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4)
2023(9863)
2022(8238)
2021(7702)
2020(6310)
2019(14457)
2018(14509)
2017(29241)
2016(15935)
2015(17917)
2014(18003)
2013(18500)
2012(17923)
2011(16443)
2010(16954)
2009(16133)
2008(15901)
2007(14590)
2006(13587)
2005(12588)
作者
(46997)
(39719)
(39446)
(37235)
(24767)
(18951)
(17671)
(15479)
(15015)
(14291)
(13592)
(13024)
(12775)
(12669)
(12389)
(11941)
(11478)
(11457)
(11417)
(11237)
(10327)
(10040)
(9637)
(9191)
(9096)
(9034)
(9006)
(8707)
(8265)
(7833)
学科
(80062)
经济(79976)
(49591)
(47196)
管理(37154)
农业(31457)
中国(26182)
方法(26022)
(25913)
企业(25913)
数学(23432)
数学方法(23297)
地方(23197)
业经(19479)
(17586)
(17438)
(15148)
(14520)
银行(14501)
(14181)
贸易(14167)
(14125)
(13736)
(13290)
金融(13290)
(13124)
地方经济(12379)
(11849)
发展(11724)
(11701)
机构
学院(237756)
大学(232353)
(107669)
经济(105541)
管理(87943)
研究(86776)
理学(73880)
理学院(73097)
管理学(72150)
管理学院(71719)
中国(70132)
(57551)
(50184)
(50055)
科学(49937)
(45229)
农业(43653)
研究所(40042)
中心(39759)
业大(38923)
(38176)
财经(38071)
(34370)
北京(32389)
经济学(32204)
(31532)
师范(31303)
(30286)
(29909)
经济学院(29122)
基金
项目(143637)
科学(112285)
研究(110339)
基金(102204)
(88109)
国家(87250)
科学基金(72995)
社会(71201)
社会科(67126)
社会科学(67110)
(57542)
基金项目(53988)
教育(47885)
(47053)
编号(46871)
自然(42988)
自然科(41803)
自然科学(41795)
资助(41330)
自然科学基金(41014)
成果(38503)
(38140)
(32601)
(32129)
课题(32080)
重点(32007)
发展(31585)
(31091)
国家社会(29360)
(29082)
期刊
(134829)
经济(134829)
研究(77318)
(61366)
中国(55112)
农业(41316)
(35829)
学报(34198)
科学(33681)
(31311)
金融(31311)
管理(29886)
业经(27697)
大学(26941)
学学(25594)
教育(23570)
技术(19930)
(19839)
问题(19761)
经济研究(19732)
财经(18787)
(16094)
农村(15177)
(15177)
农业经济(15044)
世界(13881)
经济问题(13755)
(13121)
技术经济(12874)
商业(11956)
共检索到386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经营性征地和农地自发流转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本文在总结我国现行农地发展权及其制度框架下农地增值收益分配概况的基础上,对市场化过程中农地流转和农地征用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归属于国家所有,并在此新制度框架下尝试重构农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以达到既保证农民权益,又兼顾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基于土地发展权概念建立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理论模型,并以广州市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认为,农民应获得土地增值中的农地发展权收益,政府应获得市地发展权收益,开发商应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下的土地开发资本投入收益。农民、开发商和政府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理想比例是农民约占25%—30%,开发商约占15%—20%,政府约占50%—55%。以农地发展权的平均价值作为制定征地补偿标准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被征农地进行补偿的制度改革方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婵  
透过英美等国家的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轨迹,探究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策略,再根据中国农地集体所有的现实,反观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的现状,为解决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提供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婵  
透过英美等国家的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轨迹,探究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策略,再根据中国农地集体所有的现实,反观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的现状,为解决中国农地增殖收益分配提供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建超  吴群  
分析土地整理给农用地带来的增值效益,以地租理论和利息、利润理论为基础,研究在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和非农用地流转条件下农地整理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本文提出了明晰产权、建立WebGIS农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政府引导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和农地的合理利用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俊梅  王万茂  陈茵茵  
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农民权益尤其是失地农民权益问题。本文认为,过速的农地非农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即由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缺乏农地发展权这样一种产权制度安排而使得农地用途转变后巨大的土地增值分配混乱,引起土地权利相关主体的无序争夺,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巨大。当前,我国的农地发展权就是为适应土地用途管制、保护耕地和防止征地权被滥用的需要而设立的,是一项可以兼顾国家、农民集体及农民权益的独立支配的财产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曹飞  
基于地租理论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地租增值来源:自然增值、资本投入增值及超额需求引致的虚拟地租,其中后二者占据了地租增值的大部分。地方政府获得了第一次地租增值收益,房地产企业获得了社会平均利润和第二次地租增值收益,农民及农民集体获得农业地租。郑州市惠济区的案例表明:农民及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分别获得地租增值部分的0.6%、58.8%和40.6%。由此说明当前的农地非农化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以土地供给制度改革为首,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税制度来优化农地地租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可持续市民化,确保地方政府土地增值收益获利份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唐焱  
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根据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形成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分析,构建了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的概念模型,测算了主要利益相关主体的收益分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开发商、地方政府、被征地农民、中央政府、支农惠农和其他主体,比例依次为62%、15%、12%、7%、2%和2%。收益分配政策的优化,需要跳出单纯的"涨价归公"和"私权保护"之争,只有通过提高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平衡进城农民福利保障和地方财权之间的关系。当前应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避免掉入中等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季禾禾,周生路,冯昌中  
经营性征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权的含义和特征并总结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农地市地化过程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分享引入征地补偿机制即农民参与发展权权益的分享,紧接着探讨了发展权分享实现问题,并对农民发展权分享进行了量化。旨在通过对发展权的适当安排缓解现行征地体制中的一些矛盾,从而在深层次上促进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健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期陈  胡志平  
"土地涨价归公"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是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有的主要经济依据。但根据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土地涨价归公"实际上只能表明政府有权利"分享"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而不表示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家所有;另一方面,从权属性质看,国有土地发展权实际上是权力性质的,政府不能藉此而直接占有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从产权经济逻辑看,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应该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土地涨价归公"思想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思想容易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导致权利主体错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蔷  
在现代农业发展转型过程中,农村金融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和投入不足的突出矛盾。因此,农民最重要的土地成为探索农村金融借贷抵押最为关键的抵押融资品。通过分析农地抵押融资产生的现实背景,提出当前在农地抵押融资实践探索中土地收益权抵押融资模式具有规避现行法律障碍,避免农民失地的风险,对土地收益权的评估更易操作,处置变现更加容易,贷款风险相对可控,担保体系更易搭建等比较优势,继而对推动农地收益权抵押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研究现行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政策对市民化推进的影响,能够厘清市民化成本分担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对应关系,理解可持续市民化的内涵。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做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有偿使用改革,完善土地税费制度设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瑞林  庄国波  
研究现行农地非农化收益分配政策对市民化推进的影响,能够厘清市民化成本分担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对应关系,理解可持续市民化的内涵。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做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有偿使用改革,完善土地税费制度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