
- 科学(35525)
- 所(33295)
- 财经(32896)
- 经(29736)
- 经济学(29730)
- 研究所(29723)
- 中心(27366)
- 经济学院(26583)
- 农(25857)
- 江(25660)
- 财经大学(24367)
- 北京(23528)
- 院(22422)
- 业大(21681)
- 范(20960)
- 师范(20773)
- 州(20337)
- 基金
- 项目(102488)
- 科学(80574)
- 基金(75912)
- 研究(74743)
- 家(65925)
- 国家(65443)
- 科学基金(54829)
- 社会(50740)
- 社会科(48258)
- 社会科学(48245)
- 基金项目(39226)
- 省(38136)
- 教育(33153)
- 自然(32896)
- 划(32126)
- 资助(32086)
- 自然科(32085)
- 自然科学(32073)
- 自然科学基金(31522)
- 编号(28364)
- 成果(24141)
- 部(23877)
- 发(23704)
- 重点(23182)
- 国家社会(22007)
- 性(21322)
- 教育部(20640)
- 创(20437)
- 课题(20153)
- 人文(19996)
- 期刊
- 济(105116)
- 经济(105116)
- 研究(60834)
- 财(30959)
- 中国(30724)
- 学报(24908)
- 管理(24778)
- 农(23502)
- 科学(22989)
- 融(20584)
- 金融(20584)
- 经济研究(19276)
- 大学(19011)
- 学学(18312)
- 财经(17960)
- 农业(15612)
- 经(15592)
- 业经(14444)
- 问题(14368)
- 技术(13886)
- 贸(12070)
- 教育(11535)
- 技术经济(10652)
- 国际(10275)
- 统计(9871)
- 商业(9202)
- 理论(8879)
- 经济问题(8859)
- 世界(8745)
- 经济管理(8567)
共检索到274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明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民营企业在加快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国有企业在高资本壁垒产业的投资方面具有优势,只要因势利导,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就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互补性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宗光 王瀛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局面。中国——东盟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额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本文针对我国与东盟个成员国在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互补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济 互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苏文 陈政秋
本文运用198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和2007年横截面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美贸易的现状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的源泉,结论表明:中美双边贸易联系紧密、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慧 李永峰
一般认为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但是 ,经济增长对能源发展的拉动作用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从定量方面分析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论证了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 ,并提出了使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保持良性循环的措施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良健 侯文力
长株潭三市作为湖南未来核心经济增长极、全省发展的创新源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导区 ,三市经济一体化过程将有力地推动该区域的发展乃至带动整个湖南经济的发展 ,目前三市已列入国家计委“十五”城市化重点区域和世界银行 CDS(城市发展战略 )计划。由于三市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明显 ,从而有利于促进三市产业结构的分工与协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三市经济的互补。运用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市经济联系量 ,结果表明 ,长沙对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大 ,而株洲、湘潭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小。基于此 ,提出了实现长株潭三市经济互补的对策。
关键词:
长株潭 经济互补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志星 叶航 汪丁丁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博
经济增长方式是探讨经济增长结构层面的问题,经济增长结构是决定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012014年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除西藏外)省际面板数据,将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依赖性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对比不同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产业间的关系,验证两者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假设,在此层面揭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逻辑,从而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研究发现:整体层面,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及其相互项结果显示,2007年后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立人
国际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即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中心将移到亚太地区,21世纪将成为太平洋的世纪。尽管不少人对这种提法表示异议,但从总体上看,亚太地区经济在继80年代令人鼓舞的高速增长之后,于90年代初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时期仍旧保持相对稳定而快速的增长势头。这一毋庸置疑的事实足以说明至少到本世纪末乃至下个世纪初的一二十年内,亚太经济的增长实绩仍不会衰减。作为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陈喆 冉征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地理格局从产业集群转向创新集群,传统以地理距离为边界的区域发展格局被逐渐打破,中心与外围城市之间技术互补关系逐渐成为主导。本文运用技术复杂度和城市间技术互补指数对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进行重新识别,并对互补性技术体系下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缩小的特征;中心与外围城市间技术互补促进了创新集群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结构呈现从技术竞争向技术互补的转变,中心与外围城市技术竞争对创新集群经济增长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外围城市协同式创新水平和倾向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互补程度。这些经验证据的政策含义是转变区域发展思路,实现从以地理半径为导向到以技术半径为导向的逐渐转变,增强城市间、都市圈与城市群内外部城市的技术互补,赋能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实现城市间技术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坚
当前,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快速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对此必须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然而现有经济理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缺乏令人满意的理论模型。本文试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结构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泽恒 高勇 严福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刘迎秋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我国经济的适度增长及其跳跃式发展,这是颇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情。一、对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实证描述与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江华
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演进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江华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源泉。而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国民消费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的主动因。这既是由人类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增...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华清 王星
论我国商业经济的增长王华清王星︵中国矿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21008︶一.我国商业经济现状的对比分析我国商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约为1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例如美、英、法、日、德五国,商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均在15%左右,美国商业占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思光
我国实行“软着陆”后,经济增长开始呈下降趋势。1998年经济增长率只有7.8%,1999年约为7%。经济的低速增长状态似乎仍在继续,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要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从我国目前客观经济情况分析,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刺激消费需求。 一、消费不足成为影响经济加速增长的基本阻碍因素 1.外部不稳定经济因素要求走扩大内需的道路。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逐步波及全世界,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趋明显,1998年出口增幅大幅度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