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2)
- 2023(8062)
- 2022(6914)
- 2021(6668)
- 2020(5401)
- 2019(12570)
- 2018(12766)
- 2017(25273)
- 2016(14072)
- 2015(16157)
- 2014(16773)
- 2013(16313)
- 2012(15722)
- 2011(14567)
- 2010(15117)
- 2009(14295)
- 2008(14683)
- 2007(13468)
- 2006(12369)
- 2005(11501)
- 学科
- 济(55332)
- 经济(55258)
- 管理(40846)
- 业(37297)
- 企(30269)
- 企业(30269)
- 方法(23127)
- 数学(19333)
- 数学方法(19020)
- 中国(17888)
- 农(17146)
- 财(16325)
- 制(14311)
- 贸(13230)
- 贸易(13222)
- 易(12909)
- 业经(12407)
- 银(12399)
- 银行(12381)
- 学(12307)
- 理论(11930)
- 行(11905)
- 策(11348)
- 融(10560)
- 金融(10558)
- 农业(10527)
- 地方(9257)
- 税(9138)
- 务(9121)
- 财务(9094)
- 机构
- 学院(212286)
- 大学(211280)
- 济(87715)
- 经济(85544)
- 管理(76582)
- 研究(71847)
- 理学(63783)
- 理学院(63051)
- 管理学(61927)
- 管理学院(61537)
- 中国(58620)
- 财(47444)
- 京(45350)
- 科学(40955)
- 所(37032)
- 财经(36026)
- 江(34621)
- 研究所(32616)
- 中心(32457)
- 经(32388)
- 农(30166)
- 北京(29628)
- 范(29590)
- 师范(29360)
- 州(28099)
- 经济学(27363)
- 财经大学(26424)
- 业大(25618)
- 院(25492)
- 经济学院(24593)
- 基金
- 项目(120296)
- 研究(94357)
- 科学(93716)
- 基金(84853)
- 家(71851)
- 国家(71178)
- 科学基金(59870)
- 社会(57149)
- 社会科(53959)
- 社会科学(53945)
- 省(46352)
- 教育(45223)
- 基金项目(43070)
- 编号(41286)
- 划(39558)
- 成果(36963)
- 资助(36754)
- 自然(36516)
- 自然科(35564)
- 自然科学(35549)
- 自然科学基金(34932)
- 课题(29628)
- 部(27687)
- 重点(27288)
- 发(26107)
- 性(25602)
- 项目编号(24607)
- 年(24544)
- 创(24387)
- 教育部(23985)
- 期刊
- 济(106919)
- 经济(106919)
- 研究(72476)
- 中国(43318)
- 财(36061)
- 教育(30443)
- 管理(29885)
- 融(28469)
- 金融(28469)
- 农(27921)
- 学报(27393)
- 科学(26217)
- 大学(21289)
- 学学(19534)
- 技术(18892)
- 农业(18458)
- 财经(18087)
- 业经(17345)
- 经济研究(17102)
- 经(15576)
- 问题(14330)
- 贸(13587)
- 国际(11871)
- 理论(11689)
- 图书(11231)
- 实践(10488)
- 践(10488)
- 商业(10378)
- 现代(10340)
- 技术经济(10027)
共检索到34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盛慕杰 张月飞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有四个,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作者对四大目标逐步展开分析,目的是要说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各个目标究竟要达到何种要求。首先分析的是稳定物价。这一节从稳定物价的定义出发,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说明货币与价格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再进一步联系当前实际,说明货币政策可以在绝大程度上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货币政策具有配合当前价格改革的物质技术条件,是价格改革的天然盟友,有义务为价格改革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其次分析的是充分就业目标。从就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伴随互联网、通信技术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各种新形态的货币不断涌现,它们具备和行使传统法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对货币政策传导及其效应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基于影子货币范畴对相关货币形态进行了界定,认为影子货币是国内或国际记账单位,具备和行使传统法币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对传统法币有替代作用但尚未纳入货币统计口径和监测范围内的货币。通过DSGE模型研究影子货币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机制,分析了商业银行和广义政府的决策行为,认为影子货币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参与主体、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国人...
关键词:
影子货币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思群
货币政策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运用好宏观货币政策.要使宏观货币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货币政策本身运行的出发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因此它是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理论界历来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单一目标论”.即货币政策目标仅是稳定通货.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稳定通货才是中央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佘镜怀
资产价格明显地偏离实体经济的涨跌趋势,对货币政策提出了诸多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资产价格与通货膨张的理论探讨进而初步厘清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并认为现阶段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缺乏统一的解释,中央银行还不能将资产价格列入它调控的范围内,但可用做货币政策制定时的参考信息。同时,提出这一领域中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喜
货币市场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五个方面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从而提高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效率:积极培养和扩大市场主体,为货币市场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微观基础;加强货币市场各子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体制改革,实现利率的真正市场化;发展货币市场创新工具,增加市场交易品种;放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资金融通的管制,为形成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造条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霞珍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因素,并对中国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商业银行 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庆皓
长期以来,国家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即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只考虑总的变量,较少考虑过具体地区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开始日益显现出来,西部地区一直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原因有不少,而其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比东部地区差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就将对我国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效果差异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区域性不平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定核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与操作手段胡定核顾名思义,中间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目标实现的中间变量。由于货币政策有着自身运动特点的传导机制.把握住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影响中间变量变化的是操作手段,操作手段具体的目标被称为操作目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斌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基准是目标数量度,目标水平度、目标偏好度.我国货币改革目标选择的缺陷是目标过度.我国应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荣 谢赤 郭德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消费基金分配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财政收支具有典型的封闭性。与此相适应,虽然没有明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容,但实际上是把信贷规模作为中介目标。贷款规模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图是通过控制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量达到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用总量,其理论依据是传统体制下的“存款+现金=贷款”。这在一切信用归集于中国人民银行,贷款是投放货币和企业获得信用唯一渠道的前提下,贷款规模对控制全社会货币信用总量以及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显著效果。1990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之比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琳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大多是以货币供给外生性为前提的 ,本文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得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不断趋强的结论。本文认为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作出的反应影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传导 ,此外 ,中国加入WTO后 ,将会削弱现有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因此 ,应逐步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利率指标。
关键词: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家和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争论由来已久,国内某些学者认为,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个多目标的互为矛盾的体系,使用它只能引起央行调控经济的效率下降。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之后,笔者提出应该准确地理解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提出应该按照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上提出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来确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最终目标 演变 定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奚君羊 刘卫江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 ,自 1 990年代起 ,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 ,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 ,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 ,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 ,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晨铖 李文军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物价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彭芸
2014年6月以来,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持续疲弱的通货膨胀,欧央行推出了一系列新的非常规政策工具,包括负利率政策、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以及一系列针对公共和私人证券的资产购买计划,并且强化了"前瞻性指导",形成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当多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使用时,彼此之间既可能相互促进,也可能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本文结合2014年6月以来欧央行的实践,分析不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这些非常规工具能否纳入央行常规工具箱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