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9)
- 2023(11386)
- 2022(9718)
- 2021(9203)
- 2020(7994)
- 2019(18211)
- 2018(18087)
- 2017(36147)
- 2016(19060)
- 2015(21604)
- 2014(21226)
- 2013(20778)
- 2012(19046)
- 2011(17031)
- 2010(16997)
- 2009(15839)
- 2008(15072)
- 2007(13062)
- 2006(11438)
- 2005(10267)
- 学科
- 济(75244)
- 经济(75118)
- 管理(59809)
- 业(55442)
- 企(46120)
- 企业(46120)
- 方法(36677)
- 数学(32692)
- 数学方法(32296)
- 财(24098)
- 中国(21554)
- 制(20575)
- 农(19853)
- 贸(16396)
- 贸易(16388)
- 业经(16263)
- 易(16098)
- 银(14576)
- 银行(14565)
- 务(14364)
- 财务(14318)
- 财务管理(14283)
- 融(14003)
- 体(14002)
- 金融(14000)
- 行(13923)
- 企业财务(13540)
- 农业(12310)
- 技术(11921)
- 学(11825)
- 机构
- 大学(267491)
- 学院(265579)
- 济(116632)
- 经济(114453)
- 管理(106587)
- 理学(92202)
- 理学院(91336)
- 管理学(89983)
- 管理学院(89478)
- 研究(82864)
- 中国(65611)
- 财(58629)
- 京(54235)
- 财经(46286)
- 科学(44779)
- 经(42139)
- 中心(39192)
- 所(38609)
- 江(37664)
- 经济学(37151)
- 财经大学(34785)
- 农(34646)
- 研究所(34421)
- 业大(34403)
- 北京(33842)
- 经济学院(33641)
- 范(31880)
- 师范(31594)
- 院(30582)
- 州(29708)
- 基金
- 项目(176150)
- 科学(140983)
- 研究(132778)
- 基金(131067)
- 家(111948)
- 国家(111073)
- 科学基金(97054)
- 社会(87505)
- 社会科(83139)
- 社会科学(83120)
- 基金项目(69329)
- 省(66544)
- 教育(62125)
- 自然(60733)
- 自然科(59331)
- 自然科学(59316)
- 自然科学基金(58245)
- 划(56499)
- 编号(53618)
- 资助(52935)
- 成果(43626)
- 部(41404)
- 重点(39268)
- 制(38561)
- 创(37482)
- 发(36936)
- 国家社会(36770)
- 教育部(36659)
- 课题(36155)
- 人文(35815)
- 期刊
- 济(123658)
- 经济(123658)
- 研究(80407)
- 中国(47557)
- 财(46003)
- 管理(40727)
- 学报(33875)
- 科学(33150)
- 农(30575)
- 大学(28043)
- 融(27771)
- 金融(27771)
- 学学(26520)
- 教育(25480)
- 技术(23497)
- 财经(23342)
- 农业(20589)
- 经济研究(20192)
- 经(20018)
- 业经(19693)
- 问题(17424)
- 贸(15793)
- 国际(14615)
- 理论(13942)
- 技术经济(12561)
- 实践(12530)
- 践(12530)
- 商业(12119)
- 统计(12075)
- 现代(11716)
共检索到390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婷
文章从限制死刑的适用、辩护制度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三个方面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公约》确立的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提出自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使其与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相协调,以便我国尽早批准和实施《公约》,从而促使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一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国际公约 刑事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群
1998年中国政府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个人国际法主体资格成立的前提下,事实身份关系在该公约中为"家庭"而受保护,而国内司法解释为"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以至于我国国际私法上的涉外事实身份关系法律冲突的解决,不可能有对应的同居关系的冲突规范适用。解读《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关条款的启示是:事实身份关系应建构为"事实婚姻"这一法律身份关系,从而使事实身份关系,在国内婚姻家庭法、国际法及国际私法上法律身份一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轶
对刑事管辖权的质疑,是保护案件当事方合法权益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刑事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目前在世界诸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均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相关制度。因此,为正确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当要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中相关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管辖权争议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管辖权异议 构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燚
财政制度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因此财政制度的变迁也就自然成为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两者之间关系演化的脉络,本文首先从国家起源的角度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是财政收入最大化,然后描述了几种财政制度及与之相应的国家特征,并分别阐述了与之对应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在国家预算体制下,公民的权利才真正得以完全实现,政府权力才真正得以受到限制。
关键词:
财政 国家 权力 公民 权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永鹏
俄罗斯刑事诉讼制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991年独立以后 ,俄罗斯对原苏联的刑诉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改革的着重点主要集中在转变原来的刑诉理念和扩大被告人与辩护人的权利。但是 ,新的刑诉制度还需要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
关键词:
俄罗斯 刑事诉讼制度 改革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健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对各项个人权利的保护。确立个人权利对政府提出了三重义务要求:第一,采取积极行动保护个人权利不受侵犯;第二,为个人权利实现提供保障措施;第三,限制自身权力及其行使方式,尊重个人权利,不干涉和侵犯个人权利。中国政治和行政体制四十年来的改革适应了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需要。从管制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保障了个人权利的实现;扩大参政议政渠道,确立并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强化对政府行为的约束,预防和惩治了侵犯个人权利的滥用权力行为。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公民权利 政治权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单新萍
权力源于权利。公民权利的天赋性、至上性,既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依据,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宪政制度安排的终极目的。"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客观上要求实行民主预算。形式上,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本质上则是以宪法及相关法律为基础的综合性契约,它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受社会公众委托,通过民主政治程序配置纳税人的税款,并将其转化为"一揽子"公共品的一种公共治理机制。因此,社会公众有权利要求获得充分、真实的政府预算信息,政府也有责任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及政务信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进娥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监察委员会行使国家监察职能,不仅是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重大司法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对于改善刑事诉讼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有利于克服检察院自我监督的不足,促进检察院人权保障职能的发挥,实现检察权的规范运行;有利于辩护权的实质化,实现辩护权与公诉权的平等对接;有利于庭审实质化及法官的独立、中立,保障审判权公正运行。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检察权 辩护权 审判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慧漪 曹歌
文章从图书馆公益性的价值体现、图书馆公益性的缺失及维护图书馆公共权利的现实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权利与公共图书馆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骆正林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漫长、全面、深刻的转型期,虽然转型的道路曲折、迂回,但历史发展的方向却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随着公民社会的成长,民权意识的觉醒,公民参与已经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作为对民权觉醒的回应,公共管理者必须要体察民生、民情、民心,不断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巩固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关键词:
社会转型 民权 政治体制 宪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聂磊
分配的公平正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权利是现代社会人们表达利益和需要的最基本、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所谓分配的公平正义表现为公民权利能够获得保障。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来审视分配制度公平正义的诉求,将有助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公平正义 公民权利 分配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邓子滨
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目的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刑事诉讼,旨在发现真相并将罪犯绳之以法;刑事诉讼法,则旨在减少错案并维护个人尊严。法治文明国家必然珍重刑事诉讼法,只有珍重刑事诉讼法,才能少出错案并维护个人尊严。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查明案件的真相。所谓案件的真相,就是真实。刑事法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因此刑事法要求以真实为根据解决案件。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确保在遵循程序规则并保障人的尊严与自治的前提下寻求犯罪真相。
关键词:
目的 发现真相 手段限制 减少错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毅 刘智颖
近年来,随着经济类犯罪数量的上升,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工作日益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罪与非罪及量刑程度的认定。目前我国在刑事诉讼价格鉴定方面尚有缺陷,如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资质的机构和相应行业标准,相关配套制度缺乏等等。从我国刑事诉讼中价格鉴定现存问题与新型网络犯罪等现象分析入手,探究了形成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澎 姜金良
因刑事缺席审判属于对被告人权利保障克减的情形,因此对缺席审判制度应进行系统性制度构建,以实现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正义要求。首先,需要通过送达确保被告人知晓缺席审判程序以保障程序选择权。其次,被告人近亲属在缺席审判程序中可作为利害关系人、证人,同时可代表被告人利益代为行使部分权利。再次,缺席审判与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的具体衔接上应区分具体的类型,分别处理。最后,缺席审判制度应有特殊救济权。被告人归案或判决后对程序提出异议的,应由检察机关重新起诉后再行审理。
关键词: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程序知晓 重新审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蕴
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健全,人们的“人权意识”逐渐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以法律条例为标准,衡量自己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实现。比起其他人而言,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往往更关注这部分内容。而确保被害人合理合法地享有其自身应有的权利,是大部分法律行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上刑事案件的执法过程更加公平公正,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指出人们在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继而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不受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