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6)
- 2023(8134)
- 2022(6872)
- 2021(6085)
- 2020(5152)
- 2019(11465)
- 2018(11573)
- 2017(23263)
- 2016(12270)
- 2015(14021)
- 2014(14341)
- 2013(14515)
- 2012(13917)
- 2011(12992)
- 2010(13411)
- 2009(13203)
- 2008(12859)
- 2007(11825)
- 2006(11128)
- 2005(10555)
- 学科
- 济(75790)
- 经济(75653)
- 管理(41444)
- 业(34452)
- 企(27870)
- 企业(27870)
- 方法(23619)
- 数学(21047)
- 数学方法(20951)
- 中国(19484)
- 制(17847)
- 地方(17000)
- 财(16881)
- 农(15059)
- 业经(14224)
- 体(12589)
- 地方经济(12387)
- 银(12157)
- 银行(12150)
- 行(11732)
- 学(11382)
- 融(11320)
- 金融(11318)
- 贸(10660)
- 贸易(10651)
- 环境(10613)
- 易(10332)
- 体制(9824)
- 农业(9205)
- 务(8725)
- 机构
- 大学(197335)
- 学院(196141)
- 济(98389)
- 经济(96515)
- 管理(72094)
- 研究(69329)
- 理学(60519)
- 理学院(59893)
- 管理学(59203)
- 管理学院(58833)
- 中国(54740)
- 财(49163)
- 京(40985)
- 财经(37697)
- 科学(35414)
- 所(34405)
- 经(33831)
- 经济学(32733)
- 江(30172)
- 中心(30101)
- 研究所(30098)
- 经济学院(29132)
- 财经大学(27665)
- 北京(26687)
- 院(24310)
- 农(23921)
- 范(23606)
- 州(23539)
- 师范(23449)
- 业大(21760)
- 基金
- 项目(113264)
- 科学(89877)
- 研究(87770)
- 基金(83222)
- 家(69889)
- 国家(69327)
- 社会(59885)
- 科学基金(59338)
- 社会科(56788)
- 社会科学(56775)
- 基金项目(42945)
- 省(42588)
- 教育(39499)
- 划(35071)
- 编号(34922)
- 资助(34327)
- 自然(33482)
- 自然科(32589)
- 自然科学(32580)
- 自然科学基金(31991)
- 成果(30302)
- 制(27618)
- 部(26784)
- 发(25686)
- 国家社会(25459)
- 重点(25442)
- 课题(24875)
- 教育部(23805)
- 性(23451)
- 人文(23230)
- 期刊
- 济(122552)
- 经济(122552)
- 研究(70224)
- 中国(39927)
- 财(37824)
- 管理(30332)
- 融(23615)
- 金融(23615)
- 农(22952)
- 科学(22657)
- 学报(22533)
- 经济研究(20953)
- 财经(20633)
- 大学(18638)
- 经(17878)
- 学学(17662)
- 业经(17355)
- 技术(17112)
- 教育(16428)
- 问题(16404)
- 农业(14849)
- 贸(13395)
- 技术经济(11677)
- 国际(11467)
- 理论(10314)
- 经济问题(10205)
- 改革(10187)
- 革(10187)
- 世界(10070)
- 商业(9907)
共检索到318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静 张思锋
运用法律推进循环经济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政府和专家的共识。本文将循环经济法与我国已有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进行比较,找出已有的法律的缺陷,同时,借鉴国外尤其是德日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保障体系的框架,明确了今后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任务。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法制保障 立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龚家林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法制保障问题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王军
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制度创新●庞明川王军从现在起到“九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来自国有企业冗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结构性失业等五个方面的巨额显性失业和就业不充分问题,全国平均失业率和城镇失业率将分别达到7%和12%以上;按现行政策势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海红
我国在循环经济执法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执法不具有现实操作性、执法主体林立多头、执法权力没有法律保障等问题。面对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强制权力、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执法需求,文章分析了循环经济执法现状与需求存在差距的原因,提出了加大循环经济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明确执法部门权限、改革执法体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执法保障 需求 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功成
论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郑功成一、引论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是赶上工业化发达国家,同时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使全体人民都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分享到繁荣富裕的果实,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除取决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成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能否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丙奇 吴彬海
农业经济的天然弱质性决定了政府需要对农业经济进行产业保障。而我国目前的以粮食保护价为特征的产业保障方式极不适应农业经济国际化的要求。加入WTO以后,采取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补助为特征的产业保障方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业经济 产业保障 国际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惠茹 张凤巧
面对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必须构建一种新的制度框架,使人们充分地意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从而以少消耗不损害生态环境为目的,重新进行要素安排和组合,使分散的经济主体行为融入到循环经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元聪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关键词:
消费外部性 经济法 公民环境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明岚
西方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采用特殊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收费政策、政府优先购买政策等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法律和政策手段为先导的循环经济推进模式,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无疑有重要启示。本文认为,我国也必须在投资、税收、价格和收费政策等方面,构建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体系,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春平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卫学莉 张帆
当前我国经济法在协调交换领域外部性时主要面临负外部性的量化困难、外部性理论不足以及经济法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文章在对经济法协调交换领域外部性面临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表明,主要由于交换领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直接导致了经济法在协调交换领域外部性问题时面临困难,认为应当从建立衡量外部性的标准、充实外部性理论以及完善经济法制度等三个方面加强经济法在协调交换领域外部性问题中的作用。
关键词:
外部性 交换领域 交易公平 经济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永秀
虽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法律供给不足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之一。基于此,以经济法为突破口,通过完善经济法律体系,来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化解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法律供给不足的最优途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济法 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建华
当前制约和影响扶贫工作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扶贫合作机制不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等。文章认为,推进扶贫工作,要做好制度设计和供给,政府与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与问责工作机制,加强扶贫投入的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切实发挥扶贫工作实效。
关键词:
制度保障 扶贫工作 社会组织 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