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8)
2023(4463)
2022(3363)
2021(3398)
2020(2801)
2019(6609)
2018(6954)
2017(12657)
2016(8192)
2015(9596)
2014(9930)
2013(9115)
2012(8668)
2011(8208)
2010(8556)
2009(7945)
2008(7710)
2007(7078)
2006(6619)
2005(6192)
作者
(20102)
(16362)
(16126)
(15872)
(10302)
(7739)
(7727)
(6451)
(6247)
(6156)
(5406)
(5293)
(5216)
(5207)
(5157)
(5113)
(4931)
(4834)
(4823)
(4673)
(4491)
(4086)
(4005)
(3986)
(3807)
(3730)
(3726)
(3688)
(3297)
(3261)
学科
(23125)
经济(23101)
教育(18968)
中国(16186)
管理(14666)
(12719)
方法(9839)
数学(9170)
数学方法(9042)
(8742)
企业(8742)
(7131)
(7002)
理论(6697)
教学(6456)
(6132)
(6010)
银行(6007)
(5837)
(5784)
(5631)
贸易(5626)
(5557)
(5516)
业经(4896)
发展(4721)
(4599)
(4429)
金融(4429)
技术(4380)
机构
大学(112742)
学院(107869)
研究(40088)
(38858)
经济(37728)
管理(32171)
教育(30833)
理学(26820)
(26763)
师范(26691)
理学院(26412)
(26139)
管理学(25831)
管理学院(25587)
中国(25261)
师范大学(21911)
(21354)
科学(20933)
(19715)
北京(18390)
(17677)
研究所(17476)
中心(16376)
财经(16339)
职业(15236)
技术(15065)
(14695)
(14218)
(14156)
经济学(12517)
基金
项目(57527)
研究(53530)
科学(46310)
基金(36739)
教育(34355)
社会(30460)
(29627)
国家(29196)
社会科(28534)
社会科学(28526)
编号(25987)
成果(25346)
(23533)
科学基金(23527)
(22430)
课题(21880)
(18874)
基金项目(18116)
规划(16031)
(15665)
项目编号(15543)
资助(15304)
(15200)
重点(14500)
(14448)
教育部(14355)
(13931)
(13363)
(13320)
阶段(13294)
期刊
教育(52057)
研究(49210)
(45056)
经济(45056)
中国(31118)
(14381)
技术(13219)
职业(12491)
管理(12033)
(11244)
金融(11244)
学报(11095)
科学(10269)
大学(10097)
(9786)
财经(8317)
技术教育(8038)
职业技术(8038)
职业技术教育(8038)
经济研究(7822)
业经(7539)
学学(7490)
(7232)
(6969)
论坛(6969)
农业(6793)
问题(6679)
(6538)
(6407)
高等(5906)
共检索到181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旭东  李琼  
我国教师教育第一次转型的限度主要表现为一流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数量有限,综合化后的师范院校生源质量下降,教师教育从学术制度上没有得到合法的学科支撑,从而没有带来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教育的第二次转型取决于教师教育学科制度的建立,具体从教师教育的院校性质、专业逻辑、组织体系与结构、教育学科定位、师资、课程设置与实施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仅意味着规模扩张,而且意味着逻辑变革。只顾规模扩张而忽视实质性变革的数量化思维,误读了大众化发展理论,曲解了大众化发展旨意,误导了大众化发展实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迫切需要"二次大众化"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逻辑、多元分类发展路线、个性化发展方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秩序发生相应变革。在以GDP增长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第一次转型中,我国高等教育秩序面临失序之困局,其表征为高等教育价值失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等教育制度失范。中国社会已开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应重树高等教育价值、重整高等教育结构、重建高等教育制度,并以此重建高等教育秩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赛  
20世纪90年代以后,问责制逐步在美国的教师教育中开展起来,这为教师培养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到目前为止,美国教师教育问责制先后经历了三种表现形态:基于审核或认证标准的教师教育、未来教师在教师执照考试中的表现、未来教师对儿童学术成就的影响。从这三种形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两次转型:从输入到输出、从教师到儿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硕平  
广东省农信社改革八年来,通过改善财务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组织模式、改进产权模式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了总体实力大幅增强、社会信誉大幅提高的目的。农信社必须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困难联社解困,推动由"大而不强"到"做大做强"的"二次转型",实现由农信系统的强大、"三农"的发展和农信人的幸福共同构筑的"农信之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芃  
我国教师教育体制从单一的定向型向定向型与开放型相结合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体制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教师教育体制重构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成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必然与监管部门的指向趋同,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管理型业务转变2010年以来,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信托业当前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中国银监会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和业务规范,特别是2011年正式实施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对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开启了我国信托公司新形势下业务模式二次转型的帷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蔚华  
日前,中国银监会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建立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资本监管体系。随着新的资本监管标准的落地实施,我国银行业将进入全面风险与资本管理的新阶段。实现由高资本消耗的规模扩张模式向资本集约的内涵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共同的目标追求和路径选择。《资本办法》的实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资本办法》的实施有助于推进银行业经营转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来喜梅  
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而教师则承担着人才培养的具体任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到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各方面,而只有科学的教师教育体系才能够培养出一大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真正有效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笑雪  
2016年5月13日,由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师分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师分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常务理事单位的5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师分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唐万宏介绍了分会的发展情况并对本届常务理事会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作了说明。分会秘书长、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王大勇对新常态下分会的财务管理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需要创新,特别是把儿童学、教师学、教材学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学科加以开发。现在该是聚焦上述三大研究,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奠定基石的时候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昌善  
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地位淡化、专业萎缩、模式难行和课程失衡等。化解这一现实困境的对策则相应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地位从“中心”走向“合适”、专业从“依附”走向“自主”、模式从“构建”走向“实施”、课程从“失衡”走向“均衡”等。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胡惠闵  许筱英  沈伟  
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教师就业市场及教师教育质量的关注。本文梳理了我国教师就业市场从封闭到开放的形成过程,在揭示教师就业市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建立教师专业标准、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准入要求、建立教师供需预测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就业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廷福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必须克服传统师德生成方式的不足,实现从身份伦理向专业伦理、从经验方式到理论方式的转换,注重教师专业伦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科学、合理地建构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