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2)
- 2023(5594)
- 2022(4748)
- 2021(4543)
- 2020(3891)
- 2019(8978)
- 2018(9006)
- 2017(19139)
- 2016(10301)
- 2015(11598)
- 2014(11776)
- 2013(12092)
- 2012(11477)
- 2011(10487)
- 2010(10541)
- 2009(10044)
- 2008(9907)
- 2007(8828)
- 2006(7846)
- 2005(7351)
- 学科
- 济(45051)
- 经济(45008)
- 业(32277)
- 管理(31875)
- 企(26137)
- 企业(26137)
- 方法(23231)
- 数学(21428)
- 数学方法(21296)
- 中国(14090)
- 财(13009)
- 制(11820)
- 农(11039)
- 贸(10746)
- 贸易(10739)
- 银(10666)
- 银行(10653)
- 易(10566)
- 行(10266)
- 融(9237)
- 金融(9237)
- 学(8460)
- 业经(8165)
- 务(7929)
- 财务(7908)
- 财务管理(7888)
- 体(7582)
- 企业财务(7559)
- 供销(6815)
- 销(6815)
- 机构
- 大学(157782)
- 学院(156366)
- 济(71086)
- 经济(69751)
- 管理(58841)
- 研究(53117)
- 理学(50464)
- 理学院(49926)
- 管理学(49189)
- 管理学院(48898)
- 中国(44042)
- 财(35885)
- 京(32819)
- 科学(30340)
- 财经(28725)
- 所(27450)
- 经(26153)
- 研究所(24619)
- 中心(23891)
- 农(23835)
- 经济学(23430)
- 江(21982)
- 财经大学(21760)
- 经济学院(21360)
- 北京(21249)
- 业大(20882)
- 农业(18900)
- 院(18680)
- 范(18356)
- 师范(18125)
- 基金
- 项目(96955)
- 科学(76649)
- 基金(72963)
- 研究(68459)
- 家(63706)
- 国家(63270)
- 科学基金(53619)
- 社会(45208)
- 社会科(43167)
- 社会科学(43157)
- 基金项目(37665)
- 省(35792)
- 自然(34781)
- 自然科(33994)
- 自然科学(33982)
- 自然科学基金(33441)
- 资助(32135)
- 教育(31744)
- 划(31069)
- 编号(26021)
- 部(23043)
- 重点(21740)
- 成果(21639)
- 发(20143)
- 教育部(19898)
- 创(19480)
- 性(19385)
- 国家社会(19115)
- 科研(19032)
- 人文(18968)
共检索到234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洪慈
1978—1995年我国超额货币供应持续增长,同期平均通胀率并不高,麦金农称之为“中国之谜”,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货币化吸收了过多的货币供给;在近几年我国货币化水平已很高的情况下,又一次出现了超额货币供应与低通胀率并存的局面。笔者认为,除证券市场分流有限资金外,超额货币供应是导致储蓄存款过度增长的重要原因,在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将形成潜在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分流巨额储蓄,避免经济发展重新陷入“怪圈”之中。
关键词:
超额货币供应 储蓄 结构性通胀压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威 吴军
长期的超额货币供给积累了高额货币存量,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普遍担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一部分沉淀于储蓄状态,并未全数形成有效需求,因而不会在当期引致与之相对应的严重通货膨胀,但会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实证研究发现,沉积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沉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减弱。针对我国目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较高的实际,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本文提出了在维持经济7%以上增长的同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的宏观调控指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尚学
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存在和增长,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当加快改革和加速增长的鼓声作起时,“通胀反弹”的警钟也随之敲响,货币政策再度面临新的抉择。笔者认为,目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潜在通胀压力的警惕,更重要的是认识这种压力的形成及其特点,寻求消除压力的货币政策途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韩铭珊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已得到明显改善,基于这样一个现实,目前大家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有三种不同的判断:一是认为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正在不断增长,如不采取趋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就有可能使通货膨胀在近期内再次出现;二是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存在的,但在近期内还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三是认为随着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恢复以及大量产品库存的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不存在了,当前的主要矛盾仍是有效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业良
试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夏业良最近一段时期,全国各大中城市日用商品零售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正进一步积蓄。城镇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已造成部分消费者的心理恐慌。在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这种心理预期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董志伟 涂竞
长期积累的高额流动性存量、如此之高的货币信贷投放,却未引发与之相匹配的高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经典公式受到"中国之谜"的挑战。本文从经济的需求层面,通过有支付能力需求、有效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分析,研究了潜在通货膨胀的流动性压力及其形成渊源,并由货币结构分析视角,在定义M2和M1分别体现有支付能力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采用了200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证明了在广义货币M2存量偏高、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强的前提下,M1增长率低于M2增长率、M1占M2比率下降,则表现出沉淀或累积的有支付能力返归,向有效需求转化,预示着通货膨胀可能会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的论断。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平
文章从股市发展产生的货币需求角度 ,重点对我国货币金融领域存在的超额货币供应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股市确实吸纳了一部分超额货币供应量。最后对超额货币供应现象及其不良后果的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超额货币供应 股票市场 货币流通速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经济形势面临新通胀因素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国内外通胀压力联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可能带来资金的"挤出效应";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央行的外汇占款冲销干预不够和宽松信贷造成流动性泛滥;应对通胀必须切实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首先应控制货币发行增量,这就必须让货币政策回归物价本位、控制M 2增长率和信贷规模、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外汇占款;其次,应合理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可采取的方法包括加息、扩大直接融资、人民币升值、财政政策回归稳健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经济形势面临新通胀因素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国内外通胀压力联动,货币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不会改变,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可能带来资金的"挤出效应";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来源,央行的外汇占款冲销干预不够造成流动性泛滥;应对通胀必须切实把好流动性总闸门,首先应控制货币发行增量,这就必须让货币政策回归物价本位、控制M2增长率和信贷规模、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引导外汇占款;其次,应合理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可采取的方法包括加息、扩大直接融资、人民币升值、财政政策回归稳健等。
关键词:
通胀预期 流动性过剩 外汇占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今天中国通胀压力高企不落的原因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或银行贷款冲动所造成的流动性泛滥的结果,而是内外错综复杂的货币环境和价格形成机制造成的后果。所以,靠我国央行简单的货币紧缩政策来抗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丹妮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适度宽松、稳健和对稳健进行微调的三个阶段,而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价格也大致经历了上升、下降和上升的三个过程。计量检验揭示,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确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为了更好地应对来自金融市场的冲击,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农产品价格,我们需要完善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管理,借助货币政策建立持续且灵活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此全面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农产品价格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雅丽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货币增加对不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影响具有非均衡性和非直接性。过高估计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是不适当的,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活跃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以及全国范围内资产泡沫的出现,使得央行对货币供给的数量及流动方向无法很好控制。文章最后针对如何管理我国目前以及将来的物价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宝 喻心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关键词:
货币之谜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连发
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胀预期逐渐形成。在跨期转移购买力方面,人民币作为跨期价值储存载体的吸引力下降,而房产等有价资产的吸引力上升,这是推动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原因。行政性的局部的结构性政策可能仍然会有些效果,但有效性将随时间推移而下降,这些措施可能难以缓解中长期通胀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压力。确保我国经济中长期平稳发展是硬道理。建议2011年在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短期内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政策目标,回归稳健货币政策,进一步发挥利率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资产替代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