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0)
2023(3110)
2022(2783)
2021(2726)
2020(2548)
2019(5735)
2018(6143)
2017(12717)
2016(7151)
2015(8695)
2014(9115)
2013(8897)
2012(8199)
2011(7585)
2010(7784)
2009(7250)
2008(7061)
2007(6581)
2006(6086)
2005(5524)
作者
(20584)
(17070)
(16654)
(16296)
(10582)
(7910)
(7815)
(6552)
(6474)
(6176)
(5724)
(5597)
(5406)
(5368)
(5333)
(5256)
(5185)
(5053)
(4981)
(4860)
(4510)
(4212)
(4137)
(4019)
(3898)
(3888)
(3869)
(3714)
(3561)
(3410)
学科
(31463)
经济(31427)
管理(17636)
(15173)
方法(12684)
中国(12221)
数学(11952)
数学方法(11905)
(9976)
(9000)
企业(9000)
(7216)
(6988)
(6344)
(6331)
银行(6330)
贸易(6327)
(6183)
(6171)
农业(6137)
城市(5405)
地产(5394)
(5394)
房地(5394)
房地产(5394)
教育(5370)
(5124)
(5012)
收入(4961)
城市经济(4905)
机构
学院(106745)
大学(104570)
(44958)
经济(43930)
管理(37193)
研究(34579)
理学(30994)
理学院(30703)
管理学(30279)
管理学院(30108)
中国(27401)
(23931)
(22084)
科学(19109)
财经(18766)
(17867)
(16883)
(16347)
(16302)
研究所(15765)
中心(15021)
北京(14663)
经济学(14556)
(14383)
师范(14240)
业大(13861)
财经大学(13705)
经济学院(13303)
(13148)
农业(12896)
基金
项目(60411)
研究(47130)
科学(45844)
基金(41311)
(34713)
国家(34368)
社会(28747)
科学基金(28351)
社会科(27107)
社会科学(27103)
(24466)
教育(23512)
基金项目(21921)
编号(21126)
(20125)
资助(17893)
成果(17217)
自然(16632)
自然科(16186)
自然科学(16178)
自然科学基金(15823)
课题(15278)
(14185)
重点(13327)
(13162)
(12791)
(12347)
教育部(12212)
(11968)
项目编号(11887)
期刊
(55530)
经济(55530)
研究(36618)
中国(21819)
教育(16394)
(15793)
(15168)
学报(13691)
管理(13460)
科学(12400)
(12381)
金融(12381)
大学(10704)
业经(10323)
农业(10199)
学学(10019)
经济研究(9991)
技术(9409)
财经(9272)
问题(8089)
(7992)
商业(7569)
(6451)
理论(6340)
实践(5715)
(5715)
职业(5526)
统计(5347)
现代(5075)
国际(4896)
共检索到166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永周  
当前,随着我国宏观经济逐步从短缺进入买方市场,世界一些地方金融危机制约我国商品出口增长,通过培育住房消费热点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日益受到理论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城镇住房福利分配,居民住房消费力低下,城镇住宅市场大面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永周  魏静  
全面小康社会是基于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发展新阶段。基于人类发展和享受等高层次需要的休闲消费的实现,是评价和衡量城镇居民全面小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发展休闲经济的战略意义,提出培育城镇居民休闲消费力的战略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住房不仅兼有消费和投资功能,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地位的象征。对社会地位的关注会促使人们把更多的资源从非地位性商品转向地位性商品,从而扭曲资源配置。本文首次基于地位寻求理论,利用CHFS数据对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需求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具有明显的地位特征,家庭居住面积不断扩大与地位攀比有关;无论是中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住房面积扩大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都是显著的;而房价上涨仅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家庭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惠君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合理化问题初探汤惠君住房,作为人类生活长期耐用消费品,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反映,在人类消费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住房消费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但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人和发展,人们对住房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爱勤  
生态消费力是表征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个深层次指标。它和EDP(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受到诸如收入水平、空气污染状况、生活污水排放量、森林覆盖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消费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生态消费力与各环境变量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态消费力与各环境变量因子的相关性做了计量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态消费力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良国  李永周  
住房产业是拉动我国近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推动这个产业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居民内在的住房消费需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投资需求。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的商品房销售总额(面积)中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高达80%~90%,这种强劲的住房需求造就了我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城镇居民持续高涨的住房消费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流动性过剩,引起大宗商品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高林  
住房价格的上涨离不开旺盛的住房需求。有些城镇居民片面求大求阔、一步到位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导致住宅面积越来越大、住宅私有率越来越高、住宅购买越来越早、住宅投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住房价格不断攀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新平  熊德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总体上并不显著,即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总体上并不存在。文章对实证结果进行简要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颜  周建军  傅贻忙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和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量人口老龄化、住房支付能力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老年抚养比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但是对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影响弱。少年抚养比和住房支付能力均促进了本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抑制了经济发展情况相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加入交互项后,老年抚养比改变了住房支付能力对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作用,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具有抑制作用。少年抚养比强化了住房支付能力对本省、邻近省份的城镇居民住房消费促进作用。为此,应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平衡区域住房差异化消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牛霖琳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超  
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各种住房设施的普及率代表住房方便程度,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现状与差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显示:相比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期,现阶段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各种住房设施的普及情况均较好。此外,通过对住房方便程度指数的分析,发现各地区住房方便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致性关系,住房方便程度省际差异较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慧勇  
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来说,住房货币化早已名存实亡。我国目前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制和政策的时候。为正确处理政府、单位与个人三者关系,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需要由"政府主责型"向"单位主责型"转变。用人单位履行住房保障责任可以千方百计,两条腿走路。向低收入职工提供集体宿舍与廉租房,让高收入职工购买商品房,可使众多市民就近居住,有助于保持城市宜居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剑  
文章在最优跨期消费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居民的借贷约束和预防性动机,推导出检验房价波动对消费的直接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和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实证分析框架,然后根据不同渠道作用机理的差异,利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2003年以后,房价上升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具有微弱的财富效应,从影响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预防性储蓄渠道,其次是流动性约束渠道实现的,而直接财富效应并不明显。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大额耐用消费品支出以及支配自由度较大、往往具有享受特征的消费支出的促进上。这一时期房价上升带来的财富增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对不确定性的谨慎程度,缓解了居民在面对大额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