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3)
- 2023(7830)
- 2022(6656)
- 2021(6136)
- 2020(5231)
- 2019(11677)
- 2018(12033)
- 2017(23692)
- 2016(12982)
- 2015(14416)
- 2014(14703)
- 2013(14472)
- 2012(13489)
- 2011(12357)
- 2010(12710)
- 2009(12299)
- 2008(12317)
- 2007(11039)
- 2006(10247)
- 2005(9696)
- 学科
- 济(54317)
- 经济(54231)
- 管理(41196)
- 业(33689)
- 企(27665)
- 企业(27665)
- 方法(19293)
- 制(19112)
- 中国(18100)
- 财(17254)
- 数学(17155)
- 数学方法(17034)
- 农(14610)
- 体(12902)
- 地方(12533)
- 业经(12124)
- 银(11792)
- 银行(11784)
- 行(11369)
- 体制(11037)
- 融(10612)
- 金融(10609)
- 贸(9634)
- 贸易(9628)
- 易(9396)
- 环境(8850)
- 度(8831)
- 制度(8828)
- 农业(8639)
- 税(8590)
- 机构
- 大学(188606)
- 学院(187447)
- 济(82953)
- 经济(81185)
- 管理(70188)
- 研究(65001)
- 理学(59089)
- 理学院(58433)
- 管理学(57755)
- 管理学院(57370)
- 中国(51739)
- 财(45443)
- 京(40162)
- 科学(35138)
- 财经(33945)
- 所(32274)
- 经(30546)
- 江(29525)
- 中心(28834)
- 研究所(28323)
- 经济学(26569)
- 北京(25989)
- 财经大学(25048)
- 范(24773)
- 农(24716)
- 师范(24600)
- 经济学院(23870)
- 院(23479)
- 州(23239)
- 业大(21951)
- 基金
- 项目(113965)
- 科学(90623)
- 研究(89253)
- 基金(82540)
- 家(70148)
- 国家(69567)
- 科学基金(59498)
- 社会(58662)
- 社会科(55631)
- 社会科学(55622)
- 省(43651)
- 基金项目(43036)
- 教育(41077)
- 编号(37208)
- 划(36748)
- 自然(34397)
- 自然科(33490)
- 自然科学(33481)
- 资助(32927)
- 自然科学基金(32870)
- 成果(32387)
- 制(27953)
- 部(26778)
- 课题(26215)
- 重点(26028)
- 发(25510)
- 国家社会(24742)
- 性(23648)
- 创(23607)
- 教育部(23456)
共检索到300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龙游宇
我国区域公共品的提供目前呈现出了提供不足与过剩并存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当前我国区域公共品是分散提供的结果,在分散提供的情况下,各提供地区都面临大致相同的需求,由于提供能力的不同从而形成不足与过剩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面的立法,通过制度创新来实现合作提供,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强制实现合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晶 朱晓辉 郑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对农村公共产的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适应不了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供给机制模式,正确认识供给体制优化过程中各种制约因素,探索和创新新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及其实现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江龙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是人民公社时期供给体制的延续。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总体水平不足、结构失调等问题。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制度变革的角度,阐释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思路。
关键词:
农村公共物品 供给制度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严谷军
论我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及其变革严谷军现代发展经济学认为,没有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便没有经济增长。而资本最终来自储蓄,但储蓄本身并不能确保资本的形成,只有当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持。因此,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苟灵生
高等教育场域包含了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参与者,它整个活动主要是围绕以知识的传承、传播、生产与消费,以及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关系而展开的,教育场域研究日益具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文章探寻了教育场域的涵义、现状与特征,阐述了教育场域的思想基础,分析了教育场域的嬗变,得出教育场域的变革方向:回归教育的原点和一般意义上对人的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场域 教育变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晏 夏纪军
公共品的供给以及社会规范的维持都需要社会成员的自愿投入,社会的和谐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爱心付出,但是这种源自非货币性社会偏好的奉献行为受到制度环境、信息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VCM实验的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信息披露、交流、自愿惩罚机制、自愿组织等对居民公共品自愿供给行为的影响,以此推进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制度改革。
关键词:
公共品自愿供给 社会偏好 信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以三个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案例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在国家资源输入背景下,当村社作为资源支配的主体时,村级组织如何通过公共品供给来实现对村民的政治动员。研究发现,当村级组织可自主支配资源时,利益博弈逻辑会主导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村民动员具有自发性;如果国家在输入资源的同时也输入了科层制的资源使用程序,村庄的公共品供给就会显示出较高的程序正义逻辑,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也具有制度性的特征;与之对比,如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获取与村干部个人能力高度相关,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主要依靠村干部的长官权威,这种动员形式可能是不稳定的。因此,村社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可以重建利益博弈的政治空间,为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创造制度性的条件,避免政权的"悬浮",同时可以激活村庄社会中的非正式权威,达成治理有效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华 朱明仕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创了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新纪元。而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社会失灵的同时存在造成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效益和质量的低下,为此需要政府、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三者紧密合作,构建起合作互动的协调机制,增强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我国"一主多元"型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丁晓安
公共品的最优供给与公共品的需求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公共品的供求均衡,才能使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本文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其中的多重委托代理问题,从动态博弈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退出空间与意愿表达机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公共品 退出 意愿表达 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游宇
与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开发等相关联的政策、法规等制度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区域协调合作方面的统一制度尚未形成,各地区纷纷出台保护本地区利益的地方法规,呈现出相互矛盾的局面。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统一协调的规则,加强区域规划等,有必要加强统一的制度类区域公共品的提供,加强投资环境的保障、投资者与消费者的利益保障,统一市场规则方面的制度建设,保证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俊 文习成 刘祖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给效率的区域性差异致使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断裂,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亦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载体。文章通过梳理农村公共品的既有文献,基于DEA的实证模型,同时借助于全国省域面板数据,试图探讨当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区域的供给效率总体呈非均衡状态,供给资源的投入规模不尽合理,农村公共品与公共品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偏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红军 张盼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泰尔指数分解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中国省级区域公共品供给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国省级区域公共品总体供给效率缓慢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供给效率缓慢提高,且易受技术水平影响,而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效率缓慢降低,且易受供给规模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在发达省市上升较快,而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在大多省市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供给效率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递减格局,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的民生类公共品供给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中国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类公共品效率总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而民生类公共品效率总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之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范诗强
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一直是"三农"问题关注的焦点,而且政府承担着主要的供给责任。对于具有需求偏好差异的农村区域性公共品而言,政府完全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是导致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并结合浙江省村级公共品的调研,本文提出实现农村区域性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新模式———政府诱导供给模式,即通过税收惠免、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诱导私人或村集体积极参与农村区域性公共品供给,弥补县级政府效率损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东
当前我国政府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时,依然过分倚重行政力量的垄断监管,收效欠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将食品安全的垄断监管变革为多中心的、合作与协商的公共治理模式,应当切合时宜且现实可行。公共治理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政府内外部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治理效率,较好地规避政府失灵的风险和搭便车行为。现阶段,食品安全公共治理的实现路径为调整政府监管机构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强化食品供应厂商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引导消费者自我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