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7)
2023(2932)
2022(2603)
2021(2563)
2020(2161)
2019(4776)
2018(5004)
2017(10472)
2016(5593)
2015(6532)
2014(6502)
2013(6475)
2012(6297)
2011(5807)
2010(6028)
2009(5794)
2008(5540)
2007(5119)
2006(4678)
2005(4406)
作者
(15669)
(13082)
(12766)
(12362)
(7985)
(6085)
(6040)
(4944)
(4802)
(4690)
(4253)
(4207)
(4068)
(4052)
(4040)
(3988)
(3806)
(3759)
(3736)
(3723)
(3395)
(3133)
(3117)
(3063)
(3005)
(2972)
(2861)
(2819)
(2599)
(2568)
学科
(21051)
经济(21023)
管理(13170)
(12710)
方法(9278)
中国(9158)
数学(8663)
数学方法(8569)
(8237)
企业(8237)
(7689)
(6566)
(6252)
贸易(6248)
(6165)
(5545)
银行(5543)
(5385)
(5371)
农业(4524)
业经(4168)
(4095)
金融(4095)
(3981)
(3967)
税收(3774)
(3749)
教学(3667)
制度(3576)
(3576)
机构
学院(85709)
大学(83934)
(35631)
经济(34841)
管理(30048)
研究(27107)
理学(25259)
理学院(25004)
管理学(24681)
管理学院(24525)
中国(21614)
(19153)
(18074)
财经(14947)
科学(14345)
(13660)
(13383)
(12619)
师范(12552)
(12411)
北京(12116)
研究所(11976)
中心(11777)
财经大学(10911)
经济学(10909)
(10593)
(10410)
经济学院(10007)
师范大学(10000)
业大(9994)
基金
项目(46617)
研究(38744)
科学(35500)
基金(31315)
(26022)
国家(25766)
社会(22826)
社会科(21579)
社会科学(21574)
科学基金(21177)
教育(19355)
(18325)
编号(18278)
基金项目(16668)
(15431)
成果(15319)
资助(13044)
课题(12779)
自然(11932)
自然科(11574)
自然科学(11570)
自然科学基金(11340)
(11203)
(11013)
项目编号(10624)
(10525)
重点(10389)
(10270)
教育部(9665)
规划(9518)
期刊
(42743)
经济(42743)
研究(29651)
中国(15110)
教育(14528)
(12689)
管理(10918)
(10319)
金融(10319)
(9879)
学报(8928)
科学(8911)
业经(8393)
技术(8220)
经济研究(7526)
大学(7360)
财经(7325)
农业(7004)
学学(6695)
问题(6561)
(6316)
(6284)
商业(5386)
理论(5383)
国际(5345)
实践(4884)
(4884)
职业(4740)
现代(4142)
(3934)
共检索到131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改革不仅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课程改革主要缘起于对课程僵化问题、课程超载问题、课程失调问题的解决。课程改革是促使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范式恰切性的前提与保障。课程发展史上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课程改革需要整体性立场、过程性思维与实践性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万海  
全球化语境下的课程研究日益呼唤一种本土意识,从本质上讲它是指课程研究中的原创意识、求真意识、自主意识、民族意识。当前我国课程理论界明显缺乏本土意识,表现在传统课程思想的断裂与流失、对外来课程理论的文化仆从心态、局部共同体组织松散、问题域不明确、命题与话语体系的依赖性等。缺乏本土意识的课程研究将危及到自主的文化领导权的保持,弱化研究者的专业敬畏感与自我身份认同,加剧学术浮躁之风。当前致力于研究问题域的转换、探求“体验性”课程研究及学术规范与评价机制改革等几方面,可以作为提高研究本土意识的现实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席  靳玉乐  
秉承实体性思维的实体课程观因自身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或化解的困难与矛盾而面临着严峻的现代性危机。以杜威等人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课程理论提供了以过程为逻辑起点的崭新的课程愿景。走向过程的课程变革应打破"实体—属性"式的课程定性定位,超越囿于"简单位置"的课程壁垒,创设"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劲松  李岚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是成人教育改革的核心。文章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经济发展、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等方面论证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杜晓新  王和平  黄昭鸣  
目前,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在障碍程度及类型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势必引起教育模式的改变,其中课程改革是首要任务。本文就培智学校课程设置的理念、课程结构、课程设置与实施原则以及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等进行了探讨,其中的主要观点是:(1)注重缺陷补偿,保障障碍儿童的后续发展;(2)实施医教结合,构建课程框架;(3)树立综合康复的理念,进行课程整合;(4)注重康复训练人才的培养,满足培智教育的需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长期以来,流于形式的课程改革政策评价使人们逐渐忽略评价本身的教育性与实用性功能,而屈从于评价活动作为一种行政监督或控制的审查性、政治性属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我们日益发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更应该成为内在于改革过程的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提升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运作水平提供重要依据。这种转向意味着我们需要解放既定的关于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属性认识,从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现实经验与问题出发,关注评价活动应有的基本规范与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评价,切实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桂清  
整体主义思维方式的兴起推动了整体课程的诞生。整体思维作为一种关系思维、转化思维和灵性思维,直接影响了整体课程的品质。整体课程以联结、转化和超越为特征,对传统课程理论作出了重要突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郭洪瑞  
对"学什么"与"学会什么"的规范,即内容为纲与质量驱动是课程标准发展的两种不同取向。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学科课程标准的发展可分为过渡期(2001—2014年)和初创期(2014年至今)两个阶段。过渡期的学科课程标准本质上是内容标准,实现了从教学大纲时代到内容标准时代的过渡。初创期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实现了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有效统整。学科课程标准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未来应注重提高学科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明确内容标准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表述;进一步优化学业质量标准,厘清学业质量与考试命题的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纪德奎  
课堂优质化研究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对课堂进行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的透视、整合与重构的研究。从课堂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它是课堂研究在经历了译介、独立探索、解构研究等阶段后逐渐达到的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目前我国课堂优质化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命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关怀型课堂和优质课堂等几个方面。今后课堂优质化研究要做到公平与优质并重、理论与问题并举、移植与实证并行、开放与融合并论、文本范式与田野范式并存、解构研究与重构研究并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东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虹斌  
课程与文化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当前,我国课程文化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远离生活文化、课程缺乏建构性、课程与文化对流不够。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应把握住当代课程内容与文化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主要策略是从过去的远离生活文化走向开放与整合实现课程与文化的开放,强调文化与课程的创新,走向文化与课程的整合,完善法定性文化与文化的建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阐述了我国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结构中的主要问题,认为推进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结构重建,是破解二级学科课程设置的组织壁垒和加强博士生学术科研系统化训练的迫切需要。借鉴美国课程设置的做法,提出要重新思考人文社科博士生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主要原则,增设研究方法类课程,强化学位论文指导课程,基于一级学科构建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方向核心课程、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专题课程五个课程模块,以学科基础课程为根基,以方向核心课程为主体,以跨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专题课程为双翼构建开放灵活的课程平台,为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和培育一流博士生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服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曾咏梅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常胜不衰,企业经营者必须知法、守法,并会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教育应是MBA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作者认为,在MBA法学课程的选择上,应以商法为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侧重于法律的实际应用,结合学生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教学重点和讨论案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