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8)
- 2023(11070)
- 2022(9283)
- 2021(8613)
- 2020(7303)
- 2019(16367)
- 2018(16026)
- 2017(31149)
- 2016(16251)
- 2015(18080)
- 2014(18003)
- 2013(17875)
- 2012(16601)
- 2011(14825)
- 2010(15397)
- 2009(15173)
- 2008(14217)
- 2007(13073)
- 2006(11803)
- 2005(10983)
- 学科
- 济(60389)
- 经济(60284)
- 管理(58474)
- 业(56723)
- 企(49265)
- 企业(49265)
- 融(27718)
- 金融(27716)
- 中国(26829)
- 银(26489)
- 银行(26474)
- 行(25616)
- 方法(24339)
- 制(23362)
- 财(22870)
- 数学(21051)
- 数学方法(20889)
- 技术(17296)
- 农(16966)
- 业经(16254)
- 务(14336)
- 财务(14306)
- 财务管理(14272)
- 体(13923)
- 企业财务(13637)
- 贸(12730)
- 贸易(12711)
- 技术管理(12571)
- 易(12494)
- 体制(11971)
- 机构
- 大学(232391)
- 学院(231204)
- 济(102104)
- 经济(99792)
- 管理(90577)
- 理学(76796)
- 理学院(76072)
- 研究(75168)
- 管理学(75147)
- 管理学院(74704)
- 中国(66046)
- 财(54726)
- 京(48032)
- 财经(41916)
- 科学(38784)
- 经(37912)
- 中心(36498)
- 江(36114)
- 所(35655)
- 经济学(32547)
- 财经大学(31259)
- 研究所(31109)
- 北京(30883)
- 农(30025)
- 经济学院(29346)
- 州(28963)
- 业大(27910)
- 院(27551)
- 范(26789)
- 师范(26537)
- 基金
- 项目(143708)
- 科学(115067)
- 研究(111327)
- 基金(104999)
- 家(88721)
- 国家(87945)
- 科学基金(76894)
- 社会(73176)
- 社会科(69638)
- 社会科学(69627)
- 省(56681)
- 基金项目(55253)
- 教育(51897)
- 划(46692)
- 自然(46211)
- 自然科(45167)
- 自然科学(45156)
- 编号(44720)
- 自然科学基金(44437)
- 资助(41739)
- 成果(37599)
- 创(36234)
- 制(34042)
- 部(33117)
- 创新(32971)
- 重点(32252)
- 课题(31941)
- 发(31012)
- 国家社会(30423)
- 教育部(29489)
- 期刊
- 济(116568)
- 经济(116568)
- 研究(78909)
- 中国(53749)
- 财(43230)
- 融(41211)
- 金融(41211)
- 管理(37818)
- 教育(27780)
- 科学(27685)
- 农(27440)
- 学报(27431)
- 大学(22836)
- 财经(21712)
- 学学(21376)
- 技术(20128)
- 经(18587)
- 经济研究(18558)
- 业经(18355)
- 农业(17278)
- 问题(14946)
- 贸(12981)
- 理论(12843)
- 技术经济(11924)
- 科技(11763)
- 实践(11442)
- 践(11442)
- 国际(11367)
- 商业(10998)
- 现代(10830)
共检索到370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姿昂
场外交易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特性,主要优势体现在资本容量的扩充及资本流动的加速,对金融风险和金融收益能够进行有效的管控。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场外交易规范的法律位阶过低,具体规定又相互冲突,因而场外交易给交易主体带来相当程度的交易风险,甚至因而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而交易担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此类风险,为场外交易提供了制度缓冲的空间。鉴于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态势,创设与完善场外交易担保制度正当其时,而通行的ISDA主协议框架下的信用支持安排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场外交易担保 ISDA主协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燕明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制度周燕明金融衍生品市场既是投机的场所,又是风险规避的港湾,因其财务杠杆性和虚拟性,如果管理不善就会掀起惊涛骇浪,造成巨大损失,原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家喻户晓的“327”事件中倾覆就是因风险控制不严而引起的。有效的监管制度(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玉莲
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是市场交易和风险控制的重要主体。我国应将目前针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转变为对交易商的监管,在统一市场分层,突出交易过程监管的同时,构建以交易商为基础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防控机制。在制度建设上,重点要完善核心交易商的风险揭示制度和适当性判断规则,使最终用户在了解风险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决策,并使特定风险产品与特定参与者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承受力相适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课题组 陈小云
从整体来看,场外金融衍生品合同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通用的,一些国际性行业组织,如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协会(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ISDA)应运而生,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化协议范本,以降低场外衍生产品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其中ISDA发布的一系列标准文件范本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倩
金融危机后,强化场外衍生品监管制度成为各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重点,推进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无疑是改革的基石。构建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监管制度,必须首先解决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问题,确定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制度、集中清算的主体范围以及程序来执行适格清算标准。本文总结了危机后美国、欧盟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监管制度发展及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立法实施现状,对完善中国场外衍生品适格清算标准和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鲍晓晔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加强对交易商的审慎监管。美国《华尔街透明度和问责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多层次审慎监管框架,并提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而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存在着立法缺乏统一规则且立法层次较低、市场参与主体分类监管不清晰、偏重于事先市场准入和事中数量管控而限制市场创新等问题。为此,应从统一明确交易商分层监管标准、强化过程监管等方面着手,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发展交叉性综合经营业务,避免从事高风险、高杠杆的复杂衍生品交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祁东
伴随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完善对其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分析,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场外金融衍生品 监管 对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陶修明
国际掉期和衍生工具协会(ISDA)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组织全球范围内市场相关机构,编制了一整套交易文本架构,并持续修订,给交易活动提供了巨大方便。另外,由于衍生品的杠杆交易特性及场外交易的一对一特点,使得市场主体特别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风险的控制,由此产生了两项特色交易制度,即终止净额结算和信用支持安排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川
清算机制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次贷危机后,国际组织和美欧都在致力推广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集中清算制度。基于不同的原因,美欧关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清算的立法和监管制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这些制度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基于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考虑,也是美欧各国增强本国金融机构和市场吸引力的需要,更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基于长期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结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窦鹏娟
金融衍生品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对这一市场的投资者进行准入限制的必要性。美国、欧盟、日本等金融市场发达国家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各有特色,但也都存在着改进和完善的空间。我国作为金融衍生品新兴市场,已经初步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改进和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则,除了应提高该制度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之外,还应调动金融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的主动性。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是一项法定义务,违反适当性义务,投资者可以通过诉讼、调解、仲裁等多种途径进行损害救济。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适当性规则并不能使投资者免于承担损失。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投资者适当性 适当性规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玉莲
金融衍生品交易会计信息处理与传统会计理论有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金融衍生品的加速发展,司法会计鉴定无论是在内容、方法还是技术要求上都将面临挑战和变革。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司法会计制度环境,一方面应将金融衍生品司法会计鉴定作为独立的鉴定类别,完善司法会计鉴定人资格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金融衍生品司法会计的技术标准,对套期保值的适用条件、嵌入式金融衍生品与主合同的关系等制定相应的规则。
关键词:
司法会计鉴定 金融衍生品 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泳
由金融衍生工具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探讨和思考。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过程中,具体分析了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及结合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步伐,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路径制度分析,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环境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金融危机 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力峰
对于在国内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必要性,市场参与者和理论学术界并无异议。但通过对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不足、金融市场缺乏合理准确的基准利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意识不足、场外市场中介机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当前并不是推出金融衍生产品的恰当时机,而应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国债现货市场、培养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场外市场的中介机构,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金融市场 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玉红 霍天翔 冯宗宪
文章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追溯,论证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金融创新发展的必然,是风险管理的必然。而中国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生力量。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 场外市场 发展追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