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8)
2023(9608)
2022(8212)
2021(7573)
2020(6204)
2019(14067)
2018(14240)
2017(27786)
2016(14996)
2015(17392)
2014(17721)
2013(17956)
2012(17758)
2011(16488)
2010(17311)
2009(16717)
2008(16640)
2007(15412)
2006(14483)
2005(13895)
作者
(46819)
(39018)
(38687)
(36963)
(24886)
(18526)
(17659)
(14958)
(14735)
(14232)
(13424)
(12916)
(12624)
(12609)
(12166)
(11968)
(11547)
(11265)
(11214)
(11030)
(10304)
(9578)
(9563)
(8952)
(8865)
(8834)
(8799)
(8644)
(8039)
(7641)
学科
(88497)
经济(88407)
管理(40729)
(37596)
(27747)
企业(27747)
中国(27247)
方法(25919)
地方(25156)
数学(22339)
数学方法(22045)
(21492)
业经(17711)
(17041)
(15890)
(15743)
地方经济(15732)
(15612)
银行(15597)
(15170)
(14743)
金融(14743)
农业(14247)
(14196)
贸易(14182)
(13629)
(12996)
环境(11695)
(11470)
(10650)
机构
学院(235656)
大学(235033)
(108340)
经济(105959)
研究(89243)
管理(81580)
中国(71633)
理学(66578)
理学院(65729)
管理学(64649)
管理学院(64196)
(52437)
(52133)
科学(50709)
(47050)
研究所(41223)
中心(39467)
财经(39422)
(38630)
(36138)
(35247)
北京(35082)
经济学(34441)
(33233)
师范(32961)
(31417)
(31092)
经济学院(30545)
业大(28739)
财经大学(28533)
基金
项目(130379)
科学(100914)
研究(100244)
基金(91085)
(77527)
国家(76806)
科学基金(63873)
社会(63833)
社会科(60433)
社会科学(60419)
(51076)
基金项目(46456)
教育(45141)
(42400)
编号(41329)
资助(39079)
成果(36743)
自然(36723)
自然科(35746)
自然科学(35736)
自然科学基金(35056)
(34696)
课题(30460)
重点(29540)
(28977)
发展(28896)
(28441)
(26071)
国家社会(25916)
(25655)
期刊
(143247)
经济(143247)
研究(85816)
中国(54555)
(38938)
(35858)
管理(34569)
学报(31898)
(31003)
金融(31003)
科学(30223)
教育(28574)
大学(24785)
农业(24115)
经济研究(23293)
学学(22956)
业经(22360)
技术(21753)
财经(21096)
问题(19227)
(18411)
(16052)
国际(14520)
技术经济(13677)
世界(12792)
理论(12307)
统计(12276)
商业(12080)
经济问题(12020)
经济管理(11655)
共检索到403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正良  孙艺文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均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学术界乃至各行业纷纷研究和探讨的主要内容。文章以相关学者在产能过剩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梳理了产能过剩的涵义,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系统性地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华  
一、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比较纵观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从1950年到现在的40多年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益类型,即属于速度效益型经济。这就导致了在经济发展中片面强调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益的论调,长时间的盲目追求高速度,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后凯  
自从1978年中央采取东倾政策,国家投资重点由内地转向沿海以来,我国区域收入差异的变动就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的流行看法是,1978年以来我国区域收入差异在加速扩大。然而,至今为止,人们对我国区域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及其决定因素,还缺乏较系统的实证分析。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区域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进而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和价值转移对区域收入差异变动的影响,以为未来中央政策特别是区域政策在保证效率目标的前提下获取区域平等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士明   刘国华   郁志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0%左右,到1995年底,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翻两番的目标。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由来已久的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重复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定程度上的分散投资和重复建设所造成的结构性供求失衡,是在所难免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生着结构性的不断调整和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茂华  
在市场经济国家,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具有"自下而上"的自发特征,而在我国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场仍不是推动圈域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此,在行政区经济模式下,我国的圈域经济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自铎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下)孙自铎三、对策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实行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倾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这种发展极战略的全面评价也尚为时过早。但同样的原因,对现已出现的回波效应也不能熟视无睹。要知道我国内陆省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7...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自铎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上)孙自铎一、特点在改革之前,我国经济发展实行的是一种均衡增长战略,对落后的内陆地区采取重点投入。如在1950-1985年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占全国总量的59.6%,绝对数高达5500多亿元。在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明  贾向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导致资源有效产出率低下,市场失灵使自然环境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政府缺位和政策不完善导致生态治理和保护不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态负面效应。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统一,需要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克服市场失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荣春  赵维  
作为21世纪三大绿色、无烟产业的会展经济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对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原因、困境及战略定位进行了视角独特的分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叔莲  
总体而言,在今后的几年中,我国是能够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的。要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解决好就业问题。同时,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并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本文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指导思想、财政管理体制、县域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三农”问题等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一是发展县域经济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规划;二是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松绑;三是化解县乡债务,为县域经济发展减负;四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五是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方中权  余国扬  
目前我国专业镇经济存在着规模不大、科技含量偏低、经营管理能力不高、缺乏创新机制及资金筹措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专业镇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走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规范经营秩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优化投资环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晓刚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不同的计划阶段均有不同的效应。在 70年代 ,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约为 5 5 % ;80年代上升到 9 5 % ;到 90年代上半期的高增长阶段 ,平均增长达到10 9%。但是进入 90年代下半期 ,中国的经济出现逐年下滑的状况 ,到了 1999年 ,中央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达到 8% ,几乎采用了所有能够使用的手段。那么中国经济经过 2 0年高速增长 ,如今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中国经济在下一个 2 0年是否仍能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 ,如果不能 ,又将是什么局面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