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9)
2023(3544)
2022(2906)
2021(3121)
2020(2575)
2019(6006)
2018(6357)
2017(11494)
2016(7336)
2015(8607)
2014(8887)
2013(8261)
2012(7938)
2011(7549)
2010(8014)
2009(7465)
2008(7303)
2007(6800)
2006(6442)
2005(6099)
作者
(18747)
(15356)
(15040)
(14849)
(9637)
(7245)
(7199)
(6080)
(5805)
(5600)
(5038)
(5006)
(4955)
(4883)
(4818)
(4773)
(4658)
(4506)
(4489)
(4486)
(4362)
(3882)
(3699)
(3685)
(3578)
(3527)
(3509)
(3443)
(3105)
(3088)
学科
(21436)
经济(21417)
教育(18913)
中国(15266)
管理(12125)
(10543)
(9360)
方法(9049)
数学(8185)
数学方法(8099)
理论(7274)
(6766)
企业(6766)
(6397)
教学(6200)
(6156)
(5446)
(5323)
银行(5314)
(5193)
(5181)
(5026)
贸易(5021)
(4947)
发展(4528)
(4406)
研究(4059)
(3905)
金融(3905)
技术(3895)
机构
大学(107427)
学院(101011)
研究(37918)
(36380)
经济(35365)
管理(29589)
教育(27966)
(24796)
(24331)
理学(24326)
师范(24239)
理学院(23950)
中国(23716)
管理学(23515)
管理学院(23288)
(20196)
科学(20174)
师范大学(20090)
(18988)
北京(17427)
研究所(16866)
(16444)
财经(15630)
中心(15255)
(14046)
技术(13714)
职业(13611)
(13110)
(13069)
经济学(12207)
基金
项目(52113)
研究(47961)
科学(41034)
基金(33055)
教育(30855)
社会(27157)
(26804)
国家(26417)
社会科(25256)
社会科学(25252)
编号(23550)
成果(23460)
(20831)
科学基金(20592)
(19839)
课题(19357)
(16943)
基金项目(16186)
项目编号(14207)
(14192)
规划(13916)
资助(13859)
(13708)
重点(13063)
教育部(12902)
(12546)
(12367)
(12153)
(12106)
研究成果(12106)
期刊
教育(46876)
研究(45534)
(43036)
经济(43036)
中国(27538)
(13619)
学报(11929)
技术(11894)
职业(11112)
管理(10513)
科学(10290)
大学(10197)
(9621)
(9576)
金融(9576)
财经(8261)
学学(7643)
经济研究(7330)
技术教育(7245)
职业技术(7245)
职业技术教育(7245)
(7161)
农业(6775)
业经(6656)
(6416)
论坛(6416)
问题(6414)
图书(6107)
(6029)
(5531)
共检索到169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燕敏  柳海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的兴起。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学话语建构之路的三个方面即专业化,教育学话语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机制;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价值理性;实践化,教育学话语的最终指向,基础上的的分析探索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取向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吴定初  罗银科  
教育学自觉是指教育知识社会从专注实际的教育现象中超拔出来,以认识之光返照教育学自身的现象。我国教育学自觉的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一场"自我规范"、"自我确认"与"自我奠基"交替叠进的学科反思运动,一幅以"认识论反思"与"本体论奠基"为主题渐次展开的学科发展画卷。"自我规范"与"自我确认"主要省察教育学的认识论品质,"自我奠基"则意在探寻教育学的本体论基础。诸反思论题汇聚于"教育知识传统"的自识与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汪基德  王萍  
我国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着概念定义的泛化、文体表述的哲学化、理论研究的表面化、评判标准的西方化等偏向。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给概念下定义时 ,不按定义的逻辑规则 ,用理念代替概念 ;在进行研究时 ,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 ,脱离中国实际 ,热衷于做纯学术研究 ;在进行理论论证时 ,研究者的文化自卑情结 ,导致一切“以洋为标准”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莉莉  
文章简述了本纳《普通教育学》产生的背景、重点及其在德国教育学大讨论中的地位,指出其对教育学性质探讨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任何国家教育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教育实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进中,世界教育理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以及范式上的共识,这些理论经过中国教育学人基于自身实践的理论解读,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参与世界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一。而中国教育自身丰富的实践形成的独特经验,也呈现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视角、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等,在与世界教育理论的对话中与时俱进地建构中国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陈港  
话语创新是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中国传统“功夫”积淀了丰富的修身智慧和教育意蕴,是推动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的标识性概念“。功夫”围绕修身而展开,是古人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己之道。其包含着基于自觉意志、身心交互和事上磨炼的三重修身进路,蕴含着生成与转化的主体论导向、身心协调的生命论导向、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导向等内向超越的教育智慧。但由于“功夫”内含精英主义倾向、过于强调个体层面的“自我技术”,以及西方教育的全面移植、现代教育的效率取向等内外原因,“功夫”失落于教育的现代性工程中“。功夫”是一个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概念,蕴藏着化解教育现代性危机的中国智慧。以中国传统“功夫”的回归与转化为生发点,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通,是中国教育学实现话语创新、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种可能取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戴伊克的批判话语研究综合社会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社会认知在社会结构和社会话语之间的协调作用,通过心理模式、语境模式、事件模式研究生产和再生产意识形态的具体过程,并根据"意识形态方块"等方法研究意识形态话语结构的各个层面。教育学批判话语的权力分析从话语/社会分析、批判语境分析和交际事件分析三个阶段阐释话语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交互状态。这种批判话语研究范式能更好地揭示教育问题,体现教育学研究的人文精神。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是一个存在先天不足的概念。当强势文化借"全球化"实现文化扩张,本土文化的呵护与培育成为一项"文化战略"时,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成为一个日显迫切的课题。在当前的学术生态和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需要在对本土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中积聚"中国经验";在中国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中探寻"普遍性"因素与"普遍性"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当前我国教育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科学化问题,而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是通常议论的研究范式问题,从科学规范并结合我国教育学发展实际来看,还应包括其他一些与教育学研究效度和信度有关的问题。区分跨学科教育研究与多学科教育研究、承认教育理论的多元化存在、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两极对立、正确认识教育学科学性与有用性的关系、走出“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迷途,以保证我国教育学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邵琪  杨明  
总体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学本科总体就业率较低;但学前教育专业却一枝独秀,就业率遥遥领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学本科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相脱节、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等因素。于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调节供求、调整教育学本科培养目标和调整专业设置的改善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廷福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必须克服传统师德生成方式的不足,实现从身份伦理向专业伦理、从经验方式到理论方式的转换,注重教师专业伦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科学、合理地建构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剑虹  赵则玲  
大众化语境是时下教育学所面临的,因而教育学话语的变革与话语范式转换势在必行。而这一变革应把握新语境下教育学话语的时代性,重新思考教育理论集团的角色定位,并以多元化的言说方式和生活化的言说内容完成教育学话语范式的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