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8)
2023(11432)
2022(8903)
2021(8287)
2020(6646)
2019(14924)
2018(15008)
2017(29934)
2016(16348)
2015(18282)
2014(18345)
2013(18164)
2012(16881)
2011(15360)
2010(15721)
2009(14972)
2008(14689)
2007(13771)
2006(12952)
2005(11737)
作者
(45886)
(38698)
(38398)
(36694)
(24149)
(18141)
(17293)
(14815)
(14660)
(13830)
(13125)
(12511)
(12221)
(12109)
(11884)
(11729)
(11342)
(11146)
(11142)
(11035)
(9788)
(9576)
(9319)
(8953)
(8892)
(8852)
(8794)
(8294)
(7810)
(7791)
学科
(70549)
经济(70397)
(51147)
(51051)
管理(39970)
农业(33873)
(27819)
企业(27819)
中国(25409)
方法(21898)
业经(21893)
数学(19710)
数学方法(19501)
(17462)
(16558)
地方(16176)
(14204)
(14177)
贸易(14169)
(14012)
(13909)
(13184)
银行(13169)
(12741)
农业经济(12536)
发展(11936)
(11918)
(11750)
及其(11433)
(10845)
机构
学院(237812)
大学(231860)
(105525)
经济(103286)
管理(90167)
研究(82230)
理学(76740)
理学院(75980)
管理学(74845)
管理学院(74406)
中国(66601)
(54831)
(49549)
(48492)
科学(45758)
农业(41277)
(40885)
中心(38891)
(38181)
财经(37689)
业大(37186)
研究所(36286)
(34155)
(32009)
师范(31795)
经济学(31629)
北京(30641)
(29793)
经济学院(28589)
(28480)
基金
项目(147129)
科学(116247)
研究(116185)
基金(105483)
(89641)
国家(88702)
科学基金(75678)
社会(75386)
社会科(70995)
社会科学(70982)
(57898)
基金项目(54793)
教育(51482)
编号(50419)
(47263)
自然(43763)
自然科(42667)
自然科学(42656)
成果(42307)
资助(42116)
自然科学基金(41880)
(34342)
课题(34116)
(33398)
重点(32170)
(31894)
国家社会(31170)
(30593)
(30106)
(29795)
期刊
(129729)
经济(129729)
研究(75237)
(60785)
中国(54451)
农业(40826)
(34273)
科学(31810)
(31760)
金融(31760)
学报(31743)
管理(30145)
业经(27496)
大学(26248)
教育(26082)
学学(24859)
技术(19678)
问题(19192)
经济研究(18832)
财经(18407)
(18392)
农村(15922)
(15922)
(15849)
农业经济(15751)
世界(13671)
(13125)
经济问题(13089)
(12783)
现代(11748)
共检索到376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文静  
传统城镇化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转移互补关系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扩大等趋势;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加快推进,面临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差异、农地制度限制、自身水平不高等困境。必须采取消除户籍带来的不平等、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强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等政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洁  
农民工市民化战略的有效落实是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但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将试图身份城市化的农民工群体限定在进退两难的城乡边缘地带。研究探讨了农民工身份市民化的内涵及意义;从文化歧视、经济困境及政府政策错位等方面揭示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工身份市民化进程所遭遇的现实困境;给出社会文化重塑、经济保障及政府政策优化等推进农民工身份市民化战略的可行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会贤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对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着制度整体性不强、体系不健全、内在障碍较多、动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在统筹规划、确立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动力机制,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会贤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就对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村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面临着制度整体性不强、体系不健全、内在障碍较多、动力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因此我国应当在统筹规划、确立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保障项目,破除各种制度障碍,激活动力机制,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良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人口彻底转移现象却十分缓慢,分析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对于实现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  张红宇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张辉  黄云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有增无减 ,但是 ,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而且大量过剩、非农产业规模较小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 ,是最根本的差距所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与东部地区相比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 ,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东部地区也不尽相同。为此中西部地区需要 :(1)推进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三位一体”的发展 ;(2 )构建农民退出新型机制 ,打造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城市群带 ,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产业体系 ;(4 )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营管理市场化与资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骏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确立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本文基于来自江苏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976份有效问卷,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与家庭特征驱动因素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价值感知受到劳动力婚姻状况、学历因素的影响;在动机驱动因素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市民化动机对培训价值感知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功效驱动因素中,培训过程感知维度中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培训效果感知维度中的能力提升、收入增长、成功就业因素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价值感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小玉  郑晶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充足劳动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过程中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积累更多的财富。因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吸收效率的高低就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此构建投入产出五个指标基础上,通过DEA模型测算福建省九地市农村劳动力吸纳效率情况,发现除泉州外大多数地市都处于非有效状态且差异较大。未来这些地市需要结合各自特色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来提高吸纳能力;并且应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就业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林  
在我国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问题成为影响西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地区稳定发展的经济问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手,以西部地区现实状况为出发点,对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当地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协调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春香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2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渐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和科技投资对城镇化的解释力比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各省市区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相关性差异比较大。国家应加大科教文卫等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传裕  
城镇化是重要的社会经济以及空间现象,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发达省份广东省所属的欠发达地区粤东北的梅州市为例,利用计量模型以及相关数据实证城镇化与人力资本投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证的结果从人力资本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找城镇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空间转移、城市扩容提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以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城镇化等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