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1)
2023(4057)
2022(3556)
2021(3310)
2020(3044)
2019(6849)
2018(7003)
2017(14716)
2016(8339)
2015(9572)
2014(9660)
2013(9623)
2012(9375)
2011(8446)
2010(8890)
2009(8625)
2008(8566)
2007(8096)
2006(7395)
2005(6912)
作者
(24346)
(20178)
(19477)
(19476)
(12717)
(9408)
(9262)
(7936)
(7487)
(7279)
(6825)
(6613)
(6433)
(6318)
(6205)
(6200)
(5941)
(5851)
(5779)
(5750)
(5118)
(4971)
(4914)
(4613)
(4557)
(4503)
(4498)
(4471)
(4086)
(4041)
学科
(34060)
经济(34022)
管理(23599)
(23114)
(16301)
企业(16301)
方法(15569)
中国(15566)
数学(13788)
数学方法(13720)
(11403)
(10799)
(9330)
(8133)
贸易(8129)
(7985)
农业(7678)
(7090)
银行(7084)
业经(7006)
(6875)
(6582)
(6417)
劳动(6400)
国家(6212)
(6178)
地方(5841)
(5816)
(5575)
金融(5574)
机构
大学(126920)
学院(126163)
(57375)
经济(56204)
管理(47660)
研究(42993)
理学(40344)
理学院(39931)
管理学(39536)
管理学院(39286)
中国(33379)
(29935)
(27243)
科学(23572)
财经(23261)
(22395)
(21069)
研究所(19828)
(18884)
经济学(18815)
中心(18792)
(18549)
北京(17783)
经济学院(17153)
财经大学(17132)
(15954)
师范(15823)
业大(15781)
(14970)
(14959)
基金
项目(73923)
科学(57731)
研究(56747)
基金(53301)
(45447)
国家(45054)
科学基金(37596)
社会(36701)
社会科(34761)
社会科学(34753)
(27932)
基金项目(27720)
教育(26188)
(23787)
编号(23746)
资助(22835)
自然(21972)
自然科(21428)
自然科学(21420)
自然科学基金(21048)
成果(20809)
(17702)
课题(16764)
重点(16399)
(16347)
教育部(15295)
国家社会(15252)
(15191)
人文(14750)
(14711)
期刊
(65078)
经济(65078)
研究(41164)
中国(25369)
(21643)
管理(18035)
(16870)
学报(16532)
科学(15781)
(13640)
金融(13640)
教育(12946)
大学(12897)
学学(12068)
财经(12008)
农业(11581)
经济研究(10998)
业经(10421)
(10387)
技术(9837)
问题(9799)
(8717)
理论(7174)
国际(7077)
商业(6623)
技术经济(6300)
实践(6289)
(6289)
统计(6042)
经济管理(5992)
共检索到194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润东  
本文对我国“九五”后期以来城乡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竞争-互补”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目标上存在的差异,论述了经济转轨阶段的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与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行政体制密切相关联的。从增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性、促进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目标出发,国家在宏观配套政策方面应着重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邓红辉  
本文论述我国目前竞争状况,并提出政府在调节规范竞争中应打击不正当竞争,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制订国际竞争战略,加速资产重组步伐,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宏  王冲  牛文庆  
通过对矿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矿业城市的城乡就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幅度增长;第三产业较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增长速度快,而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减少,出现严重失业;国有企业、制造行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大,非公有制企业、服务行业就业比重增长较快。经济转型初期,矿业城市国有企业的破产、资产重组等减员增效,结构性失业严重,而非公有制等经济单位吸纳失业人员有限,导致失业人员大量增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从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人口和就业人口等基本概念出发,讨论劳动力就业状况综合统计指标的结构分解、标准化测量、生命表构建方法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年度劳动就业调查数据,对中国就业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18年劳动参与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以上。总和受教育年限增加的同时,就业的年龄模式也有很大变化,其结果是总和经济活动年限、平均预期工作时间持续缩短。2015年全国16岁人口平均预期工作年限为31.86年,比2000年缩短6.2年,平均预期工作时间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例由2000年的64.33%下降到2015年的48.31%。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供给规模持续下降,但青年劳动力,特别是18~24岁人口就业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各国经济国际化的进展,继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流,国际“人(劳动力)流”的兴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已成为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集聚中心之一。中日两国一依带水、同属东亚文化圈,但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形成了很大的水平差异。自中国大陆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由中国大陆迁向日本的人口流,已成为日本入迁国际人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本外国人登录统计,1993年底,在日中国人登录人数已达21万,约占外国人登录人数的16%,居在日外国人的第二位。这些入迁日本的中国人——即在日中国人,虽然迁日目的各不相同,但作为劳动力人口绝大部分都要打工赚钱,就业谋生。这是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所以产生、得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白景明  王志刚  徐玉德  王建新  王晨明  
本文主要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对中美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增速的放缓、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等多种因素的出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会继续上升,加之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出口会面临严峻挑战。短期内,中国的相对低劳动成本优势仍然会保持,所以尽管美国经济发生衰退,对中国进口和投资会减少,这会减少中美贸易逆差,但不会太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我国目前存在的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大、而制造业就业人口比重低且就业总人数增势微弱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同步调整;也成为我国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难以克服的障碍。本文从我国技术使用与制造业就业状况的格局出发,从深层次分析了我国在技术引进和技术采用中广泛出现的以技术和资金代替劳动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基础性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耿德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姚林如  杨海军  罗明  
本文针对现实经济中资本与劳动力匹配可能出现的5种情形,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推导了厂商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资本与劳动力理想配比值形式,并以此为对照标准分析了经济中资本与劳动力的现实匹配和理想匹配的差距对要素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了资本与劳动力近似理想配比值和现实配比值的结果,据此结果对我国的资本与劳动力匹配状况进行了初步解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兴华  熊菊喜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连清  周文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间劳动力转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流向主要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在劳动力异地转移过程中,流动的劳动力同时实现了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农村人口的非户籍迁移是主流,形成"候鸟式"劳动力迁移模式;东部对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尚未形成明显的选择性移民倾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小明  
文章采用Moran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对1997—2010年间中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的省域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各省域间劳动力分布的空间差异不断加大,东、中、西部劳动就业人数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因此,各省域应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本地区的劳动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俞梅珍  
保障女性就业与企业利益有冲突性的一面,也有相容性的一面。女性就业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导致劳动力均衡价格下降,可以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支出。提升女性职场竞争力,需要外生比较优势与内生比较优势相结合。重点是要完善女性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女性就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增强女性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供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俞梅珍  
保障女性就业与企业利益有冲突性的一面,也有相容性的一面。女性就业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导致劳动力均衡价格下降,可以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支出。提升女性职场竞争力,需要外生比较优势与内生比较优势相结合。重点是要完善女性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加强女性就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增强女性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