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6)
2023(11328)
2022(8994)
2021(8156)
2020(6408)
2019(14485)
2018(14739)
2017(27146)
2016(15719)
2015(18052)
2014(18307)
2013(17580)
2012(16758)
2011(15519)
2010(16065)
2009(14771)
2008(14553)
2007(13350)
2006(12482)
2005(11912)
作者
(45700)
(37716)
(37542)
(35976)
(23946)
(17887)
(17156)
(14650)
(14596)
(13650)
(12865)
(12561)
(12261)
(12179)
(11747)
(11726)
(11173)
(11099)
(10992)
(10862)
(10049)
(9455)
(9283)
(8714)
(8583)
(8503)
(8499)
(8460)
(7643)
(7570)
学科
(65577)
经济(65511)
管理(34503)
(34169)
中国(29852)
(23395)
企业(23395)
(21605)
地方(20405)
教育(20179)
方法(18614)
业经(16372)
数学(15911)
数学方法(15760)
(14833)
(14759)
农业(14419)
(14192)
(13567)
银行(13548)
(13258)
(13171)
(12438)
金融(12438)
发展(11848)
(11824)
贸易(11809)
(11721)
(11376)
理论(11285)
机构
大学(225456)
学院(223711)
(88359)
研究(87413)
经济(86148)
管理(73329)
中国(63722)
理学(60504)
理学院(59619)
管理学(58509)
管理学院(58062)
(51648)
科学(51585)
(45239)
(43974)
(40756)
研究所(40558)
师范(40461)
中心(38085)
(37511)
(36329)
北京(34570)
教育(34437)
财经(33192)
师范大学(32919)
(31363)
(30082)
(29942)
业大(29027)
农业(27956)
基金
项目(133496)
研究(106347)
科学(105156)
基金(91106)
(78594)
国家(77761)
社会(65035)
科学基金(64180)
社会科(61314)
社会科学(61302)
(53950)
教育(53896)
(47013)
基金项目(46913)
编号(46511)
成果(41385)
自然(37096)
资助(36213)
(36190)
自然科(36099)
自然科学(36090)
课题(36016)
自然科学基金(35400)
重点(32118)
(30268)
(29672)
发展(29558)
(29027)
(27912)
(27271)
期刊
(110999)
经济(110999)
研究(84203)
中国(58657)
教育(55165)
(35248)
学报(31726)
(30701)
科学(30235)
管理(28690)
(25812)
金融(25812)
大学(25134)
农业(24088)
学学(22004)
技术(21862)
业经(19645)
经济研究(17897)
财经(16467)
问题(15458)
(14251)
职业(13778)
(12415)
(12242)
(11856)
论坛(11856)
(11591)
图书(11377)
国际(11025)
商业(10750)
共检索到374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生滨  
本文通过18年小班化教育发展历程回溯,明晰我国小班化教育起源与内涵。在脉络梳理中把我国小班化教育发展划界为萌发期、探索期和创新期。探析小班化教育各阶段基本特征:萌发期,上海与北京借鉴国外"缩减班级规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引领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酝酿前行;探索期,政策导航小班化教育与新课改同行,"自组织联盟"研究共同体产生,推进小班化教学基础性研究走向成熟;创新期,"大中华地区小班化教育研究协会"成立,学术交流促进小班化教育走向文化自觉,驱动本土小班化教育实践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慧  周琳  
职业教育集团正成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职业教育集团艰难的发展历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面临着办学各方利益诉求尚未有效实现、市场运作的独立身份尚未有效达成、组织架构治理效能尚未完全释放等诸多瓶颈与挑战,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征出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亟待完善层级组织架构,开发特色品牌项目;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治理体系;重塑政府角色,优化政策环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董蓓菲  
小班化教育虽聚焦学校课堂,但实质是从价值认识到行为实践的全面变革。其理论和实践研究既丰富了我国课程改革成果,又为推进教育公平先行积累经验,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当下,政策、人口、城市化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小班化教育面临资源困境,西方小班化教育经验和研究成果尚无法应对中国小班化教育发展难题。本土理论研究、区域范畴的培育和扶持是小班化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文杰  祁占勇  
良好的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法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归纳出法国职业教育制度在发展中"层进式"的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终身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建设、严格有序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质性职教地位的改善等特征,反思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制度中的不足,提出逐层推进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深层次改善职业教育地位低下等建议,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陆  
课堂组织形式经历了从个别指导到班级授课组织,再回到个别指导,然后从个别指导再到课堂共同体的演变过程。小班化教育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看成是异质化共同体,具有平等性、个性化、合作化、生态化等特征。小班化教育课堂组织的构建应朝着师生关系动态化与平等化、课堂评价多元化、班级文化德性化方向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国凤  
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教学领域内一项具有强烈反响的革新措施。美国是较早试验并推广小班化教育的国家,我国当前也正积极探寻小班化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但中美两国在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背景、方法、倾向与规模等方面具有不同表现;同时在对待诸如小班班级规模、小班化教育最佳阶段、小班中的师资以及小班与教育公平等基本问题上也存在差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枢  
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八年左右的酝酿准备,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与推广,如今小班化教学研究正在深入发展并不断进行理性反思。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不仅关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意义,而且深入研究和探讨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小班化教学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本土理论研究缺乏、高度理论概括不足、结合具体情境的行动研究较少等问题。今后我们应在构建本土小班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展开小班化教学的行动研究,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在我国推行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涛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与内涵的不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不断增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已成为共识。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经酝酿提出、思想论争与初步实践、普遍实践与体系构建等阶段,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现已逐步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邱琳  
随着世俗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英国学校价值教育始终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谋求平衡,在统一的基础上整合多元文化,在冲突与融合的交替中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了平衡、整合、渐进的发展模式,并在总体上呈现出宗教性、多样性、融合性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庞效民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区域集团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深入认识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趋势,重点目的在于揭示区域集团化与区域合作进程中政府推动力的作用目标和方式。作者以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区域集团化的基本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合作集团的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了代表性区域合作组织的合作目标、合作形式及其演变,并对推动区域集团化的政策措施给予总结和介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卢中原  
为了准确把握新时期中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我们以1995年5月-2002年6月的月度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了月度宏观经济形势计量分析模型,对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和2002年上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兰海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青  
随着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小班化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对美国相关实践的研究指出,小班化教学背景中教师专业发展要关注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将其一般化,要做到目标与形式的统一结合,同时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文章结合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社会环境 ,从创办动机、教育职能、管理模式、课程设置、经费筹措等方面 ,对殖民地时期美国学院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欧洲大陆大学的影响与殖民地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及人文意识的交互作用 ,最终促使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出世”与“入世”并有的两大特征 ,为此后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提供了源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署光  威廉姆·奈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高等教育效能运动兴起,其学理基础是组织效能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组织效能研究,其发展得益于问责背景下认证机构的强势推动。基本特征包括:院校使命与学生学习成果是院校效能的根本旨趣;通过认证回应社会问责是院校效能的外部导向;通过认证实现学校改进是院校效能的内部导向;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是院校效能的财力保障;教师及院校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是院校效能的人力保障。高等教育效能运动源于并超越了效能研究,并体现了一种新型质量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