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5)
- 2023(11978)
- 2022(10197)
- 2021(9644)
- 2020(8131)
- 2019(18155)
- 2018(18235)
- 2017(35992)
- 2016(19950)
- 2015(22570)
- 2014(22837)
- 2013(22518)
- 2012(21142)
- 2011(19258)
- 2010(19916)
- 2009(19131)
- 2008(18953)
- 2007(17654)
- 2006(16302)
- 2005(15017)
- 学科
- 济(77979)
- 经济(77853)
- 业(64341)
- 管理(59018)
- 农(47956)
- 企(42306)
- 企业(42306)
- 农业(31528)
- 方法(26372)
- 中国(25002)
- 制(24856)
- 财(24047)
- 数学(22859)
- 数学方法(22511)
- 业经(22189)
- 体(17319)
- 银(16953)
- 银行(16933)
- 行(16278)
- 贸(15756)
- 贸易(15747)
- 策(15673)
- 易(15425)
- 学(15196)
- 地方(15151)
- 融(14277)
- 金融(14270)
- 务(13002)
- 财务(12951)
- 财务管理(12914)
- 机构
- 学院(289947)
- 大学(285222)
- 济(123158)
- 经济(120306)
- 管理(108750)
- 研究(100744)
- 理学(91403)
- 理学院(90496)
- 管理学(89068)
- 管理学院(88546)
- 中国(82346)
- 财(63261)
- 农(62838)
- 京(60928)
- 科学(57617)
- 所(51818)
- 农业(47994)
- 江(47913)
- 中心(47311)
- 财经(47308)
- 研究所(45648)
- 业大(44953)
- 经(42513)
- 北京(38781)
- 范(37267)
- 州(37244)
- 师范(36946)
- 经济学(36237)
- 院(35492)
- 财经大学(34135)
- 基金
- 项目(177174)
- 科学(139041)
- 研究(137126)
- 基金(126298)
- 家(108357)
- 国家(107299)
- 科学基金(90955)
- 社会(86111)
- 社会科(81175)
- 社会科学(81158)
- 省(70161)
- 基金项目(65669)
- 教育(62434)
- 编号(58725)
- 划(58084)
- 自然(55483)
- 自然科(54067)
- 自然科学(54055)
- 自然科学基金(53080)
- 资助(51954)
- 成果(50055)
- 课题(41122)
- 部(40725)
- 重点(39616)
- 发(39317)
- 制(38912)
- 性(36731)
- 创(36272)
- 国家社会(34805)
- 教育部(34615)
- 期刊
- 济(151353)
- 经济(151353)
- 研究(93653)
- 中国(67152)
- 农(65044)
- 财(48706)
- 农业(43400)
- 学报(41610)
- 科学(39467)
- 管理(39328)
- 融(37927)
- 金融(37927)
- 教育(34304)
- 大学(33111)
- 学学(31205)
- 业经(29165)
- 技术(25060)
- 财经(23770)
- 经济研究(21718)
- 问题(21295)
- 业(20598)
- 经(20427)
- 农村(16022)
- 村(16022)
- 贸(15860)
- 世界(15208)
- 农业经济(15182)
- 版(14911)
- 理论(14395)
- 经济问题(14158)
共检索到468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银定 沈琼 刘志雄
本文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和产权理论 ,论述了我国农村现行集体土地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提出了弱化农地所有权 ,变农地使用权为一项独立和完整的产权并归农民所有的制度主张 ,同时分析了这一制度在中国的可行性。
关键词:
集体所有制 制度缺陷 农地使用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人民公社制,农地集体所有制中的"集体"概念已经发生了嬗变。这种嬗变契合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向经济增长战略的转型,并在维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产权细分和市场放活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城乡二元结构转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我国整体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社会秩序、物质基础以及变革蓝本。然而,仔细辨析改革开放初期的农地集体所有
关键词:
农地集体所有制 集体经济组织 村民委员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孟庆国 张悦
排他性权利是产权的基础。本文基于排他性产权的视角,对农地的私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发现,集体所有制中,排他性权利实施的边际成本曲线斜率陡增;与私人所有制相比,农地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值消散是明显的。此外,还分析了农地集体所有制中政府的多重角色。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制度 排他性产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红
提高农地经营效率,需要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但现有农地制度不完善,农地权利结构安排制约了农地流转,成为农地经营效率提高的瓶颈。只有通过对土地权利细分,建立新型的农地“面、底权”分离制,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才能实现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土地经营效率,推动“三农”问题解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效率形式 制度创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国家的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残损了农民应有的土地权利,而且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重构农地集体所有制,关键就是要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之成为独立于社区组织的实体,真正行使农地所有权。"新的制度安排"将能使多数农民得利而少数既得利益者受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靳相木
华夏文明史上土地私有制的超长期历史变迁是在“一条主线、两条支线”的格局中展开的。在20世纪100年间土地私有制发生了两次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跃迁。土地私有制两千年历史变迁的轨迹和线索,对人们把握当代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方位和运动规律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土地私有制 土地集体所有制 两权分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洪乐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已取得显著效果,我国不宜实行农地国有或私有。今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转向土地征用制度,确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平等地位,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间合理分配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鲁来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国鲁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近20年,在这年20年的时间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集体所有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所占份额的变化、集体所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仇道玉 李修东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我们归还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本来面目所谓集体所有制企业,是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享有对其全部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等权利。我国现存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大体上是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建国初期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手工业从个体→合作小组→合作社→大集体或地方国营的改造升级,在此期间,国家也或多或少地作了些投资,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集体所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农城乡关系的演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体趋势是: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转让在内的土地产权核心权能以及入股、融资担保、退出补偿等他项权能,逐渐地由集体向农户个体让渡。产权集体化向产权个人化转变的目标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但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种身份的农民和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的范畴差异逐渐扩大,以农民身份为依据实施的产权个人化安排不仅难以实现其政策目标,而且可能反噬“三农”,这集中表现在“离乡不离土”问题、“耕者租其地”问题和“农者无其权”问题上。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须重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包括以组织化承包地退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非农民化”,以组织化承包地调整实现“耕者有其权”,以成员资格开放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现代化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土地私有制最终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甚至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应坚决避免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魂"。当然,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骗取国家农业补贴与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和欠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等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现象。对此,应自上而下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严格审核涉农资金发放的全过程,打击一切践踏农民利益的行为,改善农业生产人员学历结构,加大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在农村土地确权后,村集体应更积极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明秋 李雯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形成,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同时满足加快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生政权等多重目标下的一种理性选择,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自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建立以来,该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村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护耕地、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农村土地 集体所有制 历史必然性 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