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7)
2023(9732)
2022(7929)
2021(7289)
2020(6358)
2019(14080)
2018(14228)
2017(28370)
2016(15310)
2015(17256)
2014(17196)
2013(17451)
2012(16265)
2011(14620)
2010(15248)
2009(14835)
2008(15358)
2007(14194)
2006(13037)
2005(11870)
作者
(45347)
(38152)
(37988)
(35570)
(24040)
(18045)
(17018)
(14635)
(14365)
(13836)
(13026)
(12686)
(12268)
(12056)
(11809)
(11384)
(11116)
(11070)
(10989)
(10907)
(9641)
(9506)
(9269)
(8879)
(8607)
(8595)
(8548)
(8507)
(7611)
(7606)
学科
(83365)
(71498)
经济(71391)
(66025)
企业(66025)
管理(56857)
(45439)
农业(30018)
方法(29792)
业经(28171)
(24193)
数学(22325)
数学方法(22169)
中国(20809)
(18908)
(17598)
财务(17588)
财务管理(17570)
企业财务(16610)
技术(16048)
(15408)
(13932)
(13477)
贸易(13470)
(13178)
(12877)
(12679)
(12098)
银行(12082)
(11700)
机构
学院(240044)
大学(233253)
(107738)
经济(105861)
管理(98196)
理学(84048)
理学院(83306)
管理学(82314)
管理学院(81889)
研究(75923)
中国(63611)
(53170)
(51457)
(48249)
科学(42357)
财经(40549)
农业(40484)
(38741)
(37959)
业大(37482)
(36648)
中心(35335)
研究所(34376)
经济学(32183)
北京(30114)
(29508)
财经大学(29454)
经济学院(29349)
经济管理(29162)
(27359)
基金
项目(147132)
科学(117919)
研究(111884)
基金(108644)
(92398)
国家(91390)
科学基金(79845)
社会(74545)
社会科(70289)
社会科学(70268)
(58535)
基金项目(58063)
自然(49096)
教育(48952)
自然科(47973)
自然科学(47959)
自然科学基金(47174)
(47085)
编号(46285)
资助(43038)
成果(36845)
(35915)
(33958)
(33383)
(32908)
重点(31797)
(30760)
国家社会(30713)
(30521)
创新(30355)
期刊
(130737)
经济(130737)
研究(72063)
(56499)
中国(45441)
(40487)
农业(37895)
管理(37816)
科学(33531)
学报(31509)
业经(28353)
(28081)
金融(28081)
大学(25584)
学学(24724)
技术(20794)
财经(20487)
(18996)
问题(18601)
经济研究(18507)
(17628)
教育(16325)
技术经济(14754)
农村(14445)
(14445)
农业经济(14068)
世界(13622)
商业(13010)
(12759)
现代(12606)
共检索到366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骁  徐浪  
本文在对各种教育贡献率测算方法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 ,对其中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并对东、西部之间及地区之间教育贡献率的差异作出比较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琦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资源在部门间的分配及其流动,都可视为资源配置,为了更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现实运行,我们将资源在部门间的分配定义为资源配置,它以要素增量分配为主要特征;将资源在部门间的转移定义为资源再配置,它以要素存量流动为主要特征。对资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吴天琪  刘勤红  
本文试从我国农业资源的现状和潜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和原因,配置机制的优化和原则等方面,论述建立农业资源配置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小燕  王静  彭伟  
本文运用金融融量模型对东西部的农村资金供给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农户投资、财政支农等多元投资渠道下的农业资金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资金供给稍优于东部地区,但两地区均存在较大的金融缺口且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说明农业资金存在供给约束和效率瓶颈。实证表明,从资金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水平角度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入渠道和方式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有显著作用,同时,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户教育水平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的提升对提高农业资金配置效率也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宏运  李谷成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对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例,基于1384个县的面板数据,通过OP协方差分解考察了农业资源再配置及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要素来看,劳动要素再配置和土地要素再配置均较为滞后,农业综合资源再配置则有所改善;分地区来看,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劳动要素再配置、土地要素再配置和综合资源再配置均较为滞后;从生产率效应来看,劳动要素的最优再配置可提升54.64%的劳动生产率,土地要素的最优再配置可提升55.86%的土地生产率,资源再配置贡献了17.37%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资源再配置具有较大的潜在生产率效应。为此,应在政策制定上给予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更多关注,重点推进农业土地和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再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驱动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宏运  李谷成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对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以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例,基于1384个县的面板数据,通过OP协方差分解考察了农业资源再配置及其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要素来看,劳动要素再配置和土地要素再配置均较为滞后,农业综合资源再配置则有所改善;分地区来看,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劳动要素再配置、土地要素再配置和综合资源再配置均较为滞后;从生产率效应来看,劳动要素的最优再配置可提升54.64%的劳动生产率,土地要素的最优再配置可提升55.86%的土地生产率,资源再配置贡献了17.37%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资源再配置具有较大的潜在生产率效应。为此,应在政策制定上给予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更多关注,重点推进农业土地和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再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驱动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彬  仲崇阳  王媛媛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补偿式供给和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由此形成的城市间人口再配置会通过人口与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导入的“结构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供给端的公共服务能力与结构、需求端的公共服务可及性角度,分析并检验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对2010~2019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1)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且通过人口再配置发挥作用;(2)在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方面,发展提升型公共服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比基础保障型更大,且更依赖于人口再配置的中介作用;(3)在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人力资本增加会部分抑制人口再配置的作用;(4)对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的规律特征不完全一致,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发展系统的动态影响会最终反映在城市生产率的变化上,而作为城市生产率优势形成中“迁移选择”的能动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贡献仅体现在领先城市群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彬  仲崇阳  王媛媛  
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补偿式供给和地方政府的标尺竞争,由此形成的城市间人口再配置会通过人口与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和人力资本导入的“结构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供给端的公共服务能力与结构、需求端的公共服务可及性角度,分析并检验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对2010~2019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1)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生产率呈倒U形关系,且通过人口再配置发挥作用;(2)在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方面,发展提升型公共服务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比基础保障型更大,且更依赖于人口再配置的中介作用;(3)在公共服务可及性方面,人力资本增加会部分抑制人口再配置的作用;(4)对空间异质性的分析发现,不同城市群的规律特征不完全一致,公共服务通过人口再配置对城市发展系统的动态影响会最终反映在城市生产率的变化上,而作为城市生产率优势形成中“迁移选择”的能动因素,人力资本积累的直接贡献仅体现在领先城市群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辛仁周  
有些同志在研究过剩人口问题时,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力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过剩人口叫做“生产力压迫人口”型过剩人口,把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剩人口称作“人口压迫生产力”型过剩人口。这种划分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一文中的论述。马克思在该文中指出:“现在(指资本主义社会——作者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①。我认为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永利  
要建立一个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由社会共同分担农业风险责任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应当选择什么样的运行方式,亦即以什么方式将上述农业保险诸多投入主体的行为有机地连结起来,是农业保险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 自1979年以来,我国农业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改革的深化,几乎完全地取代了人民公社时期大规模集体公有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冯海发  
加强农业宏观调控、形成完善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在农业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中,必须重视调控手段的配置和相应的体制保证。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宏观调控在调控手段和体制保证方面应突出以下方面。一、严格划分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志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触及一些深层次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出现了企业的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数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1997年失业率已达3%。这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对这一现象应给予认真的研究和妥善的解决,以有利于我国社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长玉  
现阶段,我国只存在相对于生产资料而言的过剩人口,不存在相对于生活资料和自然环境而言的过剩人口。我国之所以存在相对过剩人口,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结果。此外,劳动供给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也是重要的原因。我国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不会出现日益扩大的趋势,相对过剩人口既有消极的作用,又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应当努力把相对过剩人口的规模控制在适宜的限度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智环  
城市化是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最终出路。中国农村过剩人口转移的状况最终取决于城市化的进程与水平,而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弱质状况导致了农村过剩人口转移受阻。要加快农村过剩人口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改变城市化弱质的状况,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与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