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3)
2023(5894)
2022(5022)
2021(5045)
2020(4234)
2019(9950)
2018(10609)
2017(19245)
2016(11677)
2015(13261)
2014(13446)
2013(12749)
2012(12275)
2011(11408)
2010(11877)
2009(11159)
2008(11073)
2007(10126)
2006(9635)
2005(9125)
作者
(32486)
(26812)
(26519)
(25731)
(16959)
(12786)
(12329)
(10483)
(10211)
(9810)
(9031)
(8980)
(8804)
(8731)
(8578)
(8554)
(8085)
(7987)
(7914)
(7897)
(7226)
(6809)
(6617)
(6292)
(6228)
(6227)
(6040)
(6008)
(5520)
(5425)
学科
(35535)
经济(35481)
管理(23859)
教育(20512)
(19874)
中国(19523)
(15284)
企业(15284)
方法(13648)
(13444)
数学(11949)
数学方法(11784)
(10875)
(10714)
(10694)
理论(9511)
(9037)
(8849)
银行(8825)
(8596)
(7878)
金融(7878)
教学(7862)
体制(7642)
业经(7565)
(7344)
贸易(7339)
(7197)
(6987)
(6738)
机构
大学(163774)
学院(156828)
研究(63851)
(57828)
经济(56239)
管理(47178)
中国(44807)
理学(38545)
(38481)
理学院(37948)
管理学(37136)
科学(37094)
管理学院(36821)
(33946)
(32805)
教育(32235)
(30643)
师范(30375)
研究所(30151)
(26740)
北京(26496)
(26324)
中心(26115)
师范大学(24958)
财经(23998)
(23000)
(21713)
业大(20717)
(20700)
农业(20692)
基金
项目(87831)
研究(71305)
科学(67692)
基金(58125)
(51176)
国家(50578)
教育(40903)
社会(40528)
科学基金(39657)
社会科(37864)
社会科学(37853)
(34383)
(32278)
编号(32111)
成果(30994)
基金项目(28820)
课题(26499)
资助(24889)
自然(23560)
自然科(22861)
自然科学(22847)
自然科学基金(22428)
(22076)
(21800)
重点(21772)
(20414)
(19883)
项目编号(19152)
教育部(18804)
规划(18712)
期刊
(72340)
经济(72340)
研究(66148)
教育(53383)
中国(45980)
学报(25159)
(23811)
(23770)
科学(21578)
大学(19849)
管理(19452)
(18107)
金融(18107)
学学(16795)
技术(15872)
农业(15840)
职业(12741)
财经(12686)
经济研究(11964)
业经(11064)
(11010)
问题(9932)
(9200)
(8592)
论坛(8592)
技术教育(8294)
职业技术(8294)
职业技术教育(8294)
国际(8189)
理论(8055)
共检索到271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万一  
我国现有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精良、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创造力的通用法律人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为此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素质教育;应按所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将法律硕士分为民事、刑事、律师、知识产权等几个大的学科,并分别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忠  
认为开展法商融合教育既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实施法治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有助于解决法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法商融合教育起步较晚,缺乏顶层设计,流于形式,"两张皮"问题突出。提出应当通过全面开展实践性教学、引入双导师制、发展法律e化教育等方式来积极推进以法律硕士为载体的法商融合教育,面向企业需求,提升和丰富法律硕士教育的内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跃春  
当前,法律硕士教育(JM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模糊不清、实践环节问题突出等情形,因此笔者着重从凝练JM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完善培养方案、构建组织体系、构筑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思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邢钢  
指出了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法学教育的经验,构建出我国的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勤华  张传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已经在中国发展了5年,从初始阶段的纯粹职业化培训到目前的职业化教育,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法学教育尤其是美国法律博士培养模式的影响。笔者在研究发达国家法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法律硕士应如何定位以及如何培养等现实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加祥  
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法律硕士学位之后,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不少问题,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定位模糊,两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雷同,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慧  
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衍生出的新型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实施特定工作项目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学实效的目标。法律硕士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强的法律人才,与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文章探讨了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改善法律硕士教育的具体路径,即建立合适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师教学胜任力、建构项目化课程设计、设计课程情境、改进考核与评价方法,促进法律硕士专业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光  李红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方面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 文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根据在职法律硕士学生的特点,探讨在职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管理和教学创新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董士忠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应当肯定法律硕士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明确培养法律家的目标定位,努力从课程建设、导师选配、培养方式方法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逐步完善法律硕士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季卫东  
在21世纪头10余年间,国内外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应对方法和整合机制也必须有所创新。"走出去"战略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全新的投资环境、大量的贸易摩擦以及复杂的决策风险,从而不得不更加关注合规性内控、经营法务以及顾问律师的作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我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的时间表大幅度提前,制度、人才等国际竞争力问题日益凸显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少华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当今世界,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和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化,会计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加速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跨世纪高层次会计人才,已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厦门大学的情况,就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某些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石静遐  
1999年10月15日至16日,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来自美国康州大学法学院的Roberts Googins教授。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的有关领导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陈准民参加了开幕式并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春杨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法律硕士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但在培养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陈亚玲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长学制,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层次,为我国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输送了数十万生力军,在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教育层次和教育形式。与此同时, 短学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积极探索长短学制并存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学制的同时,加强教育观念创新,深化培养和管理工作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