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6)
2023(11228)
2022(9502)
2021(8698)
2020(7186)
2019(16364)
2018(16164)
2017(31640)
2016(17112)
2015(19595)
2014(19832)
2013(19827)
2012(19532)
2011(17981)
2010(18689)
2009(17956)
2008(17964)
2007(16650)
2006(15398)
2005(14598)
作者
(52037)
(43206)
(42878)
(40941)
(27706)
(20552)
(19613)
(16594)
(16424)
(15844)
(14821)
(14499)
(13987)
(13913)
(13652)
(13304)
(12708)
(12538)
(12460)
(12294)
(11219)
(10581)
(10533)
(9928)
(9834)
(9785)
(9621)
(9585)
(8853)
(8418)
学科
(96194)
经济(96106)
管理(50469)
(45155)
(35420)
企业(35420)
方法(30947)
中国(28485)
数学(26963)
数学方法(26725)
地方(25531)
(21928)
(21676)
(19074)
业经(18763)
(17413)
银行(17397)
(16968)
金融(16968)
(16862)
(16807)
地方经济(15803)
(15305)
贸易(15288)
(14703)
农业(14124)
(13071)
(12982)
环境(12598)
(11688)
机构
大学(263384)
学院(262660)
(121240)
经济(118673)
研究(97246)
管理(93913)
中国(78776)
理学(77595)
理学院(76678)
管理学(75569)
管理学院(75067)
(60519)
(57974)
科学(54036)
(50356)
财经(45865)
研究所(44163)
中心(43476)
(41651)
(41377)
(39064)
经济学(39038)
北京(38338)
(35022)
经济学院(34759)
师范(34704)
(34112)
(33762)
财经大学(33716)
业大(31962)
基金
项目(150450)
科学(117633)
研究(113607)
基金(108131)
(92501)
国家(91692)
科学基金(77362)
社会(73752)
社会科(69914)
社会科学(69894)
(57474)
基金项目(55516)
教育(51152)
(48051)
自然(46080)
资助(46036)
编号(45763)
自然科(44953)
自然科学(44942)
自然科学基金(44127)
成果(39917)
(37989)
(34192)
重点(33940)
课题(33004)
发展(31453)
(30977)
国家社会(30564)
(29837)
(29813)
期刊
(154197)
经济(154197)
研究(93198)
中国(58982)
(47156)
管理(39258)
(37146)
学报(36025)
(35112)
金融(35112)
科学(34057)
大学(28323)
教育(27925)
学学(26533)
经济研究(25848)
农业(25008)
财经(24859)
业经(23070)
技术(22931)
(21542)
问题(20162)
(17191)
国际(15621)
技术经济(14724)
世界(14117)
理论(13768)
商业(13359)
统计(13233)
经济管理(12812)
(12655)
共检索到440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园晨  刘迎秋  
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对传统的和现存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宏观调控目标和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如何通过这种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如何在保证市场充当有效配置资源的主角的同时,通过市场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高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茂华  
在市场经济国家,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具有"自下而上"的自发特征,而在我国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场仍不是推动圈域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此,在行政区经济模式下,我国的圈域经济则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苗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卫生全行业实行宏观调控,是一项重要的职能,也是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政府在卫生领域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体现了党对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卫生事业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地方所有,形成条块分割,致使统筹失控。在卫生资源配置上,大量卫生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卫生资源供给短缺;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崇台  
向市场经济迈进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但在其进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实施调控时应注意;宏观调控必须是适时适度的;应当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防止往昔的计划管理意识潜入宏观调控的思想;宏观调控是外生变量而非内生变量,因而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要防止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把权力推入市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迟福林  殷仲义  
在我国30多年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政府坚定地把握住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探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探讨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行为规律。一、市场化改革带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深刻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学秋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谭学秋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一再有人告诫,切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计划经济。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市场经济又是计划经济。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作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珏  钟夫  
本文探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诸种特性,揭示了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有产物;同时,将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管理作了严格区别,并对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内在关系作了论述。在对典型国家宏观调控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宏观调控的起始模式是市场调节优先这一见解,并对我国宏观调控发展的逻辑序列作了构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树德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外贸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统一性、公平性、国际性、法制性等特征,外贸宏观调控应着眼全局,抓住关键,选择好落脚点,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维护外贸经营秩序,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外贸发展积蓄后劲;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基础上,经济手段的运用要协调统一,法律手段要配套,必要的行政手段要公正有力,重视和强化信息的先导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泽红  
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农产品供求弹性不均衡等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国家必须扩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平抑农产品市场风险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旭初  王益松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欧阳旭初,王益松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农村,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成了市场的行为主体。与之相适应,政府减少了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直接干预和控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甘瑶  
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甘瑶一、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严格他说,在19世纪70年代的机器大工业体系建立以前,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尚未形成,这以前,只能算是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扶扬  陈斌开  刘守英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外需萎缩和工业增加值减速的背景下,宏观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而基建投资加速、房地产价格高企、地方政府债务攀升等现象相伴而生。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土地市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机制,强调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行为的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转变是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外部冲击导致以"招商引资"为基础的"土地财政"模式难以持续,地方政府逐步转向以"基建投资"为依托的"土地金融"模式,其代价是房价高企和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攀升。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放松地方政府举债约束和刺激房地产市场等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放大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了金融危机后基建投资加速、房地产价格高企、地方政府债务攀升和经济增长率温和下滑等一系列宏观重大现象,为理解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重大战略举措,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是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经济的非均衡从总体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另一种是供给小于需求。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估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出现了过剩;另一种则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有效供给不足的阶段。对此,笔者认为要做些具体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素梅  刘健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宏观调控手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宏观调控的视角提出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