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8)
2023(3791)
2022(3248)
2021(3099)
2020(2760)
2019(6117)
2018(6324)
2017(13404)
2016(7248)
2015(8016)
2014(8163)
2013(8363)
2012(8032)
2011(7328)
2010(7489)
2009(7211)
2008(7230)
2007(6516)
2006(5880)
2005(5499)
作者
(22076)
(18139)
(18089)
(17455)
(11534)
(8710)
(8333)
(6964)
(6656)
(6630)
(6146)
(5914)
(5900)
(5829)
(5656)
(5573)
(5458)
(5385)
(5233)
(5152)
(4638)
(4532)
(4410)
(4187)
(4154)
(4035)
(4004)
(4003)
(3756)
(3571)
学科
(29062)
经济(29025)
(20212)
管理(19640)
(15010)
企业(15010)
方法(14496)
数学(13281)
数学方法(13184)
中国(10727)
(8948)
(8878)
(8040)
(7999)
银行(7991)
(7714)
(6957)
贸易(6953)
(6859)
(6312)
金融(6312)
(6097)
(5291)
业经(5266)
(5180)
财务(5174)
财务管理(5159)
企业财务(4954)
农业(4772)
技术(4713)
机构
大学(111829)
学院(110432)
(48006)
经济(47003)
管理(40080)
研究(37503)
理学(34242)
理学院(33848)
管理学(33369)
管理学院(33147)
中国(30009)
(25840)
(23571)
科学(21836)
财经(20522)
(19556)
(18602)
(17721)
研究所(17502)
中心(16565)
经济学(15678)
(15673)
财经大学(15450)
北京(15275)
业大(15076)
经济学院(14333)
农业(14176)
(13457)
师范(13310)
(13216)
基金
项目(66558)
科学(51933)
基金(49132)
研究(48064)
(43041)
国家(42725)
科学基金(35418)
社会(31047)
社会科(29508)
社会科学(29499)
基金项目(25736)
(24669)
自然(22395)
教育(22161)
自然科(21858)
自然科学(21847)
(21562)
自然科学基金(21477)
资助(20832)
编号(18934)
成果(16314)
(15879)
重点(14946)
(14567)
(14135)
教育部(13519)
(13518)
课题(13163)
国家社会(13083)
科研(12928)
期刊
(52105)
经济(52105)
研究(35735)
(18623)
中国(18510)
学报(17671)
(15853)
科学(15563)
管理(15035)
(14418)
金融(14418)
大学(13235)
学学(12592)
财经(10681)
农业(10660)
教育(9488)
经济研究(9476)
(9122)
业经(8619)
问题(7988)
技术(7774)
(7345)
理论(6618)
商业(6063)
实践(5932)
(5932)
国际(5904)
技术经济(5305)
统计(5282)
现代(5092)
共检索到165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采薇  
行为属性决定犯罪性质,犯罪性质决定法益指向。洗钱行为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从属于上游犯罪,二是因其资金活动的本质而具备天然、独立的金融属性。我国洗钱罪最初从传统赃物罪中脱离而生,受国际社会反洗钱立法的影响与推动,通过三次修正刑法,从上游犯罪逐渐转向本体犯罪,刑事立法之于洗钱罪的态度经历了“从属性——从属性与独立性相统一”的变化。相对应地,洗钱罪所保护的法益由司法管理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两部分构成。在当前金融领域持续变革的大背景下,洗钱的行为手段与模式复杂多变,洗钱罪的独立性愈发凸显,其法益保护目的也逐渐向金融一侧倾斜,未来这一嬗变将持续反作用于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并为我国洗钱罪划定新的规制边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海燕  
"洗钱"专指那些通过某些方法将犯罪所得赃款合法化变"干净"的行为。现在,洗钱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着高额利润的、复杂的犯罪领域,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洗钱犯罪的巨大破坏性不仅仅表现为它对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庆明  陈捷  
目前对"罪数形态"相关理论概念存在着误解。在洗钱罪与其上游犯罪的关系问题上,"牵连犯"理论较之"吸收犯"理论更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意义,其能够确立上游犯罪本犯自行洗钱行为的独立性,能够扩大《刑法》第191条的适用范围,对洗钱罪单独定罪。在处罚原则上用"数罪并罚原则"取代"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以满足于中国反洗钱法律实践的要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炜  杜正琦  陈帆  
《刑法修正案(六)》以及《反洗钱法》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洗钱罪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洗钱罪的立法仍然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解析我国反洗钱立法与国际公约的关系,重点论述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洗钱罪的犯罪主体的界定以及洗钱罪主观方面"明知"认定等三个方面的国内外法律规定及理论争议,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洗钱罪的立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继玉  
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发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8年,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向侦查机关移送线索12875起,协助侦查机关开展调查23079起,协助破获案件1886起;与此同时,全国以洗钱罪判决的案件合计仅为128起,六年间分别为8起、4起、9起、28起、32起及47起。从1997年《刑法》增加洗钱罪,至今已有22年的时间,而全国以洗钱罪判决的案件累计不足200起。2019年4月,金融行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肃羽  祁琳  刘坤  
我国从1997年洗钱入刑至今,20年里洗钱罪始终被高度关注,但在理论研究和司法适用中却呈现迥异的局面,一方面学界的研究、争论从未停止,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洗钱罪的适用却凤毛麟角。从关于洗钱罪争论的焦点出发,结合近年来洗钱罪的司法适用情况,从法条本身、司法机关的具体实践和部门合作等方面探析洗钱罪面临的困境,为完善立法、破解困局提出意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素丽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完善了洗钱罪的刑法规定,删除了"明知""协助"等表述,从而改变了洗钱罪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明知"表述的去除使得洗钱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另一方面,"协助"表述的去除将自洗钱这种新的犯罪类型引入洗钱罪中。在自洗钱罪名认定时,要严格区分自洗钱行为与不需要处罚的事后行为,从而实现在扩大洗钱罪合法适用的同时保持其教义学的自洽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庆昉  
洗钱入罪率低是我国反洗钱工作的一个缺陷,入罪率低直接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安月婷  
2003年1月我国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并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规定和制度的出台,仅标志着我国反洗钱工作的起步,我国的洗钱犯罪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试就我国反洗钱法律规定及工作机制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些思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龙训  
我国洗钱入罪判决现状可以用"线索报告多,侦察入罪难"来概括,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门在信息甄别和司法部门在取证、量刑、执法力度和专业性及部门协作等方面存在缺陷。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重点剖析当前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洗钱入罪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并据此对改善我国洗钱入罪难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合心  唐旭  
南亚各国因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存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同时,也正是因为南亚各国的这种地域特殊性,构成了我国云南边境毗邻地区的特殊地缘关系——境外洗钱及洗钱上游犯罪长期保持着对我国境内侵蚀的高位势,并进而决定着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洗钱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康毅  朱宇斌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也在发生转变,新型支付方式的涌现导致洗钱手段不断变化,进一步加大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基层反洗钱工作面临的挑战政策层面表现为法律法规不健全,奖惩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洗钱上游犯罪界定范围偏窄,反洗钱顶层制度设计不足。我国反洗钱立法起步较晚,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不尽完善。近些年,我国司法机关破获的案件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晓翔  赵联宁  
洗钱犯罪是以利用金融服务为其核心的。网络银行的出现 ,SWIFT系统、智能卡、电子现金等新技术的应用 ,便利社会的同时 ,也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新的手段。完善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 ,运用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 ,进一步加强国际协作 ,综合治理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并预防洗钱犯罪的发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玉东  
洗钱,就是把非法得来的钱款,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成为合法收入。洗钱犯罪不仅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为其他犯罪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助长新的犯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