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0)
- 2023(9078)
- 2022(7454)
- 2021(6832)
- 2020(5356)
- 2019(12059)
- 2018(11963)
- 2017(23315)
- 2016(12851)
- 2015(14455)
- 2014(14477)
- 2013(14545)
- 2012(14138)
- 2011(12870)
- 2010(13299)
- 2009(12645)
- 2008(12823)
- 2007(11678)
- 2006(10811)
- 2005(10208)
- 学科
- 济(59667)
- 经济(59605)
- 业(38920)
- 管理(38642)
- 企(28940)
- 企业(28940)
- 中国(23697)
- 农(20133)
- 地方(18380)
- 方法(18086)
- 财(17851)
- 业经(15241)
- 数学(15127)
- 数学方法(15031)
- 农业(13995)
- 制(12965)
- 银(12581)
- 银行(12563)
- 行(12107)
- 务(11627)
- 财务(11609)
- 财务管理(11566)
- 融(11410)
- 金融(11409)
- 贸(11115)
- 贸易(11098)
- 发(11094)
- 企业财务(11059)
- 易(10734)
- 地方经济(10336)
- 机构
- 学院(189695)
- 大学(186041)
- 济(80986)
- 经济(79230)
- 管理(68088)
- 研究(67520)
- 理学(56431)
- 理学院(55780)
- 管理学(55121)
- 管理学院(54754)
- 中国(54261)
- 财(42393)
- 京(40804)
- 科学(38212)
- 所(34678)
- 财经(31647)
- 江(30679)
- 研究所(30460)
- 中心(30025)
- 农(29129)
- 经(28428)
- 北京(27000)
- 范(26594)
- 师范(26344)
- 州(25041)
- 经济学(24738)
- 院(24258)
- 业大(23476)
- 财经大学(23034)
- 农业(22257)
- 基金
- 项目(109867)
- 研究(86761)
- 科学(85818)
- 基金(76165)
- 家(64443)
- 国家(63797)
- 社会(54850)
- 科学基金(53678)
- 社会科(51957)
- 社会科学(51944)
- 省(44294)
- 基金项目(39680)
- 教育(39297)
- 编号(37097)
- 划(36623)
- 成果(32004)
- 资助(30950)
- 自然(30541)
- 发(30140)
- 自然科(29730)
- 自然科学(29723)
- 自然科学基金(29135)
- 课题(26790)
- 发展(24983)
- 重点(24810)
- 展(24558)
- 部(24322)
- 性(23041)
- 创(22847)
- 项目编号(22327)
共检索到314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敏霞
劳务派遣组织的职业化发展将有助于保护劳工在工资、休假、安全卫生及就业歧视等方面的法律权利,而其专业化发展一方面提升劳务派遣组织的理人空间,更主要的是提高雇用业务的专业化服务,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对派遣劳工的看法,提升其社会地位,有助于我国劳务派遣组织的良性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啸林 韩新磊
劳务派遣这种新兴的就业模式,对于增加农民工就业数量,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维护农民工权益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同时,劳务派遣组织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主体,其规范化发展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与之相关的诸多主体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务派遣组织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从作者对河南部分地市的调查情况来看,劳务派遣组织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及时规制将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与维权、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农民工就业 规范化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长征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与国外相比已经处于超常发展的状态,这也说明,现行立法存在着"规制失灵"问题。为确保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落实劳务派遣的"三性"原则、同工同酬原则和连带责任制度。同时制定限制和禁止使用劳务派遣的行业目录,建立派遣用工转正制度,加强工会的作用等。
关键词:
劳务派遣 法律规制 用工方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佳
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是我国完善多层次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举措,自劳务派遣制进入《劳动合同法》并予以实施后,劳务派遣在短期内出现了非理性繁荣的现象,迫切需要从劳动法理论建设和法律规制的角度进行规范和完善。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劳务派遣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劳务派遣非理性繁荣的原因,重点对《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适用范围的规定进行评析,并提出了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劳务派遣 适用范围 规制 路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璐 宋晓波
日本劳务派遣业伴随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转变,经过多次调整和改革,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劳务派遣运行制度,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立法。日本劳务派遣规范完备的法律、严格精细的管理监督机制、适度的发展规模、明确的权利义务配置,值得我国吸收借鉴。
关键词:
日本 劳务派遣法 现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倩
人力资源外包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国家级战略。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劳务派遣转型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独有的特征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需基于生命周期、人力资源核心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战略性,选择不同路径的人力资源外包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倪雄飞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从严规制的法律条文没能遏制其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史表明劳务派遣是一种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要解决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除从制度层面把劳务派遣限定为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外,更要从体制层面上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疏导的方式使劳务派遣卸下其不应承担的重负。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劳动合同法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斌 金霞 谭士百
虽然《劳动合同法》明确界定劳务派遣为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用工方式,但是,仍受用工单位和一些劳动者青睐。劳务派遣员工的数量较大,他们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等不仅影响微观组织的绩效,也对全社会的效率甚至国家的竞争力产生影响。其中,劳务派遣员工的组织公平感对他们的工作倦怠就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有类似"双雇主"的特殊身份,劳务派遣员工无法实现同工同酬、合理晋升,一些权利得不到公平保障,出现了较突出的工作倦怠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用工制度变革的大背景和近年来的实践,主要研究劳务派遣员工在用工单位的组织公平感知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及其特殊性。为更进一步细分组织公平感对工作倦怠的内部影响机制和个体差异,结合已有文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修改建议 深层体制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