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3)
- 2023(17818)
- 2022(14982)
- 2021(13934)
- 2020(12088)
- 2019(27597)
- 2018(27632)
- 2017(53876)
- 2016(29055)
- 2015(32734)
- 2014(32682)
- 2013(32644)
- 2012(30084)
- 2011(27033)
- 2010(27271)
- 2009(25753)
- 2008(25942)
- 2007(23493)
- 2006(20791)
- 2005(18975)
- 学科
- 济(126856)
- 经济(126681)
- 业(106661)
- 管理(99882)
- 企(92778)
- 企业(92778)
- 方法(58933)
- 数学(49165)
- 数学方法(48645)
- 财(41970)
- 农(38158)
- 业经(34213)
- 中国(32385)
- 制(29921)
- 务(27809)
- 财务(27747)
- 财务管理(27690)
- 企业财务(26278)
- 农业(26037)
- 贸(25215)
- 贸易(25201)
- 易(24587)
- 技术(23953)
- 地方(22150)
- 银(21574)
- 银行(21531)
- 和(20677)
- 行(20521)
- 体(20456)
- 学(20306)
- 机构
- 学院(426010)
- 大学(424037)
- 济(183278)
- 经济(179723)
- 管理(170136)
- 理学(145742)
- 理学院(144309)
- 管理学(142136)
- 管理学院(141353)
- 研究(136969)
- 中国(108978)
- 财(90453)
- 京(88762)
- 科学(79515)
- 财经(70992)
- 农(69162)
- 所(68747)
- 江(65276)
- 经(64323)
- 中心(64208)
- 研究所(61276)
- 业大(59744)
- 经济学(56556)
- 北京(55767)
- 农业(54084)
- 财经大学(52590)
- 经济学院(51370)
- 州(51209)
- 范(50843)
- 师范(50339)
- 基金
- 项目(274623)
- 科学(218040)
- 基金(202158)
- 研究(202119)
- 家(174564)
- 国家(173079)
- 科学基金(150243)
- 社会(130712)
- 社会科(124105)
- 社会科学(124072)
- 基金项目(106871)
- 省(106307)
- 自然(96368)
- 自然科(94153)
- 自然科学(94127)
- 教育(93119)
- 自然科学基金(92495)
- 划(89036)
- 资助(83162)
- 编号(81155)
- 成果(65561)
- 部(62647)
- 重点(61202)
- 创(59270)
- 发(58392)
- 课题(55112)
- 创新(54886)
- 国家社会(54676)
- 教育部(54338)
- 制(54255)
- 期刊
- 济(204293)
- 经济(204293)
- 研究(126631)
- 中国(81340)
- 财(74429)
- 管理(67115)
- 农(63992)
- 学报(59811)
- 科学(57630)
- 大学(46740)
- 学学(44265)
- 融(43702)
- 金融(43702)
- 农业(43329)
- 技术(40332)
- 教育(38509)
- 财经(36108)
- 业经(33667)
- 经济研究(31947)
- 经(31035)
- 问题(27568)
- 业(25254)
- 技术经济(24208)
- 贸(23779)
- 统计(21313)
- 国际(20457)
- 财会(20455)
- 理论(20353)
- 现代(20103)
- 世界(19898)
共检索到643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广众 任佳慧
利用我国2001年与2002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截面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考察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似不相关估计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外商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鲁棒性”的影响因素,同时,对于国内企业或西部地区而言,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地区正效应与显著的行业负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蓉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北京制造业吸收外源技术,实现长期增长的重要方式。本文利用北京制造业2001—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分析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在北京制造业各子行业内产生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较低的子行业中,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制造业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金成晓 王猛
本文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考虑了其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存在的情况。本文选取1999-2005年的行业层面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技术溢出的效果。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前向溢出效果并不明显;行业间的溢出要明显大于行业内的溢出。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溢出效应可能具有非线性,且呈倒U型。即在到达临界点之前,外资进入会带来更多技术溢出;但如果超越这一临界点,更多的FDI流入反而会损害溢出的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灿飞 潘峰华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吸收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本文利用北京市制造业2001-2004年产业面板数据,对制造业外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外资进入的挤出效应大于溢出效应,但外资对国有企业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可能能够促进外资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外资对于本地产业发展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地方政府既要看到外资积极的一面,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关键词:
溢出效应 挤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汝劼 李玲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研究其能否促进本国制造业技术提升对于回答制造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机制上,本文从技术互动、技术传递和技术扩散三个步骤研究逆向技术溢出产生机制,并分析技术差距对制造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实证上,本文先计算制造业序列Malmquist指数来衡量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拆分为技术水平(TC)和技术效率(EC),利用中国2006—2017年制造业省级数据,从总体和分区域层面上检验制造业OFDI是否能显著地影响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OFDI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东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地提升地区技术水平(TC),中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地提升地区技术效率(EC)和技术水平(TC),西部地区制造业OFDI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可以显著提升技术效率(EC);技术差距对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单一的门槛影响,技术差距越小,制造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越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有不同的渠道效应。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TFP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了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现出来的,但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脉冲响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羽
外资技术溢出已成为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行业内技术溢出机制,忽略了行业间垂直联系的溢出效应,同时没有将非线性技术溢出机制纳入检验模型。对此,本文对中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做出新的检验。为克服产出方程中的内生性和行业间异方差,文章采用差分方程和针对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法。实证结果表明1、水平联系的溢出效应呈U型“门槛效应”;2、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明显;3、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生产力提高和外资技术溢出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检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使得东道国的本土企业获取的劳动效率提高,这就是业内所称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国家开放本身并不能保证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在本国创造溢出效应,FDI的行业内溢出效应也不是自动产生的,东道国的政府政策以及不同的行业状况和特点都对溢出效应产生影响。我国的移动电话制造业是近十年来新兴的、发展迅猛的,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外资发展起来的行业,本文作者针对我国移动电话制造业进行案例研究以此进一步探讨FDI溢出效应产生的机制。此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基金批准号为:70473045。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琳 林珏
本研究利用世界银行调查的1566家中国制造业企业1999~200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Levinsohn和Petrin半参数方法估计生产函数,用两类指标分别反映外商直接投资的两类溢出效应,并按企业所有制结构进行分组检验,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FDI的竞争示范效应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没有影响,人员流动效应却因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FDI通过人员流动给国有、外商所有及合资企业都带来了正向而显著的溢出,而中国的私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这可能与中国现有的制度环境及政府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关注程度有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冰
利用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不同集聚度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高集聚度行业应逐步放宽对FDI的限制,发挥规模效应;中集聚度行业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低集聚度行业应利用FDI先进技术实现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关键词:
产业集聚 FDI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方健雯 赵增耀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水平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和前向溢出效应,但水平溢出效应较垂直溢出效应更为明显。并且水平溢出效应和前向溢出效应显示为边际递减,而后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是持久的。
关键词:
水平溢出 前向溢出 后向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本文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选取我国制造业15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2002年和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3种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全面衡量FDI流入我国制造业对3种污染物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3种污染物的排放数量逐年降低;(2)FDI主要流入制造业中相对清洁的部门;(3)FDI大量流入的清洁部门通过产业关联导致其他制造业部门污染物排放增加,"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的论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重新修订;(4)从产业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制造业中相对污染密集的行业其污染排放受到其他行业的需求拉动影响较大,而相对清洁行业对其他行业污染排放的拉动较强。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制造业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通过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途径对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高位水平时,FDI通过水平溢出途径的技术溢出表现正向显著作用;生产率较低时易受到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途径促进了上游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前向关联溢出途径,对生产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下游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相比全部内资企业,在水平溢出的变化方向和前向关联溢出方面表现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姜瑾 朱桂龙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殿春 张宇
引进外资通常被认为是欠发达国家获取最新技术、尤其是关键技术的重要途径。然而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本身并不担负传播先进技术的义务,而且其自身的优势和实力也会对东道国企业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问题在现实中存在着不小的争议。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市场结构和技术差距等行业特征对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选择和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高新技术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的经验研究
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前后向关联与技术溢出——基于江苏制造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基于行业特征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对江苏和浙江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时滞的探讨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述评:1994~2005
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市场竞争及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