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3)
2023(5904)
2022(5100)
2021(4933)
2020(4209)
2019(9684)
2018(9856)
2017(20762)
2016(11338)
2015(12424)
2014(12551)
2013(12425)
2012(12104)
2011(11172)
2010(11690)
2009(11183)
2008(11264)
2007(10403)
2006(9657)
2005(8853)
作者
(32518)
(26992)
(26703)
(25771)
(17362)
(12547)
(12268)
(10225)
(10207)
(10014)
(9223)
(8868)
(8752)
(8680)
(8593)
(8350)
(7973)
(7965)
(7946)
(7920)
(6988)
(6725)
(6590)
(6242)
(6216)
(6182)
(6090)
(5994)
(5395)
(5343)
学科
(44288)
经济(44233)
管理(30781)
(30766)
(21817)
企业(21817)
方法(18235)
中国(16615)
数学(16417)
(16390)
数学方法(16185)
(12230)
(11820)
农业(10564)
(10331)
贸易(10325)
(10111)
(9854)
(9764)
银行(9749)
(9452)
业经(8855)
(8687)
(8053)
金融(8052)
及其(7906)
(7618)
地方(7603)
税收(7300)
(7253)
机构
学院(167171)
大学(167146)
(73673)
经济(72075)
管理(62460)
研究(59242)
理学(52806)
理学院(52219)
管理学(51361)
管理学院(51036)
中国(46853)
(37683)
(35718)
科学(33562)
(30477)
财经(28900)
研究所(27209)
(26278)
(26278)
(26079)
中心(26074)
北京(23228)
经济学(22957)
(22683)
师范(22499)
业大(21501)
财经大学(21205)
(21006)
经济学院(20705)
(20679)
基金
项目(99105)
科学(78192)
研究(75874)
基金(71768)
(61400)
国家(60871)
科学基金(51140)
社会(47882)
社会科(45308)
社会科学(45298)
(37251)
基金项目(36579)
教育(35170)
(32421)
编号(31925)
自然(31447)
资助(30985)
自然科(30658)
自然科学(30644)
自然科学基金(30102)
成果(28365)
(23223)
课题(22669)
重点(22249)
(21970)
(20163)
教育部(19980)
(19824)
国家社会(19273)
人文(19217)
期刊
(86137)
经济(86137)
研究(55749)
中国(33165)
(26265)
(24595)
管理(23322)
科学(21983)
学报(21932)
(21273)
金融(21273)
教育(18808)
大学(17127)
农业(16508)
学学(15980)
财经(14534)
业经(14390)
经济研究(14222)
技术(13553)
(12505)
问题(12084)
(10910)
国际(9538)
理论(9152)
商业(8195)
技术经济(8193)
实践(8149)
(8149)
现代(8079)
统计(7830)
共检索到262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俊霞  
一、劳动力供给与资源供给的矛盾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就业弹性为一定时,经济增长速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没有必要的增长速度,失业率就会上升。问题在于,经济增长不仅需要劳动力,还需要有其它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作为加工对象和劳动手段的物质产品及自然资源。其中,一国的自然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力华  刘后根  林斌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农村存在大量劳动力剩余;农民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及发达国家比较在存在较大差距。无论从新农村建设要求出发,还是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来分析,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多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造就新型农民,都是当前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国敏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换是一个在发展商品经济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在现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换存在着二律背反的情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中的正负效应并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与各种要素短缺矛盾并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的客观必然性与无序性矛盾并存,实行严格的证书制度,以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的顺利进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荣涛  李泽臣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玉秋  
2008~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文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明珠  
文章采取人口预测、经济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2050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6年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将发生反转,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2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1并假定一直保持不变,我国也将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低生育水平的巨大惯性对我国中长期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可逆转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生育水平下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短期促进就业,中长期促进人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政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苏永照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南通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度了南通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三大系统之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目前,南通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状态,三者协调发展效果并不显著,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化解南通市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是突破自身主导限制性因素,实现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同步、整体提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劳动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短缺"与"过剩"并存。"短缺"体现为企业"招工难","过剩"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原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性特点导致经济增长会更多地创造"生产性"岗位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岗位,而经济增长对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服务性"就业岗位拉动作用较弱,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因而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最后提出了应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对策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蔓洲   程开明   章上峰   刘书成  
本文基于劳动力价格扭曲与错配视角,结合劳动力技能水平,测算了2007—2022年我国19个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从配置过度转为配置不足;第二产业总体上劳动力配置不足,但整体处于优化状态;第三产业则出现劳动力配置过度与配置不足并存的现象。在2022年,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态,同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处于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状态。同时,若消除劳动力错配现象,我国劳动力将从相对过剩转变为相对短缺,2022年劳动力潜在就业人数为8.71亿,经济潜在总产出比2022年实际总产出高5.98%。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现状,并为缓解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蔓洲   程开明   章上峰   刘书成  
本文基于劳动力价格扭曲与错配视角,结合劳动力技能水平,测算了2007—2022年我国19个行业的劳动力错配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劳动力从配置过度转为配置不足;第二产业总体上劳动力配置不足,但整体处于优化状态;第三产业则出现劳动力配置过度与配置不足并存的现象。在2022年,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处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态,同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处于劳动力严重过剩的状态。同时,若消除劳动力错配现象,我国劳动力将从相对过剩转变为相对短缺,2022年劳动力潜在就业人数为8.71亿,经济潜在总产出比2022年实际总产出高5.98%。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究了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现状,并为缓解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出现突发性失业高潮,1997年底实际失业人口规模达1100-1300万人,真实失业率在6%左右,创建国近50年来的最高记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降低城镇高失业率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从供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杰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从供给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性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影响技能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学术至上"的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低回报和企业低成本优势策略的选择弱化了技能的需求。由此得出,我国当前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不仅是一个技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能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破解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着手,企业培训应从完善相关培训制度着手,实现两者的共同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士义  田洪波  尹志锋  刘永合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