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9)
2023(12999)
2022(10605)
2021(9936)
2020(8394)
2019(18942)
2018(19132)
2017(37475)
2016(20299)
2015(23033)
2014(22831)
2013(22730)
2012(20908)
2011(18760)
2010(19412)
2009(18744)
2008(18684)
2007(17312)
2006(15602)
2005(14235)
作者
(60214)
(50245)
(50170)
(47524)
(31874)
(24049)
(22523)
(19491)
(19027)
(18182)
(17020)
(16767)
(16327)
(15980)
(15642)
(15329)
(14868)
(14844)
(14631)
(14439)
(12665)
(12520)
(12485)
(11703)
(11404)
(11350)
(11308)
(11279)
(10240)
(9993)
学科
(91867)
(91085)
经济(90970)
(73900)
企业(73900)
管理(69130)
(47298)
方法(41107)
数学(33123)
数学方法(32573)
农业(31343)
业经(31098)
(27413)
中国(24323)
(21723)
(19266)
财务(19228)
财务管理(19203)
企业财务(18108)
技术(18106)
(17483)
(17451)
贸易(17440)
(17046)
(15890)
理论(15884)
(15218)
(15093)
(14813)
银行(14786)
机构
学院(304971)
大学(296121)
(130205)
经济(127721)
管理(122050)
理学(104510)
理学院(103599)
管理学(101856)
管理学院(101351)
研究(96694)
中国(79706)
(65119)
(62187)
(60933)
科学(57620)
农业(50135)
(49340)
业大(49028)
(48226)
财经(47716)
中心(45069)
研究所(44117)
(43130)
北京(39031)
经济学(38312)
(37751)
经济管理(34930)
财经大学(34698)
经济学院(34658)
(34511)
基金
项目(192676)
科学(152114)
研究(142502)
基金(139406)
(120875)
国家(119701)
科学基金(103217)
社会(91316)
社会科(86277)
社会科学(86250)
(78004)
基金项目(72852)
自然(66114)
自然科(64589)
自然科学(64569)
教育(64472)
自然科学基金(63454)
(63393)
编号(59264)
资助(57793)
成果(46724)
重点(42787)
(42758)
(42675)
(42611)
(42140)
课题(40115)
创新(39139)
(37230)
国家社会(37137)
期刊
(154734)
经济(154734)
研究(88009)
(66517)
中国(60286)
管理(48582)
(48144)
学报(44941)
农业(44611)
科学(43641)
大学(35454)
学学(34108)
(33147)
金融(33147)
业经(32136)
技术(29004)
教育(26899)
财经(23940)
(23291)
经济研究(23083)
问题(21177)
(20620)
技术经济(18005)
(15858)
统计(15611)
商业(15591)
世界(15418)
(15283)
农村(15268)
(15268)
共检索到46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志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亮,吴楚材  
江苏、浙江两省发达地区出现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地转移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农业集约经营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它明显地不同于原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集体耕作的经营方式。从经营主体经济收入与非农业劳动力年均收入应当均衡的角度来看.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人均非农业纯收入水平、农业经营总投入.农业经营总产出、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因素、土地所有者与经营方所订协议条件和上地经营的机械化程度。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的条件。关于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作霞  殷海善  安祥生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根据我国30年来人地关系变迁的历史和未来人口城市化高峰期农村人地关系发展的初步展望,并借鉴日本、韩国的历史,提出土地经营规模扩大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户均土地1.0~1.5hm2的规模为参考目标,户均土地规模扩大2~3倍,发展中等规模农户(即新中农),实现初步适度规模经营。提出了因年老和残疾失去经营能力和向外迁移的承包农户退出农业承包经营的规模扩大机制,向退出土地农户的财政赎买土地,以及2027年第三轮承包重新发包的适度规模扩大途径。最后,指出了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保障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倩  
我国耕地细碎分散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几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土地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但是,如果规模过大会带来农业效率的损失和农地资源的浪费,只有把握了农业规模经营"度"的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与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种植业;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动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拜茹  
长远来看,农地确权有助于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加速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农地确权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受到政策落实不到位和土地流转不规范的约束,在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完善农地确权配套政策,保障农地确权政策的精准落实。同时积极探索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的措施,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地流转的政策保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洁卿  
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在美元汇率逐步走低情况下,面临了巨大的外汇风险。为了规避外汇风险,我国政府可调整国际储蓄结构,减持美元,增持黄金储备。本文提出此项政策建议并探讨了黄金储备合理规模以及实现途径,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郝铁川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新生事物比较活跃的地区,在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方面,这一地区的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值得跟踪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进朋  李冬  
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业融资不畅、小农生产方式阻碍分工、剩余劳动力难寻出路、路径依赖作用和小农意识刚性等方面的原因,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实现途径不可能是自发的。因此,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只能走政府扶持企业、企业扶持农户的路子。只有政府扶持企业,才能引导资金流向农业生产,才能突破路径依赖的瓶颈,才能使企业有效地扶持农户。才能打破劳动力转移在宏观上的胶着状态,从而尽快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经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厚廷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使农户成为农业基本经营单位,"农户优势"和"农户局限"的交互作用是理解我国农业经营制度进一步变革的基本线索。农业规模经营带有十分鲜明的国情元素,决定这一历史进程的关键是农户本位、土地集中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者分别是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起点变量、基础变量和能动变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忠根  黄祖辉  
本文用边际生产力理论建立了描述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规模经营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并对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