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2)
2023(15371)
2022(13072)
2021(12261)
2020(10527)
2019(24261)
2018(23956)
2017(47207)
2016(25135)
2015(28492)
2014(28325)
2013(28058)
2012(26007)
2011(23475)
2010(23587)
2009(22094)
2008(21935)
2007(19806)
2006(17378)
2005(15214)
作者
(72439)
(60903)
(60840)
(57817)
(38172)
(29348)
(27772)
(23904)
(22785)
(21553)
(20479)
(20456)
(18848)
(18786)
(18730)
(18666)
(18577)
(17798)
(17555)
(17298)
(14969)
(14954)
(14914)
(13886)
(13769)
(13622)
(13441)
(13394)
(12322)
(12224)
学科
(109849)
经济(109727)
(78193)
管理(70256)
(54499)
企业(54499)
(53130)
方法(52048)
数学(46876)
数学方法(46370)
农业(35498)
中国(28350)
(28202)
业经(27508)
(22159)
(20971)
贸易(20962)
地方(20473)
(20447)
(18846)
(17470)
银行(17429)
(17167)
财务(17121)
财务管理(17076)
(16638)
企业财务(16212)
(16039)
金融(16036)
技术(15550)
机构
学院(369485)
大学(366327)
(155176)
经济(152167)
管理(145987)
理学(127190)
理学院(125911)
管理学(123859)
管理学院(123188)
研究(116509)
中国(90789)
(74452)
(74352)
(71432)
科学(70063)
业大(58197)
(57682)
财经(57544)
农业(57490)
中心(56681)
(54242)
(52412)
研究所(52175)
经济学(47583)
(46556)
师范(46101)
北京(45782)
经济学院(43319)
(43106)
财经大学(42582)
基金
项目(246796)
科学(195583)
研究(181294)
基金(180999)
(156546)
国家(155165)
科学基金(134252)
社会(117098)
社会科(110814)
社会科学(110780)
(96930)
基金项目(96295)
自然(85889)
自然科(83939)
自然科学(83918)
教育(83769)
自然科学基金(82480)
(80589)
编号(74417)
资助(73581)
成果(59913)
(55927)
重点(54989)
(53255)
(51202)
课题(49907)
国家社会(48663)
教育部(48222)
创新(47797)
科研(47512)
期刊
(168106)
经济(168106)
研究(102287)
(74927)
中国(65169)
学报(55911)
(54092)
科学(52415)
农业(50754)
管理(48561)
大学(43671)
学学(41669)
(36980)
金融(36980)
业经(33785)
教育(33350)
技术(31266)
财经(28221)
经济研究(25549)
问题(24332)
(24125)
(24015)
(19246)
统计(18771)
技术经济(18410)
理论(17772)
商业(17491)
(17480)
(17059)
世界(16917)
共检索到52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鹏  张晓峒  张静  
从现实状况看,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反贫困模式的成效呈递减趋势。因此,为探究村民的行为选择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文章在合理界定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项选择Probit模型来分析村民的行为选择在"农村脱贫"中的作用。该模型的Gibbs抽样估计结果显示:农村的企业数量、村务管理效率、村民就业结构、村民受教育程度、村内公共投资力度及村民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均构成我国农村贫困的决定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文章使用2009年在山东省沂蒙山区部分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影响女性老年人口贫困及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指标,把老年女性的贫困区分为"暂时性贫困"和"持续性贫困",而"持续性贫困"才是政府重点解决和帮扶的对象;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持续性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文章认为解决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的最优方案不是设计一个新的制度,而是对目前的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加以"整合",然后重点对该部分群体加以倾斜和覆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亚庆  王晓兵  杨军  罗仁福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国强  石玉成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芸  张丞  
本文利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组织的针对全国100多个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调查数据,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Optimal Scaling)实证考察了具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劳动力再次做出流动决策时的行为决定因素,探寻了以往流动经历对下一次流动决策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农村流动劳动力在外打工积累的人力资本可以转化为在农村从事非农行业、自我经营或创业的人力资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楚军红  
本文根据笔者于2000年2月利用“亲属网络法”对中国中部某县820名20~44岁的已婚妇女所做的问卷调查和对当地农民、乡(村)干部、计生工作者和医务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的数据,利用交叉列表和 LOGISTIC回归,对中国农村产前性别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胎次、胎儿性别和已有子女性别是产前性别鉴定和性别 选择性人工流产的主要决定因素,农民不愿多生但想生男孩的生育意愿是产前性别选择的根本原因,而传宗接代是农民富裕后生育儿子的主要考虑。因此,扭转人们重男轻女、传宗接代观念是解决出生性别比上升的治本之路。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汤晋  陈洋庚  滕盼  
建立相对贫困缓解的长效机制是2020年后中国减贫事业的新战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深度剖析至关重要。目前农村家庭不仅存在收入贫困,其教育水平、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贫困更为严重。不同因素对贫困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农村家庭规模、从事个体经营情况、医疗保健支出、商业保险性支出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政府补助、外出打工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解决农村家庭多维贫困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要积极引导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农村人口脱贫阻碍;再次要保障农村地区饮水安全;最后要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家军  朱乾宇  
本文基于三峡湖北库区4区县444户农村移民家庭2006年和2010年的入户监测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并比较了迁移初期和迁移后期农村移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研究表明:从迁移初期到迁移后期,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但相对贫困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在迁移初期,移民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都对移民家庭的相对贫困状态有显著影响,但到了迁移后期,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时间总和成为影响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家军  朱乾宇  
本文基于三峡湖北库区4区县444户农村移民家庭2006年和2010年的入户监测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并比较了迁移初期和迁移后期农村移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研究表明:从迁移初期到迁移后期,三峡农村移民家庭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基本缓解,但相对贫困仍在较大范围内存在。在迁移初期,移民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都对移民家庭的相对贫困状态有显著影响,但到了迁移后期,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时间总和成为影响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仇焕广  严健标  李登旺  韩炜  
促进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对缓解我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4省409户农户的两期实地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仍以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为主,尽管其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占生活能源消费的60%以上;电能、燃煤、燃气等化石能源消费快速上升;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发展较快,但所占比例依然较低。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能源市场发育程度、户主受教育程度和非农就业经历、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也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赵绪福  
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是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运用Probit模型对鄂西贫困山区289个农户技术采用的行为分析表明:技术采用后粮食产量的增加、与农业推广机构的联系、离乡集镇距离、政府对采用新技术的奖励与农户采用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而农户的民族特征、农户非农收入水平与采用新技术呈负相关。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强  
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已成为扶贫举措中一致的共识。基于2014~2016年中国农村困难家庭面板数据,尝试探究精准扶贫以来,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脱贫内生动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深度越深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陷入贫困时间越长其脱贫内生动力越低;单纯提供资金补贴帮扶方式显著降低其客观脱贫内生动力,提供就业创业的积极帮扶能显著提升其主观脱贫内生动力。对此,建议精准扶贫政策设计考虑对贫困群体建立有关贫困深度和陷入贫困时长等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分类管理和帮扶,贫困程度较深者除了物质帮扶以外,更应注重培育其脱贫内生动力。同时还应实施积极的帮扶政策,构建责任关联的现金给付制度。在2020年全面脱贫后对贫困程度较深者持续进行跟踪并健全政策配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伯驰  段志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减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居民贫困理应发挥出应有成效。文章从贫困脆弱性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匹配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低保制度并没有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没有改变。根据不同贫困类型家庭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低保会提高在当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梳理背后的影响机制,发现获得低保救助的农村家庭会减少其劳动时间,也即存在显著的福利依赖效应,同时也会降低农村家庭的主观社会地位,削弱其向上流动的信心,此外还会减少从外部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不利于未来贫困状况的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红  
文章利用新疆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2000~2012年新疆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分析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线的变动对贫困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仍然是新疆减贫的主要动力,但是由于收入分配的不断恶化和贫困线的上升导致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不断下降。新时期,新疆开发式扶贫战略应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转向把经济增长和对穷人有利的收入分配相结合,从而实现有效减贫。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樊丽明  杨国涛  范子英  
本文根据宁夏西海固八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2个村720个农户的贫困监测数据,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村内部不平等状况变化、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西海固地区不平等程度属于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明显低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总体水平;(2)人力资本是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在人力资本变量中,外出务工对不平等的贡献率最大;(3)在导致收入不平等的各变量中,家庭规模的贡献率最大,但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地成为影响贫困地区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作用在显著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