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2)
- 2023(13436)
- 2022(10782)
- 2021(9674)
- 2020(8155)
- 2019(17908)
- 2018(18109)
- 2017(35924)
- 2016(19219)
- 2015(21751)
- 2014(21959)
- 2013(21875)
- 2012(20220)
- 2011(18211)
- 2010(18903)
- 2009(18317)
- 2008(18311)
- 2007(17024)
- 2006(15899)
- 2005(14776)
- 学科
- 济(108839)
- 经济(108638)
- 业(85895)
- 企(68356)
- 企业(68356)
- 管理(65666)
- 农(46488)
- 方法(36887)
- 业经(33100)
- 农业(30767)
- 中国(29381)
- 数学(28315)
- 数学方法(28216)
- 财(27086)
- 地方(22988)
- 制(21919)
- 务(17900)
- 财务(17879)
- 财务管理(17856)
- 策(17280)
- 技术(17202)
- 体(17010)
- 企业财务(16862)
- 和(16456)
- 贸(15823)
- 贸易(15812)
- 易(15337)
- 理论(15260)
- 银(15039)
- 银行(15031)
- 机构
- 学院(295417)
- 大学(288158)
- 济(142198)
- 经济(139742)
- 管理(116604)
- 理学(99032)
- 理学院(98150)
- 研究(97677)
- 管理学(97057)
- 管理学院(96527)
- 中国(79702)
- 财(65332)
- 京(59484)
- 农(54460)
- 科学(52154)
- 财经(51102)
- 所(48379)
- 江(46739)
- 经(46067)
- 中心(44491)
- 经济学(44355)
- 研究所(42699)
- 农业(40966)
- 业大(40347)
- 经济学院(39809)
- 北京(37622)
- 财经大学(36897)
- 州(36249)
- 范(35566)
- 师范(35356)
- 基金
- 项目(176651)
- 科学(141583)
- 研究(137630)
- 基金(129238)
- 家(108534)
- 国家(107381)
- 社会(94306)
- 科学基金(93999)
- 社会科(88432)
- 社会科学(88404)
- 省(69793)
- 基金项目(68116)
- 教育(60692)
- 编号(56739)
- 划(55407)
- 自然(54443)
- 自然科(53171)
- 自然科学(53159)
- 自然科学基金(52269)
- 资助(51050)
- 成果(45829)
- 发(41098)
- 部(40404)
- 国家社会(39088)
- 创(38833)
- 重点(38564)
- 业(38038)
- 课题(38023)
- 制(36553)
- 性(36059)
- 期刊
- 济(177890)
- 经济(177890)
- 研究(95146)
- 中国(59231)
- 农(57137)
- 财(51483)
- 管理(47302)
- 农业(38017)
- 科学(37300)
- 学报(35480)
- 融(34303)
- 金融(34303)
- 业经(32596)
- 大学(29444)
- 学学(28100)
- 经济研究(27669)
- 技术(27442)
- 财经(27076)
- 教育(25142)
- 问题(24186)
- 经(23518)
- 业(19420)
- 技术经济(18990)
- 世界(17741)
- 贸(16912)
- 商业(15957)
- 经济问题(15914)
- 现代(15438)
- 农村(15391)
- 村(15391)
共检索到467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贤
中国农业现代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基础 ,主要表现为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独具特色的经济改革、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矛盾冲突的区域发展、左右为难的政府指导、比较复杂的经济特色。
关键词:
中国农业现代化 特殊社会经济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淑贤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政策导向必须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 ,建立在中国相对特殊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特别是要考虑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矛盾冲突的区域发展、新旧碰撞的价值观念、左右为难的政府指导、四极混响的经济特色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 社会经济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峻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理论界到实际部门,都在关心如何闯过“价格改革关”,价格工作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焦点。1992年后,随着大部分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德林 胡海鸥
中国灰黑色金融的社会经济基础朱德林,胡海鸥中国灰黑色金融由来已久,如民间报会和私下炒汇等几乎有着与我国公开金融同样长的历史,但是,它们真正的形成气候还是80年代以后,即中国灰黑色金融蔓延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观念和法律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本文拟证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长期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建设方针,对于推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近四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没有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看待,将农业的产业性质等同为“基础”对待,使农业缺乏与其它产业平等交换利益的地位和公平的要素替代机会,改造传统农业仍然局限在“农业是基础”的传统指导思想内,而不能彻底改造旧的经济结构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速“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要把农业提高到“基础产业”的高度上来,才能揭示出产业结构变革与利益调整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其目的在于把中国农业建设成为强大的基础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兴农、增值、繁荣市场、富裕农民。其内涵在于农民是基础产业的主体,着眼于9亿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小康,不依靠9亿农民的力量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家庭经营是基础产业的根本制度,着眼于我国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强调农户+一体化组织的建设模式,取决于我国农民在现实实践中的选择和对组织制度的创新;而产业一体化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验证,已逐步成为我国选择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目标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施德堂 李秉柏
阐述了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与内涵,我国农业现代化途径在农业发展中的阶段性、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科学技术先导性及自然资源基础性等方面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提出了遵循规律,加速推进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志澄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的再分配;二是取决于农民资本积累与投入的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工业化推进又需要农业的支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积累与投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京华 安宜宣
论我国利率下调的经济基础彭京华安宜宣一、低利率、低通胀是国际化趋势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时期。凯恩斯宏观调控的经济学革命以来,经过几代经济学家卓有成效的努力,以及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反复实践,已经找到了一条灵活有效的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润华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改变传统发展方式时必须要借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问题入手进行相关的改革与创新,以巩固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
低碳 困境生态化现代化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霞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是走循环经济之路。循环经济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推行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点—线—面—体”的道路选择。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业现代化 绿色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布权
本文在界定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制度创新,推动和促进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西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宝贡敏 黄祖辉 徐旭
文章以人与自然良性相互作用为最高目标,在明确主客体地位的条件下,提出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就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展开了分析,阐述了农业积累和投入机制的完善、农用土地使用权期约交易机制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的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