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5)
2023(7879)
2022(6517)
2021(5833)
2020(4696)
2019(10608)
2018(10478)
2017(21590)
2016(11369)
2015(12891)
2014(13031)
2013(13243)
2012(12625)
2011(11692)
2010(12109)
2009(11798)
2008(11185)
2007(10236)
2006(9630)
2005(8945)
作者
(33549)
(28443)
(27914)
(26942)
(17722)
(13138)
(12741)
(10870)
(10447)
(9980)
(9726)
(9143)
(9044)
(9034)
(8728)
(8505)
(8193)
(8083)
(8052)
(7828)
(7335)
(6897)
(6854)
(6611)
(6420)
(6288)
(6029)
(5990)
(5705)
(5370)
学科
(74452)
经济(74396)
管理(31246)
(28818)
方法(24436)
数学(22083)
数学方法(21991)
中国(20986)
(20686)
企业(20686)
地方(18007)
(16191)
业经(13279)
地方经济(12888)
(12585)
(12509)
农业(11212)
(11208)
(10965)
贸易(10954)
(10566)
(10254)
银行(10241)
(9916)
(9602)
金融(9601)
(9124)
环境(9004)
(8668)
(8211)
机构
学院(179432)
大学(178680)
(90327)
经济(88687)
管理(64593)
研究(64582)
理学(54666)
理学院(54045)
管理学(53355)
管理学院(53021)
中国(49944)
(42167)
(37101)
科学(34182)
财经(33130)
(32618)
经济学(30057)
(29892)
研究所(28919)
中心(27453)
(26911)
经济学院(26888)
财经大学(24283)
北京(24263)
(23700)
(22755)
(22635)
师范(22628)
(21318)
业大(21024)
基金
项目(104873)
科学(82777)
研究(80663)
基金(75921)
(64338)
国家(63779)
社会(54622)
科学基金(53954)
社会科(51781)
社会科学(51769)
(40029)
基金项目(39186)
教育(36465)
(33060)
编号(32445)
资助(31241)
自然(30327)
自然科(29560)
自然科学(29550)
自然科学基金(29024)
成果(27434)
(25055)
(24103)
重点(23557)
课题(23247)
国家社会(22986)
发展(21391)
教育部(21190)
(21187)
(21159)
期刊
(111130)
经济(111130)
研究(63270)
中国(34350)
(30484)
管理(25912)
(22451)
学报(21933)
科学(21771)
经济研究(19880)
(19840)
金融(19840)
财经(17699)
大学(17431)
学学(16616)
业经(16458)
教育(16454)
技术(15500)
(15456)
问题(15084)
农业(15012)
(12657)
技术经济(11011)
国际(10718)
商业(10154)
统计(10071)
经济问题(9335)
世界(9108)
经济管理(8979)
理论(8958)
共检索到285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元旭  
在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如何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过渡,如何处理增长途径与就业水平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通过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我国现实经济情况的分析,探讨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以及这些途径与就业水平的关系,进而根据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成功可能性及其收益的原则,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向集约式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凡  段雪梅  
本文认为,在转变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如果无视中国的基本国情,片面强调快速发展大规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一方面会加大自然资源和资本的供给缺口,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紧张;另一方面会导致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从而损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确立合理的技术结构;同时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为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提供制度保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家孝  张志民  
关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唐家孝,张志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但要求转变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而且要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深刻的变革。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立足于创新,即从企业制度、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蓉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或方法,即粗放增长和集约增长。如果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增长方式就是以粗放为主;反之就...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丽敏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存在着转变的制约因素,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必须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做到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而且要加强指导和调控,逐步有序地进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闻志祥  朱碧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闻志祥,朱碧新(中国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实现我国"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就是要改变单纯靠资金投入和扩大规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显忠  
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导因素。从根本上讲,科技进步的作用在于放大生产力其它要素的作用效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从而最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一关系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问题一: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者的关系缺乏辩证认识,三者位置没有摆正。 在整个作用途径中,如何摆正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者的关系是关键。基础研究是发挥促进作用的源泉,它具有难度高、耗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应用研究是发挥促进作用不可缺少的中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启明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途径李启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固然有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等多种途径,但最现实的选择应该放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三大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建荣  
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技术、体制诸生产要素共振耦合的结果。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就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由于经济发展有其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因此应该因地制宜,拾级而上。 一、增加教育投入,发展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是劳动力素质的凝固和积淀,亦是支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主体因素。据美国经济学家乔吉逊估计,在美国的全部资本中,人力资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建彬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未来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另一方面却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值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中央及时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为我们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指明了方向。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已无庸讳言,笔者认为目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涛  
“两个转变”的决策,既重视制度前提,又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充分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顺了“两个转变”相互作用的关系,极具科学性与战略眼光。从改革制度缺陷入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变定能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一、制度缺陷、技术滞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原因 1.制度缺陷是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 我国在建国之礼,曾面临如何在缺少外援和贸易条件下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选择。以当时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出发,中国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带动整个经济建设,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为筹集发展重工业的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永穆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分析及转变途径蒋永穆一、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基本估计及其成因(一)建国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改革后,传统农业单纯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被打破,农业增长已越来越多依靠集约因...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声明  
特殊的要素禀赋结构、经济发展阶段滞后、地方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微观主体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原因使得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陷入了"路径依赖"之中。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