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0)
- 2023(14504)
- 2022(12229)
- 2021(11448)
- 2020(9175)
- 2019(20617)
- 2018(20735)
- 2017(39396)
- 2016(21592)
- 2015(24652)
- 2014(24971)
- 2013(24912)
- 2012(24050)
- 2011(22284)
- 2010(22948)
- 2009(21839)
- 2008(21493)
- 2007(20128)
- 2006(18636)
- 2005(17369)
- 学科
- 济(113358)
- 经济(113175)
- 业(59279)
- 管理(52849)
- 农(51308)
- 企(36775)
- 企业(36775)
- 方法(35891)
- 中国(34280)
- 农业(33967)
- 数学(29695)
- 地方(29593)
- 数学方法(29430)
- 业经(27791)
- 制(23076)
- 学(21534)
- 财(20277)
- 银(19330)
- 银行(19305)
- 行(18817)
- 融(18750)
- 金融(18743)
- 发(17777)
- 贸(17694)
- 贸易(17677)
- 易(17039)
- 体(16412)
- 地方经济(16196)
- 理论(15711)
- 和(15038)
- 机构
- 学院(326931)
- 大学(324600)
- 济(145085)
- 经济(141951)
- 研究(121734)
- 管理(117388)
- 理学(98170)
- 理学院(97031)
- 中国(96516)
- 管理学(95465)
- 管理学院(94870)
- 京(70747)
- 科学(70104)
- 农(69256)
- 财(67380)
- 所(63007)
- 研究所(55937)
- 中心(55365)
- 江(52906)
- 农业(52882)
- 财经(51437)
- 业大(49305)
- 经(46370)
- 北京(45542)
- 范(45502)
- 师范(45072)
- 经济学(44431)
- 院(42141)
- 州(41963)
- 经济学院(39622)
- 基金
- 项目(196503)
- 科学(153197)
- 研究(149891)
- 基金(139361)
- 家(120216)
- 国家(119034)
- 科学基金(99855)
- 社会(96886)
- 社会科(90558)
- 社会科学(90529)
- 省(77628)
- 基金项目(72516)
- 教育(67364)
- 划(64084)
- 编号(62955)
- 自然(59160)
- 自然科(57697)
- 自然科学(57683)
- 资助(57034)
- 自然科学基金(56636)
- 成果(53397)
- 发(48320)
- 课题(44491)
- 部(44155)
- 重点(43950)
- 发展(39832)
- 国家社会(39556)
- 创(39402)
- 展(39232)
- 性(38753)
- 期刊
- 济(185664)
- 经济(185664)
- 研究(108649)
- 中国(78646)
- 农(71711)
- 学报(50678)
- 财(49214)
- 农业(48092)
- 科学(47206)
- 管理(43714)
- 融(41309)
- 金融(41309)
- 教育(39819)
- 大学(39699)
- 学学(37383)
- 业经(32893)
- 技术(28977)
- 经济研究(28207)
- 财经(27015)
- 问题(25139)
- 经(23426)
- 业(22973)
- 世界(18966)
- 贸(18448)
- 技术经济(17573)
- 版(17220)
- 经济问题(16656)
- 农村(16608)
- 村(16608)
- 国际(16529)
共检索到539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焘 孙正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向社会化大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社会发展实践对农村集体经济重新定义,梳理归纳了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各种形式,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雍哲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如何深化农村改革,使农业和农村经济顺利转入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轨道,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当前需要很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市场经济与农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农业领域建立新的发展诱导机制。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产品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况,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农业发展的促进机制主要靠国家的计划和指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农业应以生产是否发展、农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农民收入是否增加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积极性的大事,是检验农业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经过一段争端,已由十四大给以肯定。究竟怎样认识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应如何发展?本文想就此作一些探讨。 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一)农村的经济成分适宜于发展市场经济 农村经济体制经过改革以后,农户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他们有大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有产品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登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胜利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证了我国经济建设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转化过程,比较、分析了思想理论界有关计划与市场若干观点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向市场经济迈进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崚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后,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新阶段。什么是市场经济,尽管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看法尚不尽一致,但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达到共识:(1)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都要进入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产权关系明晰,利益主体多元化,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3)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等间接方式进行,旨在培育良好的市场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先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贤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方贤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中都普遍存在。它与农村经济紧密相联,但在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其地位、形式、作用及其监管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我国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亚东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市场经济在我国农村如何实现?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中介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社来精心、全面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并为农民生产与生活服务。 一、为什么要由农村合作社来全面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一)从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农民不能自发地进入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经济组织来组织和引导 考察我国农村、农业、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历史和现状不难看出,在我国各层的决策中,农民没有自己的忠实的、完整的代言人;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国家没有哪一个部门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姜维壮
论我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职能与作用姜维壮一、政策理论依据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在论述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策略方针时,对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问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其前提条件问题、建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代鹏 周延明
作者认为,1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为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从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看,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作者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闵耀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认,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评价农村改革的过去,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已成为从事农村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讨论、探说的一大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村改革历史与现实剖析,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道龙
提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建立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制度,必须由财产关系明晰的微观经济主体、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合理宏观调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向群发 雷虹
文章认为.在目前新旧体制交替的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着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差,人增地减矛盾突出,小生产难以适应大市场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1.培育市场主体。包括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引导乡镇企业适应和开拓市场;2.建立市场体系。主要是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大市场预测和信息系统;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其中,主要是加强资金流向的调控、农产品价格保护的调控、政策法规的调控和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立
中南六省(区)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研讨会,于1993年7月6日至9日在广东滨海城市惠州市召开。会议由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和广东省农研中心、惠州市政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农大经贸学院联合主办。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广东等省(区)和部分地市农村工作部门、研究工作单位、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教授和实际工作者,共65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盛会。会议主要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面临的困难和农业如何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