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9)
- 2023(4910)
- 2022(4144)
- 2021(3653)
- 2019(7103)
- 2018(7180)
- 2017(14861)
- 2016(7588)
- 2015(8891)
- 2014(9162)
- 2013(9508)
- 2012(9436)
- 2011(8980)
- 2010(9427)
- 2009(9360)
- 2008(8976)
- 2007(8228)
- 2006(7925)
- 2005(7489)
- 2004(6673)
- 学科
- 济(60767)
- 经济(60726)
- 管理(20862)
- 方法(17956)
- 业(17175)
- 数学(16365)
- 数学方法(16326)
- 中国(15500)
- 地方(15269)
- 企(11943)
- 企业(11943)
- 地方经济(11859)
- 农(10528)
- 制(10410)
- 业经(9440)
- 银(9039)
- 银行(9037)
- 学(8950)
- 行(8795)
- 财(8750)
- 融(8302)
- 金融(8302)
- 贸(8031)
- 贸易(8024)
- 易(7748)
- 体(7483)
- 环境(7094)
- 经济学(6955)
- 农业(6811)
- 发(6542)
- 机构
- 大学(131398)
- 学院(130315)
- 济(70721)
- 经济(69458)
- 研究(48113)
- 管理(46051)
- 中国(38703)
- 理学(38173)
- 理学院(37752)
- 管理学(37371)
- 管理学院(37119)
- 财(33447)
- 京(27490)
- 财经(25970)
- 所(24314)
- 经济学(24256)
- 科学(24001)
- 经(23269)
- 经济学院(21593)
- 研究所(21273)
- 中心(20375)
- 江(19694)
- 财经大学(18950)
- 北京(18401)
- 范(16861)
- 师范(16772)
- 院(16379)
- 州(15652)
- 农(14848)
- 科学院(13877)
- 基金
- 项目(69197)
- 研究(54415)
- 科学(54215)
- 基金(50336)
- 家(41913)
- 国家(41591)
- 社会(37470)
- 社会科(35568)
- 社会科学(35558)
- 科学基金(34721)
- 基金项目(25701)
- 省(25240)
- 教育(23978)
- 编号(21829)
- 资助(21316)
- 划(20810)
- 成果(19207)
- 自然(18172)
- 自然科(17636)
- 自然科学(17630)
- 自然科学基金(17288)
- 发(16892)
- 部(16513)
- 国家社会(16020)
- 重点(15379)
- 课题(15342)
- 济(15128)
- 经济(14993)
- 发展(14805)
- 教育部(14666)
共检索到21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宁立成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迄今通过了4个修正案,其中关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最多。宪法修正案中经济规范变迁的趋势是确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进入市场的生产要素不断丰富和完善;进入市场的主体不断增多和完善;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更加完善和理性化以及国家调控干预经济的手段由直接变为间接,实行政企分开等。
关键词:
宪法 经济规范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福前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 ,既存在市场失灵 ,也存在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解决政府失灵的思路是 ,对现行的宪法或宪法制度进行改革 ,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 ,重新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 ;通过对制定经济政策的规则进行重新选择来约束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这个思路构成宪法经济学的基本点
关键词:
政府失灵 宪法经济学 宪法民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芳
新中国宪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的变迁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的修改历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需要"毫不动摇"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到进行"平等竞争"和受到"平等保护"的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就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景芳
宪法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布坎南后期学术上的重要理论贡献。宪法经济学的知识传统来源于公共选择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维克赛尔财政理论。宪法经济学以规则的选择为研究对象,以个人主义、理性选择和交换视角为方法论,以"一致同意"和集体政治决策的双层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契约理论为政治哲学。文章认为,宪法经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缺陷并存,对我国的经济改革颇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
布坎南 宪法经济学 公共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立斌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宪法》和德国《基本法》的财产权条款,其次就税收是否受到财产权条款的约束而展开探讨,并进行比较。认为,为了有效保障财产权,税收不得超出宪法财产权所设定的限制。
关键词:
税收 财产权 比例原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陶镕 富新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中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宪法在经济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多方面的属性与功能。首先,宪法规定了基本经济原则和政策,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指导。其次,宪法保障公民经济权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照
宪法为国家的根本法,关乎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具体运行秩序,是国家公民权利的基本保障。刘山鹰的《宪法变迁的内在逻辑》一书对我国宪法变迁和具体内容进行表述,为宪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高校教学中对学生的宪法思维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认知实践能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具体而言,培养宪法思维可从六个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游伟
宪法实施能彰显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它离不开宪法解释,但通过对宪法解释的实践样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宪法解释却长期处于虚置状态,原因不只是实践对规范文本的背离,还在于宪法解释本身设置的不合理。通过对我国历部宪法关于宪法解释的文本分析,发现我国宪法解释不仅存在主体争议问题,还存在权限不清、程序欠缺、效力不明、不便适用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宪法解释难以发挥其保障宪法实施的功能。反思我国宪法解释的文本与实践问题,明确宪法解释是主体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对宪法文本及意义的阐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应是我国的宪
关键词:
宪法解释 宪法实施 解释主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发
《反垄断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八五”立法规划,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起草,国内学术界对我国反垄断立法呼声日益高涨,因此,有必要就我国反垄断法的有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勇 张蓉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的逐渐减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粮食供给将严重危及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必须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和变迁的研究 ,探讨在我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
农业 经济增长方式 变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笔锋
本文以主流法经济学的核心论点和理论基石为前提,运用法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学派理论,探究税收制度演进的一般规律,其目的在于正确把握我国税收制度变迁的主要脉络。
关键词:
法经济学 公平 效率 税收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曲福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成
研究目的:探求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宪法依据的规范内涵。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发现,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宪法依据,"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既没有专门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提供宪法依据的立法意图,也没有限制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立法意图。该规定的立法目的是同时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和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提供一个制度框架,以此框架建构的法秩序均具备形式合宪性。研究结论:应在具备形式合宪性基础上建构具备实质合宪性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法秩序。
关键词:
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 宪法依据 规范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谌瑜 李寿喜
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宪法和企业法关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划分标准较乱,这不利于保护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角度,重新修改宪法和企业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宪法 企业法 立法规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勇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是解释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新视角。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的急剧性变迁、市场经济制度的偏失、市场经济某些制度建立的"时滞性"以及市场经济制度激励不足等现象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主要诱因,要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以解决道德失范问题。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市场经济 道德失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