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7)
- 2023(9764)
- 2022(8215)
- 2021(7775)
- 2020(6634)
- 2019(14946)
- 2018(15401)
- 2017(29792)
- 2016(16574)
- 2015(18420)
- 2014(18424)
- 2013(18237)
- 2012(16851)
- 2011(15522)
- 2010(15915)
- 2009(15299)
- 2008(15373)
- 2007(13878)
- 2006(12911)
- 2005(11881)
- 学科
- 济(67924)
- 经济(67824)
- 业(52891)
- 农(46451)
- 管理(45539)
- 企(31778)
- 企业(31778)
- 农业(30549)
- 制(22815)
- 方法(22749)
- 中国(20731)
- 数学(20179)
- 业经(20155)
- 数学方法(19996)
- 财(18675)
- 体(16206)
- 银(13771)
- 银行(13756)
- 行(13307)
- 体制(12673)
- 贸(12530)
- 贸易(12522)
- 易(12295)
- 学(12197)
- 发(11638)
- 融(11561)
- 金融(11558)
- 地方(11517)
- 策(10705)
- 税(10483)
- 机构
- 学院(236553)
- 大学(233597)
- 济(102719)
- 经济(100622)
- 管理(88504)
- 研究(83736)
- 理学(74999)
- 理学院(74232)
- 管理学(73179)
- 管理学院(72762)
- 中国(68210)
- 农(56258)
- 财(51958)
- 京(49491)
- 科学(48503)
- 所(42980)
- 农业(42783)
- 财经(39170)
- 中心(38905)
- 业大(38753)
- 研究所(38194)
- 江(37900)
- 经(35428)
- 北京(31325)
- 经济学(30775)
- 范(30580)
- 师范(30322)
- 院(29515)
- 州(29091)
- 财经大学(28440)
- 基金
- 项目(148171)
- 科学(116759)
- 研究(112757)
- 基金(107256)
- 家(93291)
- 国家(92415)
- 科学基金(78004)
- 社会(72293)
- 社会科(68099)
- 社会科学(68085)
- 省(57884)
- 基金项目(57193)
- 教育(50546)
- 划(48278)
- 自然(47849)
- 编号(47356)
- 自然科(46583)
- 自然科学(46574)
- 自然科学基金(45739)
- 资助(42356)
- 成果(39234)
- 部(34479)
- 制(34017)
- 重点(33720)
- 发(33168)
- 课题(32425)
- 农(31761)
- 创(30544)
- 性(30172)
- 国家社会(29984)
- 期刊
- 济(125252)
- 经济(125252)
- 研究(76125)
- 农(59322)
- 中国(54050)
- 农业(39623)
- 财(39060)
- 学报(34985)
- 科学(34276)
- 管理(30474)
- 融(29744)
- 金融(29744)
- 大学(28109)
- 学学(26669)
- 业经(25534)
- 教育(25175)
- 财经(19636)
- 技术(18984)
- 业(18850)
- 问题(18243)
- 经济研究(17631)
- 经(16809)
- 农村(14921)
- 村(14921)
- 农业经济(14314)
- 世界(12837)
- 版(12580)
- 经济问题(12368)
- 贸(12237)
- 理论(11603)
共检索到376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土地征收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不尽合理有关: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法律支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排他性,使当事人缺乏维权的自我激励;政府对农地产权的不当限制直接侵害了当事人的土地权益。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思路应该是: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通过重构农地产权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征地行为,通过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征地制度 产权保护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联兵
制度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内生变量,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基石。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有其特定时代背景。改革的特征是:(1)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2)意识形态的影响;(3)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效果是:(1)稳定粮食产量,但这次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种粮激励不太明显;(2)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发展,但受到交易费用、非农就业岗位、农民意识形态的限制;(3)农民收入提高,涉农纠纷缓解,但仍受到复杂现实条件制约;(4)产权关系变化进一步促进村域治理机制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清晰界定农地产权体系构成以及单项权利的主体归属,科学测算单项权利的功能价值,剥离单项权利之间的价值交叉,据此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与收益分配,实现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同时,农民行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处分权会诱发农地权利的差异化变动,造成农地权利在多个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事实上的分割共享或者权利归属主体发生彻底转移。另外,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理应作为遗产被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亦会导致农地权利主体归属的转移。因此,在土地征收时,其他单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建中 陈贵江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在保障和健全农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确立农户对农地的永租权。土地永租权是对承包权的扬弃,从土地产权的运作效率看,永租权比承包权更能体现出土地公有制的优越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建中 陈贵江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中共江苏省江都县委丁建中中共江苏省扬州市委陈贵江我国农业生产经过80年代中前期的大发展以后,几经徘徊,近期增长势头仍欠力度,与农村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农地产权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建中 陈贵江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丁建中,陈贵江引 言我国农业生产经过80年代中前期的高速增长以后,几经徘徊,近期增长势头仍欠力度,与农村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农地产权制度未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淑清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主体缺位、产权残缺和农地分散经营等缺陷,但是农地承载的社会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等职能,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集体所有可以以村民小组为范围,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
关键词:
农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股份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纪流河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关键词:
产权结构 激励 农地产权 使用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朝明 朱文亮 王永龙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农村改革发展引向新的阶段。目前,亟须深入地研究探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期逐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生华
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贾生华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多数地区相继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进入奔小康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进一步改革农地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农村基层的实践探索也丰富多彩。从已经取得的成果和进展来看,单纯研究解决农地制度改革问题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舜臣 曹丹丘 王兴华
农地所有权归属集体以来,产权拆分及农民产权份额的扩大和强化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然而,理论上有效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却在农地流转的推动成效方面呈现时段上的异质性。随着时间的演进,改革对农地流转的正面作用渐衰,甚至表现出对农地流转的抑制。为解释理论与现实的偏差,聚焦改革路径的形成逻辑,重点阐述了改革历程及改革对农地配置的影响成效,提炼出改革成效不足的系统性成因。研究认为,产权理论的引入为确定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过去的改革经验为决策层延续产权赋予式改革提升了信心,规模经营路线的确立加强了坚持并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后,农地产权制度朝着扩大集体成员权能的方向不断推进,却在现阶段表现出抑制农地流转并冲击农地承包权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对此,构建了涵盖政策有效性、农地多功能性以及中央决策层认知调整在内的解释框架。认为在追求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下,扩大集体成员的土地权能并不可取,增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统”的作用并以社会保障弥补农户对农地的非生产性寄托是关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分析了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对农地产权的侵害 ,以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折射的农地产权的残缺。提出要完善农地产权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征地制度 ;二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建设 ,即明确所有权主体 ,界定产权边界 ,设立农地发展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 制度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玉娟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关键词:
农地产权制度 失地农民 权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玉娟
我国农地产权的委托代理安排具有复合委托代理的性质。然而,由于农地产权制度本身的缺陷——产权残缺,致使农地委托关系严重失效。因此,要摆脱委托代理困境,构建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必须对产权制度本身及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为农地产权制度运行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机制。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农地产权制度 产权残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