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585)
2022(2360)
2021(2297)
2020(2166)
2019(4954)
2018(5305)
2017(11495)
2016(6382)
2015(7399)
2014(7593)
2013(7897)
2012(7698)
2011(6978)
2010(7152)
2009(7063)
2008(7172)
2007(6490)
2006(5858)
2005(5514)
2004(4977)
作者
(18842)
(15371)
(15190)
(14674)
(9749)
(7173)
(7149)
(5808)
(5688)
(5599)
(5171)
(5035)
(4939)
(4803)
(4760)
(4753)
(4673)
(4522)
(4415)
(4415)
(4037)
(3779)
(3747)
(3532)
(3528)
(3476)
(3422)
(3393)
(2993)
(2945)
学科
(26689)
经济(26667)
管理(19188)
(17683)
(14345)
企业(14345)
方法(13911)
数学(13091)
数学方法(13017)
(10180)
中国(9403)
(8822)
(8134)
银行(8129)
(7746)
(7139)
贸易(7128)
(7040)
(6851)
财务(6846)
财务管理(6823)
企业财务(6450)
(6314)
(6186)
金融(6186)
(4995)
(4682)
制度(4679)
(4442)
业经(4376)
机构
大学(96899)
学院(95527)
(43603)
经济(42646)
管理(34486)
研究(31670)
中国(30087)
理学(28376)
理学院(28098)
管理学(27766)
管理学院(27610)
(25583)
(21001)
财经(19539)
(17615)
(16537)
科学(16319)
中心(14934)
财经大学(14687)
经济学(14338)
研究所(14285)
北京(14112)
(13856)
经济学院(13138)
(12908)
金融(12716)
(12504)
(11943)
(11702)
银行(11536)
基金
项目(50520)
科学(38950)
研究(37864)
基金(37062)
(31407)
国家(31178)
科学基金(25824)
社会(23857)
社会科(22702)
社会科学(22697)
基金项目(19151)
(18046)
教育(17714)
资助(16944)
自然(15910)
编号(15821)
(15817)
自然科(15470)
自然科学(15466)
自然科学基金(15185)
成果(14320)
(12685)
重点(11368)
教育部(11064)
(10782)
课题(10776)
人文(10462)
社科(10216)
(10209)
(9902)
期刊
(49414)
经济(49414)
研究(34674)
(19936)
(19570)
金融(19570)
中国(17254)
管理(13601)
学报(11882)
(10814)
科学(10630)
财经(10246)
大学(9326)
经济研究(9160)
学学(8818)
(8703)
(7568)
问题(7478)
业经(7364)
技术(7342)
农业(7074)
理论(7010)
国际(6851)
教育(6773)
实践(6292)
(6292)
商业(5356)
会计(4935)
统计(4886)
技术经济(4707)
共检索到155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艾洪德  
本文主要分析利率对货币数量调节控制的机理,并探讨怎样完善我国利率机制、强化利率的货币数量调控功能。一、理论前提 1、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利率都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经济变量,同时,又是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经济变量和行为变量.这是通过利率调节控制货币数量的理论前提.当然,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货币化程度较低,金融市场比较落后,加之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相对弱化了利率在这方面的作用,但利率本身具有的货币数量调控功能是不能被否定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牛建军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中美之间利差倒挂导致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鉴于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健全,可以适当考虑把黄金市场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平台,把黄金交易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与公开市场操作和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宏瑾  苏乃芳  
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是建设我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对货币调控方式转型理论和各国政策实践进行简要梳理后,文章以货币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货币数量和利率与物价、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动态系数和权重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利率与物价、产出的动态系数和权重明显高于货币数量,价格变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中间变量与最终目标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章的发现,为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为主转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调控方式转型和健全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提供了可靠的实证研究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毕燕君  
文章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下,构建基于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基于广义流动性的两个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独立且平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给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数量型工具调控绩效的影响,力求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志九  
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对象的数量型调控方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数量型调控具有多方面的不足,其有效性受到质疑,且面临结构性问题的掣肘,开放环境下其独立性容易受到干扰。与之相反,以利率走廊为代表的价格型调控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和理论基础,宜将其作为货币政策未来调控的主要方式。从近年来的现实来看,现阶段我国已具备逐渐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为了创造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良好环境,下一步需要扎实推进利率市场化定价等相关基础工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贾德奎  
通过控制央行存贷款利率 ,直接锁定和调节同业拆借利率 ,而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做法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 ,因为这种调控利率模式比我国准备采取的美国模式容易得多 ,我国也具有如此操作的基本条件。我们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并未发生在央行存贷款利率之和两分之一的地方的重要原因 ,是我们还没有将利率调控的目标和机制转移到加拿大等国的模式上来。只要我们做出这样的调整 ,实现无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利率调控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利率市场化也将轻而易举地突破瓶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贾德奎  
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全参照美国的模式进行。由于还不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尚需时日 ,强行推进 ,则代价不菲。问题还在于 ,既便是美联储 ,也认为现有的通过公开市场调控利率的机制无法应对电子货币的冲击 ,难以持续。完全有可能 ,当我们已经具备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时 ,却发现参照模式已经失效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另谋他途。文章研究发现 ,近年来已经引起各国央行广泛关注的无货币供应量变动调控利率的方式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文章大胆分析指出 ,如果我国以此模式去进行利率改革 ,将变现有的劣势为优势 ,大大缩短利率市场化的时间 ,以最小代价取得实质突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论我国货币数量控制体系运行的基础艾洪德在研究货币数量的控制方式和控制手段的时候,我们发现,许多在市场经济中发育起来并用于调节控制市场经济中货币数量运行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别是传统的三大控制手段,一旦用于我国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原因恐怕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海霞  
近年来,我国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明显减弱。应推进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变,以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贾德奎  胡海鸥  
在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 ,“利率走廊”正逐渐取代公开市场操作的位置 ,在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表明 ,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简单透明 ,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预期 ,并具有更好的调控效果。因此 ,我国也有必要考虑采用利率走廊模式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江林  汪洋  
文章逐一分析了我国转轨现阶段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利率作为中央银行宏观间接调控的基准利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最适于作为央行货币调控的基准利率;同时也指出,在我国现阶段,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要真正发挥基准利率作用,尚有待于整个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有待于央行金融间接调控体系的完善,有待于央行的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实现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芳秀  
本文从利率作用机制的有效性这一角度出发,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软约束现象,利率对投资的作用机制传导不畅,利率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本文从货币供应、信贷总量的数量控制的可控性、相关性及调控手段等方面分析,认为着重于数量控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的效果越来越弱,应该加强利率机制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央行调整存贷款利率仍然是必要之举,这是由中国的利率体制决定的。同时,转向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一个全球趋势,中国人民银行也为此做了积极的努力。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利率机制在货币调控中的作用的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